《中國通史》第09集 武王克商


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凌晨時分,一隊約五萬人的大軍經過又一個晚上的急行軍在這裡停下了腳步,前方70裡外的地方是一個六百年王朝的都城,朝歌,現在他們已經無法繼續前進,因為擋在他們前面的是商王紂的幾十萬山呼海嘯的軍隊,兩軍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此時天低雲暗,狂風夾著暴雨橫掃著蒼茫大地,天時異常惡劣,大軍首領親自進行占卜,然而卜兆卻顯示這次出征並不吉利,所有的兆象似乎都在預示不合上天的旨意,歷史關鍵時刻這位部族首領違抗了天命,果斷命令大軍繼續前進,一場被史家描述為流血漂杵的慘烈大決戰即將打響。




《中國通史》第09集 武王克商



  第九集 武王克商


  周原 陝西省寶雞市

  這裡是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與扶風縣接壤處的兩個村莊,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這裡就是中國考古的重要發掘地,長期以來,這裡出土了大量的卜骨、卜甲以及眾多珍貴的國寶青銅器,這裡就是周文化的發祥地,西周故都所在的周原,時至今日,周族的起源仍然無法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裡正是周人亮相中國歷史大舞臺,並創造輝煌文明的起點站。

  周代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綿》,具體記載了周族人在他們的部族首領古公亶父的帶領下遷居周原的故事,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大約在商朝武乙時期,原本定居豳地的周人不堪戎狄的侵擾,他們渡過漆水河,翻越梁山,來到岐山腳下的周原。

  在周原這片土地上,幾代周人韜光養晦,他們殫精竭慮地謀劃著周族未來的宏圖大業。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周人在那起源,而在那有很長時間的一個發展過程,包括他們自己的這個文化的進一步的成熟過程,而且在那個地區,他和西北地區的好多這個處於青銅時代的一些族群有過聯繫,周人在那個地方,特別是經過了古公亶父之後,經過王季,到後來特別是到文王時代,就是有了很實際的一步一步的準備克商的這個準備,因此周原這個地方,應該是周人準備克商的一個戰略性的一個根據地。

  遷到周原之後,周人正式打起了克商的主意,這就是《詩經》中的另一首詩《閟宮》所寫,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歧之陽,實始翦商,后稷就是周族人的祖先,這裡的大王即古公亶父,意思是自從古公亶父帶領周族部落遷到歧以後,才開始籌劃翦除商的事業。古公亶父帶領周族人在這裡開闢土地,建造城郭宮室,建立官制,小邦周作為附屬大邑商的一個方國,日漸強大起來。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周人的這種克商的這個思想起源,那應該確實很早了,起碼是王季(季歷)的時候,我們後來看到管他叫王季,當然他稱沒稱王還可以講,也可能是後人追授的,但是他自己獨立起來,自己成為一個王國來代替商的思想,我覺得在從王季的時候就應該有,當然你說古公亶父他遷到周原,把周邦興建起來,使自己強大,但是克商也許一開始還沒有這種自信。

  據史書記載,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他有意傳位於小兒子季歷,因為他經過觀察,認為季歷的兒子姬昌將是周人興起的關鍵人物。這樣為了讓位給季歷,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虞仲便出奔荊蠻,他們在那裡斷髮文身,建造城郭,建立國家,成為吳國的始祖。古公亶父死後,季歷繼位,不久被商王殺害,他的兒子姬昌繼位,這就是後世為眾多儒家經師和封建帝王推崇的周文王。到了周文王的手裡,周族蒸蒸日上,綜合實力突飛猛進,周族日漸強大,但仍堅持韜光養晦以取得宗主國的信任,商王紂封周文王為西伯,使之成為商西的一方之主,並委以征伐大權,這正合文王之意,於是周文王大手一揮,劍鋒所指,商的若干附庸國立即灰飛煙滅,他先是兵進西北,相繼征服北方的犬戎、密須等方國,隨後,又正面進攻黎、邘二國,剪除商的左翼,攻取商朝西南方向的戰略重鎮崇,直接威脅商所在的別都朝歌,為周軍東進打開了通道,如此,南、北、西三面都是周的勢力範圍,周已處於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局勢,周文王時刻不忘商的殺父之仇,他韜光養晦,表面上臣服於商,暗中卻一直在積蓄力量,加緊滅商的準備。在周原,周文王敬老慈少,為政以德,禮賢下士,贏得了許多諸侯的支持,據《史記•周本紀》記載,虞、芮兩國的國君因國土問題發生爭執,找周文王仲裁,進入周境後,發現周人相互謙讓,種地的人相互謙讓田界,走路的人相互讓路,兩位國君目睹這一切,非常羞愧,於是各自回國,相互謙讓原先爭執不下的土地,這一件事傳出去後,許多諸侯更加折服於文王的德治。周人在文王的治理下日漸繁盛,但是天下仍是商人所統治,要成就偉業,文王還需要輔佐成就自己霸業的人才。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詩經》上有《大雅》的《文王》,專門是有一首詩來歌頌他的事蹟,他應該是在周人歷史上,最後為周人克商做了一個奠基性工作的這麼一個周人的首領。

