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加油”感受華夏文字的力量,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最近,日本捐贈物資上寫的這些詩句火了,從而引發了網友們一波又一波的討論熱潮。

2020年開頭雖然有點難, 但是在患難中, 我們也見證友誼,遇見感動。也這才發現:漢語原來這麼美。

其實,先不論那些美麗的詩句,在這個特殊時期,一句簡單直白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每次聽到有人說出口的時候,我們總會感覺有一股熱流,迸發出感動的澎湃的力量,在不知不覺匯聚成為一種堅定的信念和無比強大的凝聚力,讓人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這就是我想說的,文字的力量。

從“武漢加油”感受華夏文字的力量,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1、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作為娛樂領域寫作者,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樣曾為了寫文看過很多的影視劇,每次看影視劇,我總會被片子中的某句臺詞所打動。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讀書時候從書上讀到的那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最簡短也最有力。

這是1911年14歲的周恩來在回答老師提問時說出的。

那天,正在上課的魏校長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要讀書?同學們紛紛回答:為父母報仇,為做大學問家,為知書明禮,為讓媽媽妹妹過上好日子,為光宗耀祖,為掙錢發財……等到周恩來發言時,他說:“為中華之崛起!”魏校長聽到一驚,又問一次,周恩來又加重語氣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少年周恩來,就有了如此遠大的志向。他後來也確實做到了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奮鬥!同時,這句話也激勵著多少後來人!

從“武漢加油”感受華夏文字的力量,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幾乎所有的古文明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字,但是以前的古埃及文字、蘇美爾文字都已經被放到博物館裡去了。而我們的祖先一路削繁就簡,使中國漢字延綿至今,不曾中斷。漢字,作為華夏自誕生以來,可謂最偉大的原創,它潛移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華夏進步的道路上,建設了一座又一座無言的豐碑!

就像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我覺得學醫是救不了中國人的”。在那樣紛亂的時代,他深深體會到,治病救人救不了國,也無法讓國家變強,只有用文字,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思想和態度,才能改變國家的運勢,只有記錄下時代的烙印,才能讓後人有所覺醒。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繫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

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志士同周總理一樣,立下了報國之志。在古代,名人岳飛,背上刻上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訴說了少年的情懷。在近代,有偉人周恩來總理和文學大家魯迅先生為救國樹立了理想,併為之而不懈奮鬥。

個人的理想重要還是民族的振興重要?這些愛國志士都毅然選擇了後者。在那“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時代,這樣的選擇又是何等偉大。這些文字,有一種信仰的力量,所有的字句,都會有一種愛國的回想

從“武漢加油”感受華夏文字的力量,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2、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949年的10月1日,一個偉人的聲音震盪寰宇,響徹天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時候的文字不僅有一種莊嚴神聖的儀式感,更有一種無窮的新力量,這個“新”,不僅在於國號之新、山河之新,更在於打破一箇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氣象之新,更標誌著中華民族邁向了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從“武漢加油”感受華夏文字的力量,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在此之前,無數中華兒女流血犧牲,用自己的靈魂之火溫暖著祖國的身軀,護衛左右,不離不棄,最終將引發燎原之火的五顆紅星,鑲嵌在血與火交織的版圖上。從此,五星紅旗在中華大地上迎風飄揚。

70年來,新中國不容易:從經濟封鎖、軍事威脅、政治孤立、外交壓迫、經貿摩擦,到地震洪水的嚴峻考驗、金融危機的強烈衝擊……新中國經歷了太多的風吹雨打,跨越了太多的艱難險阻,也見證了太多無私奉獻的中國人。

一路走來,70年前的中國人,一定無法想象,如今的神州大地,在短短一分鐘時間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連那時的毛澤東主席也曾感慨:“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歷經70年艱苦奮鬥,70年崢嶸歲月,今天的中國以近乎飛躍式的速度在前行,早已今非昔比。

銘記歷史,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從“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到“邁入新時代”的自信,中華民族凝聚起的澎湃偉力光從文字就可見一斑。

從“武漢加油”感受華夏文字的力量,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3、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一路走來,其實當代中國一路跋山涉水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英雄史、精神史,是幾代青年人的青春,是他們的無私奉獻,是他們的勇敢創新,勇於作為,共鑄中國夢!

而2020年的春天,來得頗不寧靜。一場病毒,讓每個城市經受著嚴峻的挑戰,而在武漢,這個冬天過得尤其艱難。

因為這次疫情,我不僅僅認識了出生於醫學世家、畢業於北京醫學院、曾在英國進修的院士鍾南山,而且認識了從赤腳醫生,一路苦讀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的李蘭娟和“中國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86歲高齡的董宗祈教授。

而且我還在看了《三聯生活週刊》的報道後,認識了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那個獲得復旦大學博士學位,並先後在香港和美國進修,成為博士後的醫學學霸。

還通過看新聞認識了,那些為了救人把自己包裹成粽子一般的醫護人員,怎麼用專業知識和犧牲奉獻,將疫情攔截在醫院裡,將我們隔離在安全中。

面對疫情,不管是白衣天使,抑或是一個農民,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抗‘疫’一線,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總之,太多太多人,疫情當前,逆行而上,扶危渡厄,俠者擔當,這才是真正的偶像。

從“武漢加油”感受華夏文字的力量,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經歷過這個冬春之交的人,會明白“中國加油!武漢加油!”這幾個簡單的詞,有多驚心動魄;會體會三餐四季的日常生活,有多美好,會深切感受到“其實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和分量有多重!這些詞的詞彙雖直白,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實文字本身並不自帶力量,但文字作為意義的載體,承載了可以磕碰出思想火花的燧石,必定會對閱讀者產生作用從而顯示出其威力,以上這些文字的力量即信仰的力量,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秘密所在,還是希望的火炬,燃燒在中國人心裡。

風雨砥礪,歲月如歌,最後,送一句魯迅先生說的話給大家:“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從“武漢加油”感受華夏文字的力量,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小銀子壁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