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隔离14天,有人“马上回家”!对防疫志愿者不能“厚此薄彼”

有人“隔离14天”,有人“马上回家”!对防疫志愿者不能“厚此薄彼”

乔志峰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3月10日下午5点,武汉市所有方舱医院已经全部休舱。休舱本是好事,但对武汉汉阳体校方舱医院一些从事安保、保洁等工作的“志愿者”来说,刚走出舱门便遇难题:原本他们应该和政府以及其他方舱医院里公司招募的志愿者一样,先进行14天隔离,可他们收到的却是“马上回家”的一纸通知。(3月10日《生命时报》)

有人隔离14天,有人“马上回家”!对防疫志愿者不能“厚此薄彼”

“隔离14天”变“马上回家”,让这些志愿者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有的小区由于担心他们感染家人和其他人不让正常进入,导致他们“有家难归”。而之所以会这样,只是缘于他们特殊的“身份”——他们不是直接由政府招募的,而是来自第三方代理公司。

应对疫情需要大量的人手,招募志愿者是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通过第三方公司招募,可以提高招人和管理的效率,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抗疫中去。不管以什么方式进入志愿者队伍,从事的都是同样的工作,都是为抗疫做贡献,都应当得到同等的尊敬和待遇。如果单单因为志愿者的来源渠道不同,便将其分为“三六九等”,则不仅会给涉事志愿者人为带来麻烦和不便,还可能冷了更多有志于为社会奉献者的热情。

并且,不管志愿者是谁招募的,他们的工作环境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也就是为何按照防疫要求,志愿者要进行集中隔离观察的原因。如果不予隔离便直接回家,万一有人感染,进而造成疫情传播,后果不堪设想。这些志愿者对此提出异议,不止是“争个名分”,甚至也不止是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为了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维护防疫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有人隔离14天,有人“马上回家”!对防疫志愿者不能“厚此薄彼”

经过前期的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有了显著的好转,但绝不能因此就麻痹大意、生出懈怠之心,而是应当继续严格落实人员隔离等工作流程和要求,不能变通,更不能不当回事。

我注意到,志愿者就“马上回家”和隔离的事宜与方舱医院防控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沟通时,对方回复称“这个事情你们要和招募公司(华盾公司)沟通”。而当地防控指挥部宣传人员也表示,志愿者只能去跟公司协商解决隔离事宜。两者不约而同都将责任直接推给了招募公司,未免有“踢皮球”之嫌。招募公司的思想认识有高有低,有时为了减少麻烦和支出成本,或许就会有意无意采取一些不负责任的做法。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对招募公司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责,绝不能放任自流。

防疫尚未完全成功,还需要继续努力。对做出贡献的志愿者,应当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有关方面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尽早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同时更要完善制度、改善工作流程,不断规范各方行为,保障防疫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善始善终。

有人隔离14天,有人“马上回家”!对防疫志愿者不能“厚此薄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