  王震中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王:周人自己就認為是,他們受命是從文王開始的,我周取代你商是天命決定的,而這個天命呢從文王開始,所以這個也反映了文王在周人的心目中和周代歷史中的地位。

  呂心哲 河南省新鄉市五彩皮影戲傳人

  呂心哲,河南省長垣縣人,呂心哲所在的呂莊村是遠近聞名的皮影村,作為呂氏五彩皮影的傳承人,呂心哲耍了半輩子的皮影,如今,呂心哲將迎來自己的百歲壽辰,老人決定給村裡人表演一出關於中國歷史上一位百歲老人的故事,呂心哲的弟子從塵封多年的皮影箱中找出壓了幾十年的皮影人物,這個人物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尚,民間一般叫他姜太公或姜子牙。夜幕降臨,皮影戲臺在村頭搭好,一出文王拉車的皮影戲正在上演。

  文王拉車 五彩皮影戲

  文王拉車是民間流傳千年的傳說,講述的是文王禮士尊賢的故事,文王聽聞呂尚隱居渭水河濱,一天便驅車前往,文王來到渭水南岸,看見一個白髮老者坐在河邊心不在焉地釣魚,文王見他只下魚鉤不上魚餌,覺得十分奇怪,就與老人搭話,這位渭水釣魚的老者就是呂尚,二人交談中,文王見呂尚韜略蓋世,見識過人,便邀請他出仕輔佐周邦,呂尚為考驗文王求賢誠意,要文王為自己拉車方允登程,文王求賢心切,親自為呂尚拉車,兩人共離渭水。

《中國通史》第09集 武王克商


  周文王得到呂尚,可謂如虎添翼,此後內政外交,東征西伐,周朝的力量得以大增。一切條件成熟之後,周文王又做了一件大膽而又冒險的事,就是將都城從歧下遷走,在灃水、渭水之間建立城邑,即豐邑。自歧下東遷居此,周文王東進的意圖已再明白不過,這樣周族基本完成了攻商決戰的準備,伐紂滅商只是時機問題,然而越是這樣周文王越是謹慎,他的威望大增,許多諸侯都來向他示好,但他十分低調,越發對紂表示恭敬,給紂進貢的財寶也越來越多,這就讓紂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周遷都豐的第二年,文王姬昌病逝,他的兒子姬發繼位,這就是武王,呂尚繼續輔佐。

  王震中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王:如果說早期周人在周原的時候,還是主要是打下基礎,建立根據地的話,到了文王時期繼續向東方向,明顯的就是為了取代商而控制東方版圖。

  周武王即位,他以其父文王為榜樣,繼承前輩們開創的事業,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進一步落實,他繼續讓呂尚任太師,另有周公旦、召公、畢公等賢人輔佐,這樣人才薈萃,各謀其位,周的政治如日中天,歸附諸侯越來越多,力量愈加壯大,對比之下,商更加孤立。

  為更有利於進攻商都朝歌,消滅商朝,武王決定再次遷都,將周的都城由豐遷至位於今陝西西安西南的鎬,當文王和武王父子在夙興夜寐地準備著這一切的時候,此時的商王紂在幹什麼呢?紂好酒貪杯,常徹夜喝酒尋樂,他在宮廷裡舉行各種大型宴會,表演各種音樂、舞蹈、遊戲,他讓人挖了許多大池子,然後用酒灌滿池子供數千人狂歡不止,他還讓人把熟肉懸掛起來,看上去像樹林一樣,人們可以隨便伸手摘取食用,紂身體強壯,沉迷女色,他尤其對美女妲己寵愛至極,對她言聽計從,百依百順,他仗著自己的統治為天命所賜,遠賢臣,親小人,發明炮烙等酷刑迫害臣民,加以後世的筆墨描畫,商王紂幾乎變成了千古第一暴君,實事求是地說,商王紂並非只是殘暴,即位之初,他也曾勵精圖治,有過一番作為。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中國歷史上有些末代的君主好像都被貶得很低,其實末代君主包括像後來明代的崇禎皇帝什麼的,其實都是個人還是很勤奮的,也很有才幹的,甚至很勇猛的,像商紂王,史書上記載說他很孔武有力,很英武的這麼一個人,但是畢竟資料還是很少的,而且現在從像《史記•殷本紀》啊,還有其他的史書,東周人的一些記載中,這個商紂王都是一個比較暴烈的這麼一個人。

