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1909年2月19日,白壽彝出生於河南開封的一個富商家庭,回族人。

1925年(16歲),白壽彝考入上海文治大學。五卅慘案發生後,白壽彝積極參與反帝遊行活動,無法繼續學業。後來他轉學到河南中州大學繼續就讀,在這裡受教於著名哲學家,時任文學院院長的馮友蘭。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1929年(20歲),畢業後,白壽彝被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錄取,攻讀中國哲學史專業。白壽彝對民間文學、民俗學非常感興趣,他整理並出版《開封歌謠集》,還撰寫一系列相關文章。

1930年(21歲),白壽彝赴雲南調查,編寫《滇南叢話》,記載了一批重要回族民間傳說故事和民俗資料。1932年,研究生畢業後,他留在北平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工作。

1935年,白壽彝創辦《伊斯蘭》雜誌,並整理發表《中國回教史料之輯錄》,這為後來白壽彝回教史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礎。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1937年(28歲),白壽彝相繼發表《論設立回教文化研究機關之需要》、《回教的文化運動》等論文,開創了國內對回族史研究的新角度,受到了國內外史學界的關注。同年,他出版了中國交通史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中國交通史》。

1939年(30歲),時任雲南大學教授的白壽彝開始主持研究雲南伊斯蘭史。他走訪了20多個縣,深入瞭解回族風俗民情,蒐集了大量原始資料。1942年(33歲),白壽彝出版了《中國回教小史》,反映了中國回教發展的整個過程,非常具有開創性。

1948年(39歲),白壽彝編輯的《中國伊斯蘭史綱要參考資料》和校點的《天方典禮擇要解》出版。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1949年(40歲),白壽彝同郭沫若、范文瀾等創辦了新中國史學會,並於受聘於北京師範大學,任歷史系教授,創辦了《歷史教學》、《歷史研究》雜誌。

1958年(49歲),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前夕,白壽彝主持編寫了《回民族的歷史和現狀》。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全面介紹回族歷史的著作。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1971年(62歲),以古史專家顧頡剛為組長,白壽彝為副組長的《二十四史》點校小組正式成立。後因顧頡剛身體原因,白壽彝挑起單子,全面主持工作。

最終歷時7年時,1978年,我國第一部用新式標點點校的《二十四史》,全部完成出版。這套《二十四史》成為最具權威的通用版本,始終受到學術界重視。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點校《二十四史》討論合影)

1979年(70歲),古稀之年的白壽彝開始了人生新的征程——主持編寫《中國通史》。面對這項宏偉事業,他召集全國數百位史學界、考古界、科技界學者匯聚北師大,日夜辛勞。

由於長期用眼過度,白壽彝的視力很差,眼鏡度數高達1800度。他只能伏案審定,實在看不見時,只能請助手反覆閱讀,關鍵之處有時要聽幾十遍,標點符號都不放過。他自嘲道:“我70歲以後才開始作學問!”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終於歷時20年,這部約1400萬字,共12卷22冊的《中國通史》,於1998年底編纂完成。這部上起遠古時代,下迄新中國成立的鉅著,被學術界稱譽為“二十世紀中國史學的壓軸之作”。

司馬遷歷時20年完成《史記》後,不久便去世。白壽彝嘔心瀝血20年,完成煌煌鉅著《中國通史》後,也一病不起。

2000年3月21日,白壽彝病逝,享年91歲。

白壽彝小傳:70歲開始歷時20年,寫完《中國通史》的當代司馬遷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603篇作品,營員“夢裡婉歌”的第45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