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妈宝男"与妈妈共浴,网友:恋母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

近日日本一档综艺中出现了这样一位极品"妈宝男",这位男性已经33岁,依然离不开妈妈。这位男子并没有身体残疾,他从小成绩优秀,毕业于东京大学,在别人的眼里有着光明的前途。

三十33岁的他并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一直从事着家庭教师的职业,收入不高,难以供给自己的生活。

33岁

这位男孩很聪明却因为母亲总是为他包办一切变得缺少自立能力,他与妈妈的关系非常亲密,甚至在而立之年仍然保持着和妈妈共浴的习惯。并且一家人觉得和妈妈一起洗澡这件事非常正常。可在我们眼中看来慈母多败儿,这位男孩简直是奇葩。这样的"妈宝男"的养成,背后就是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畸形的溺爱。

也许你认为这只是个特例。但事实上,类似案例并不少见。

33岁


关爱孩子是很关键的,但不能过多放任自己的感情,以关爱的名义过度进入孩子的生活细节,在娇惯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步入社会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今天会从行为和思想两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3岁

行为

培养安全感

我见过一些妈妈不忍心看孩子哭,于是每次出去上班都是偷偷溜走,其实这对孩子的安全感就是一种破坏。

因为他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会不见了,即便妈妈在身边陪着的时候也会担心,这让孩子的分离焦虑就会变得更严重。

33岁

安全感和独立性密切相关,孩子只有在父母身上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才会敢于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变得独立。

思想

引导孩子启发性思考

其实很多孩子不能独立去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比如,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掉了,他不会想为什么倒塌,就是很烦躁,希望父母可以帮助自己搭起来。

33岁

加入在此时,我们选择帮助孩子搭起来,那么孩子便永远不会主动去思考。

因此想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引导孩子进行启发性思考。

所谓的启发性思考,也就是我们父母通过指点或引导,引起孩子的想象,最终让孩子有所领悟。

育儿不是急速的事情,而是一件长远的事情,父母要为孩子的未来人生做打算,教会他们能够受用一生的本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