  商王紂的荒淫無道加速了商王朝的滅亡,各諸侯都害怕紂,從而疏遠了他,眾叛親離更加削弱了商王朝的統治,整個商都一片混亂,神衹無人敬祭,宗廟無人管理,大臣偷奸耍滑,犯法者得不到懲罰,任何一個朝代一旦到了這個份上,這個王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對於武王的雄心,商並非毫無察覺,但長期的東夷之亂使周得到順利發展的機會,東夷之禍一直是商的心頭大患,紂繼位之後,舉全國兵力進攻東夷,這場漫長的苦戰經數十年方決出勝負,紂笑到了最後,但此時的商王朝國力已消耗殆盡,泱泱王國變成了一個空架子,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正是由於東夷之亂對商的全盤牽制,造成了王國在西線兵力的極大空虛,所謂顧此而失彼,紂無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周在西部的征伐中不斷壯大實力。

  商與周,一個在一天天爛下去,一個在一天天好起來,武王為了檢驗自己的號召力,試探各諸侯國的態度和商王紂的反應,他決定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津觀兵”,在黃河渡口,武王看見舟楫整齊,士氣高昂,十分高興,船行至河中央,一條銀白色大魚忽然跳進船中,武王說,殷人崇尚白色,看來這是他們滅亡的象徵,俯身抓起那條魚祭天,大軍上岸,忽然一顆紅色的流星劃破長空從天而降,落在武王住的房子上不斷地轉動,最後變成一隻赤紅色的烏鴉不斷地鳴叫,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吉兆,於是士氣大振,周軍長驅直入,直指孟津,恨透了商王紂的各國諸侯一聽說武王出兵,以為滅商的時機到了,紛紛前往助戰,竟然一下子聚集了八百諸侯,但是武王發現幾個大的諸侯沒有前來,於是毅然收兵回師,繼續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好像表面上看是要打,但是周武王自己感到天命還不足,就是自己還沒有真正受到天命,這個詳情不得而知,也許是因為當時有占卜,還有什麼,文獻沒有記載,就是他覺得還沒有完全得到天命,當然也可能是他覺得軍事的準備,力量的準備還不夠齊全,或者說他用這個形為試探性地看看,商王國對他這個軍事集結行為有什麼反應。

  王震中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王:他看到有八百諸侯響應他,從中看到了天下的民心的歸向。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周族人的興國大計終於得以實施,又過了兩年,武王決定出兵代商。如此重要的軍事行動,相信天命的周武王自然要占卜,結果兆象說這次伐商並不吉利,武王正在猶豫,湊巧此時天上烏雲密佈,狂風呼嘯,橫掃一切,這更加重了武王的疑慮,武王再一次想起了天命,商是上帝委命的,我現在要伐商,天命可違嗎?關鍵時刻,呂尚站了出來,他說紂此時已不堪一擊,機不可失,請務必按原定計劃出兵,呂尚鮮明的態度促成了武王最後出兵的決心。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西周時期的文獻,我們並沒有見到,就是說真正記載到武王克商有這麼明顯的天象災異這些東西,我覺得東周的時候記得比較多,這關乎到中國古代占星術的發展的時間問題,我們現在還沒有很確切的根據知道西周那時候的人在占星術方面有哪些說法,現在好像還沒有,但是文獻上記載的那些什麼周武王克商的時候有好多有利於他的或者不利於他的天象都有,兩種說法甚至完全相反,有的說是很有利的,有的說是沒有利的,這些我覺得都是東周時候的人後來的一些追記,甚至包括有些詬病,未必是周武王時候的實際情況。

扣馬村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


  會盟臺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

  扣馬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這個黃河岸邊的古老村落已有數千年曆史,中國有記載的第一次軍事演習就發生在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這裡就是武王舉行“孟津觀兵”的地方,當年武王與八百諸侯在此會盟,僅僅兩年後,武王與各路伐商的諸侯部隊再次於此會師。

  公元前1046年正月,武王率領一支由戰車三百輛,精銳武士三千人和甲士步兵四萬五千人組成的伐商軍隊,從鎬京出發,經過25天的行軍,部隊到達兩年前諸侯會盟的孟津渡口,與前來助戰的各路諸侯友軍會師,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前來會盟的諸侯方國更多了,伐商力量因而更加強大,不少方國的國君都親自帶兵前來,總兵力已逾五萬人。不料出兵伐紂的路上又遇到一系列自然災害,到了懷地河水氾濫,到了共頭山體崩摧,經過邢丘的時候令人晦氣的事又發生了,一陣狂風暴雨,大風把旗杆斷為三截,接著又連下三天三夜的瓢潑大雨,武王於是更加猶豫,問呂尚是不是老天顯靈警告我們天命難違,不可伐商?呂尚說,旗杆折為三截是老天提示我們應兵分三路,連下三天大雨是老天特地為我們洗去兵器上的征塵,殺敵的時候更為鋒利。武王得到呂尚安慰命令大軍繼續前進。面對江河日下的形勢,紂卻盲目樂觀,因為相信天命仍支撐著他,這時的老天爺還沒有棄他而去,他早知周師進犯京師的消息,卻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恰在此時,征伐東夷取得全面勝利的消息傳回京城,這讓紂得意忘形,朝歌城裡一片歡騰,朝歌張燈結綵祝捷盛典,因此,如何對付周師的事根本沒有排上議事日程。慶祝征伐東夷的盛筵持續多日,直到周師兵臨牧野城外才驚散了商紂君臣的歡宴。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關於武王克商的年代呢自古就有很多學者在討論,大家從各個方面論證這個武王伐商(的年代),從曆法上,利用這個文獻資料、金文資料,甚至因為武王克商的時候呢伴隨著很多天象,這些天象有的是後人記載的,當然這個經過一定甄別之後,也有一些推算,那麼現在的結果呢就是在前一段大家一般都採用,很多學者採用這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一個說法,就是應該是(公元前)1046(年),形成了這麼一個說法,但這個說法應該說是一個階段性的看法。

《中國通史》第09集 武王克商


  發生在今河南淇縣以南衛河以北地區的牧野之戰,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從西周開始,牧野之戰就在民間想象中流傳,眾多的傳奇色彩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從時間到地點,人們總在不斷地探尋遙遠歷史真實的面貌。

  霍德柱 河南省衛輝市比干文化研究會 研究員

  霍: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呢是河南衛輝市的東郊,淇縣和衛輝的交界地,我們腳下的這塊地方就是過去三千年前著名的牧野之戰的核心地帶,這個當時呢周武王從西邊進兵,殷紂王呢就是從朝歌發兵,兩軍相會在這個地方呢,發生了一場慘烈的戰爭,這個地方之所以叫牧野,在過去的概念裡邊它是個寬泛的地理概念,邑外叫郊,郊外叫牧,牧外叫野,野外叫林,這個呢史書記載呢,朝歌以南70裡地是牧野之地。

  牧野之戰遺址 河南省衛輝市上樂鄉

  如今這片開闊的原野橫臥在黃河之濱的豫北大平原上,初春時節,綠油油的麥芽剛從田間探出頭來,翠綠的棉田似浩瀚的歷史長流,誰能夠想象三千多年前發生在這裡載入史冊的一仗。

  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武王率領五萬滅商大軍陳兵牧野,與商軍擺開了決戰的陣勢,而此時,商王紂的主力還在征伐東夷凱旋的路上,一時半會無法趕回救主,面對此種危境,商王紂思來想去,權衡再三,他擔心戰爭時間的拖延會導致自己政權的變亂,這樣,暴烈武勇的紂在歷史關鍵時刻做出了一個決定,開赴牧野戰場與周軍決戰,歷史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陳相靈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教授

  陳:那麼當時一看,紂王一看對方過來了,一開始對他還是,他這個力量實際是在悄悄的發生變化,還對他沒有太多的,沒有太多的把他看在眼裡,照樣是用兵在東夷那用兵,如果看到你對我的威脅最大的話,那我首先要把這一塊是要對付你的,這是首先是戰略上在思想上不重視他,同時一看對方來了,怎麼辦呢?就臨時的拼湊了一支軍隊,那就是包括犯人也好,奴隸也好,都給他拼湊成十七萬大軍,那麼十七萬大軍,我們說都是烏合之眾。

  同盟山 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

  牧誓園 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

  這裡是位於河南省獲嘉縣城東2公里的同盟山,同盟山因武王伐紂牧野大戰前各諸侯於此設壇誓師而得名,據記載,武王的伐紂大軍行至牧野戰場邊緣的清水西南岸,殷畿內地寧邑,就是同盟山一帶,大軍勒兵修整,各諸侯為表盟誓伐紂決心,將士兜土築臺設壇,殷歷二月四日黎明,武王登臺麾軍,作決戰前誓師,武王高聲歷數商王紂犯下的滔天大罪,他告訴將士們,替上天懲罰紂的時候到了。


《中國通史》第09集 武王克商

  周武王像 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


  武王的誓師言詞氣吞山河,極富鼓動性,頓時士氣大振,這篇戰爭動員令就是《尚書》中的《牧誓》,中央音樂學院的雅樂團,根據上古音的聲、韻、調,還原了《尚書•牧誓》的古音讀法。

  逖矣,西土之人,嗟,我友邦冢君,御事

  戰前動員結束後,周武王下令向商軍發動總攻擊,三百戰車,三千武士,四萬五千步兵,從地平線上出現,他們就像一場颶風,平地向商軍席捲而去。

  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

  商王紂的軍隊雖然也像螞蟻一樣多,無奈由奴隸和戰俘組成的商軍前鋒,不但不前進,反而紛紛倒戈回殺商軍,為周軍開路,商軍陣腳大亂,潰不成軍。

  俾暴虐於百姓,以奸軌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

  頃刻之間,商軍土崩瓦解,十幾萬人退潮般潰敗,武王乘勝追擊,直搗紂老巢朝歌,結果,太陽還沒有升到天上,牧野之戰的正面交鋒就決出了勝負。

  王震中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王:牧野之戰的這個,那麼快速的不堪一擊的那個就結束了,這個主要是他的軍隊的人心所向。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周武王是不是一定要戰勝商,那還是僅就戰役來講,那還有未定數,因為當時這個商紂王的兵力並不弱。

  王震中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王:你數量那麼多,結果反戈一擊,走的走,散的散。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戰爭嘛,一個是軍事,一個叫後來叫所謂民心。

  陳相靈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教授

  陳:首先,你要出師有名,你能夠代表民意。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武王克商的勝利,除了軍事上的這種他積聚力量之外,可能在政治上在思想上他做了相當多工作,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

  陳相靈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教授

  陳:這個戰爭理念我們講,要講戰爭的正義性,所以這個思想就是一直延續到我們今天。殘陽如血,披頭散髮的商王紂帶著殘兵敗將從牧野匆匆逃回朝歌城,躲進了鹿臺,眾叛親離,商王紂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也許到現在紂還不知道,商人祖先信奉了六百年的天命為何徹底拋棄了他,商人認為天命神衹決定現實的一切,只要他們誠心地敬奉神靈,對神靈進行豐厚的獻祭,就能永保天命,讓商朝歷久不衰,萬世長存。篤信天命,直到紂滅亡的最後時刻也沒有改變。夕陽斜照之下,周人的軍隊如潮水般湧來,團團圍住了鹿臺,他知道,現在是插翅難逃了。商王紂穿上綴滿玉石的寶衣,把平時蒐羅來的珍寶都堆在身邊,又在身邊堆滿祭祀用的燔柴,一把大火升起,紂最後看了一眼正沉入地平線的夕陽,六百年商王朝跟著夕陽還有他一起沉入黑暗。

  殷紂王墓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

  這裡是位於河南省淇縣城東8公里的淇河西岸的殷紂王墓,傳說紂王死後,紂的兒子武庚遵照紂死後葬於淇河之中的遺命,命人截斷淇河水,在河床上豎穴而葬,後因河道東移,河床日見沖刷變低,紂王墓才露出堤岸,如今這座巨大的土冢在淇河之濱靜靜躺了三千多年,曾經的墓碑早已不存,後人又在此重新立碑憑弔,石碑雖巍然屹立,墓冢卻荒煙陌頭,荊榛叢生,鮮有人問津,喟然長嘆之間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商王紂剛愎自用,荒淫殘暴,最終成為一個國破身亡的敗國之君,這也是天命使然。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殷周這場置換,就是周人克了商,稱為周武革命,革命這個詞其實也是我們後來還在用,革命就是其實就是一種,也是一種天命觀的表現吧,因為這個代替了他來受到這個,接受了天命。

  武王廟 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

  這裡是距離殷紂王墓80公里的武王廟,武王廟坐落在獲嘉縣同盟山的最高處,周滅亡後,七雄紛爭,戰亂不止,人們緬懷過往,思念武王伐紂功績,便在同盟山上建武王廟,以感受武王伐紂軍當年波瀾壯闊的誓師場面。如今,每年的二月十九這天都會有大量的香客來此祭拜,紀念武王,因為就是在這一天武王踏進了商都朝歌城。武王進入朝歌城後,在商朝太廟中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武王宣佈接受天命取代商王朝的統治,他誥誓商人,商王紂的殘暴統治使上天改變了心意,他誅伐的只是紂一人,而不是全體商人,他希望商人接受周人的統治,安居樂業。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一個新的朝代翻開了新的一頁,朝代的更替,歷史的興亡,留給我們後人久久的思索。


《中國通史》第09集 武王克商


  司母戊鼎(仿製) 殷墟王陵遺址


  司母戊大方鼎,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是商人為祭祀祖先而鑄造的,如今,大方鼎還在,商政權已成為歷史。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商周王朝儘管看來是先秦時期的兩個王朝的更替,但是中國的先秦歷史是比較波瀾壯闊的,就是因為這個西周王朝代替了商王朝的話,有好多這個,發生了很多大的變化,對中國社會來講,比如說在政治上,首先這個國家的這個結構形式就不太一樣,商王國的這個(疆域)是一塊領土比較集中的一個區域,周人克商了以後,就是不單佔用了他商王朝原來的領土,而且周人有這個更大的氣勢,就要控制更大的領土,所以採取了封建,這個封建在周武王時期呢,實在說周武王就開始了,周武王起碼是有這個思想,而且周王朝的這個封建制也使得這個,後來的這個所謂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一個基礎,所以這個商周王朝的更替,由於後來政治制度的推行,有很大的變化,當然還有其他的比如說在思想文化上,周人的這種天命觀是商人所沒有的。


  周人一直稱自己為小邦周,而稱商為大邦殷,大邑商,周的人力物力及文化水平遠遜於商,卻最終克商而建立了新的政治權威,這一意料不到的歷史發展促使周人追尋歷史性的思考,什麼是天命?號稱掌握著天命的強大的商朝為什麼轟然倒地,天命可靠嗎?


  《詩經•大雅•蕩》中,周人借文王的口吻給出了答案,天命無常,能使國家興起,興國也未必善終,夏代失天命滅亡了,殷商不以夏代為鑑也滅亡了,上天是下民的領袖,天生眾民,為民立君,上天看中殷商的德行,降天命於你們身上,可你們不珍惜,咆哮於中國,所以上天改變了當初的承諾,毀滅了商朝,所以商朝的滅亡是咎由自取。


  周人認為,是文王之德使上天降命於周,實現了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奇蹟,因此要永保天命必須以德配天,注意敬德保民。


  王震中 中國社科院 學部委員


  王:周人在總結商人被滅亡的原因和教訓的時候,就會產生出自己相對應的一些治理方式,由此他就打破了這個商時期呢一昧的只相信神的那個決定性因素。


  朱鳳瀚 北京大學 教授

  朱:他不但是說這個自己受到天命來統治這個天下,而且它對於你能不能得到天命,還有一個德的標準,就是要求自己的這個,周人自己,周人貴族要尊奉這個德行,這樣的話才能夠得到天的保佑,因此照我看來,用一句話吧,就是他的那個宗教觀進一步的政治化,來為政治服務,那麼這種天命觀對中國後來的歷代王朝都有深刻的影響。

  周人的上天是自然界,即籠蓋四野的天,在周人看來,天高高在上,默默無言,但它明察秋毫,洞悉一切,誰好誰壞,它都看得一清二楚,這才有天命和革命,授權和收權,更為重要的是,天是萬民之神,公正無私,不偏不倚,天以德為標準,來為人民選擇君主,正是這一樸素的看法,破除了此前神權至上的觀念,開始了對人自身努力的關注,對敬德保民的敬畏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此看法作為警世明言一直昭示後人,天命即民心,天命不可違,民心不可抗,失德者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