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在前幾篇文章當中,我們講了五臟的體用理解,並且詳細講解了肝和心的體用。這篇文章是我們【輔行訣系列8】,咱們來聊聊脾的用。

依然建議沒有看過前面文章的朋友先去依次看完前面幾篇,以方便您更好的理解這篇文章。

前言及回顧:

在前文當中,我們講過五臟也有自己的體和用,他跟人一樣,他想做什麼,什麼就是他的“用”。比如說肝想要伸展舒張向外走,我們就把“散”總結為他的“用”。(“肝欲散”)

同時呢,在五味當中,辛味想幹的事情和肝是相似的,都是往外走,所以我們把辛味定做,肝的“用味”。

心想要柔軟,想要肥美、旺盛、有彈性、包容、同情,我們把“軟”總結為他的“用”。

同時呢,由於鹹味可以跟他幹同樣的事兒——咱們女孩子一流淚,不就是讓人心軟嗎?所以把鹹味兒定做了它的用味。

今天我們來詳細講一講脾。



一、脾欲緩

在我們前文的講述當中,你應該能感受到,咱們中醫的道理是非常質樸的,和我們生活當中簡直不要太相似,你完全可以放飛你的想象去理解。

五臟肝心脾肺腎,如果說到吃東西,自然是脾來負責了(胃屬於六腑,不屬於五臟)。脾屬土,可容納萬物,也可化萬物。

書上說“脾欲緩”“脾德在緩”

什麼叫緩?就是慢慢來,不著急

比如古人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花都開啦,我甚是思念你,要不差不多可以慢慢回來啦!

比如說你吃飽了肚子,就想去沙發上葛優攤,啥也不想動了。你兒子說“爸爸這道題怎麼做?”你:“哈?待會兒,現在腦子動不起來。”

又比如在外面吃飽喝足了,你媽媽說:“走走走,我們趕緊回去。”,你皺著眉頭說:“哎呀著什麼急呀,我想慢慢的散著步回去。”

是的,你的脾也是這麼想的,你的脾就想這樣舒舒服服的、慢悠慢悠的來。

中國人有一個詞叫“脾氣好”,什麼樣子的人叫脾氣好呢?你可能會說,這個人不愛生氣,他可能總是笑嘻嘻的,可能非常溫和,他可能是個慢性子,在你氣急敗壞的時候慢慢的跟你說:“都什麼事兒呀,大驚小怪的,別擔心啦!”

用另外一個詞來形容,叫“從容和緩”

健康人的脈象,中醫裡稱作“得胃氣”: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來去從容,節律一致,是為有胃氣。脾和胃都屬中土,為同一個道,得土氣,不慌張 。



二、長夏

說春夏秋冬你是知道的,但是說長夏可能有的人就不太知道了,對於長夏的時間,中醫裡常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每個季節的尾巴幾日,合起來的統稱。

衣之鏢老師的《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校注講疏》裡面取的是第二種說法,指的是農曆六月,時值夏秋之交,陽熱尚盛,雨水亦多,熱蒸水騰,潮溼充斥,為一年內溼氣最重的季節。


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我們上一篇文章講到,心之氣為夏之氣,它是熱而柔軟、旺盛的,而到了長夏,就比夏天的氣更加盛、更加柔軟了。除了柔軟之外,它還更加的溼潤飽滿

所以稍微瞭解一點中醫的朋友就知道,跟脾聯繫上的總是離不開“溼”這個字,寒溼也好,溼熱也好,總是在脾的轄區範圍內。



三、甘欲緩

五味當中哪一種味有同樣的個性呢?自然是甜味了,中醫裡不叫甜,叫“甘”。

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說甜食是安慰劑、鎮靜劑,人在緊張或者焦慮的時候吃一點甜食,可以緩解情緒,不僅如此,還能讓你的大腦學習效率更高。


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快樂就這麼單純簡單~


“甘”味是一種極有魔力的味道,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離不開奶茶了,各種口味的奶茶不就是各種各樣濃郁的甜味兒嗎?舒舒服服的喝一口,有多少女孩子會嘆一口氣感嘆一聲“唉呀,太治癒了我好啦!”

不愛吃甜食的朋友就會說,哎呀,甜食有什麼好吃的,我就很不愛吃。

但有的情況,你肯定是愛的,比如我們形容蔬菜水果新鮮好吃的味道時,我們會說,“這個玉米特別甜”,“這個蘋果太甜啦”,“這個大白菜老甜了”。

似乎適度的甜味兒,或者說甘味兒,無論出現在哪一種食物上都是讓人治癒的。我們用“久旱逢甘霖”,“甘心為他付出一切”,來形容自己願意舒服的姿態。

不僅如此,它的包容性特別強,可以非常合適的融入其他味道中間。

比如剛剛咱們提到的玉米、白菜,你可以用來煲湯,炒菜——這可都是鹹味的菜,甚至辣味、酸味,比如說酸辣白菜。

甘作為一個輔助,似乎在我們談論的時候融合消失在了其中,但是卻又為整體的味道,提供了美味加成的效果。

可不是嗎?一顆新鮮的、水甜水甜的大白菜,煲湯、清炒還是酸辣,無論怎麼做都好吃!



四、甘草

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甘草簡直是最最最典型的代表了!無論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還是《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都說它得土氣最厚,有厚土之德。

甘草有一個人別名叫“國老”,什麼樣的人才能被尊稱為國老呢?自然是國之重臣。

如果讓你想象一個更加具體的形象,你可能會想他是一個溫和的、留著白鬍子的、氣質卓然的老人。

這個老人家充滿智慧、充滿包容,小小的眼睛裡透出大大的光芒,在國家的事務上心懷民眾,胸有蒼生,一出手就能平天下。

不僅如此,他還能在朝堂混得風生水起,誰也不得罪,一副和事老的樣子,和得一手好稀泥。有時朝堂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只有他穩如泰山,安坐上位,在各方爭吵完之後,慢悠悠地總結髮言,求同存異,為萬民謀福。

是的,講了這麼多,甘草就是這樣的一味藥,它樸實,勤勞,包容,智慧,是鋒芒不外露的權臣

,只看你識不識人。

平時它不顯眼,你只見它在很多方子中被用來調和諸藥,以免各個藥不能好好的合作。

你也經常能見到它被用來止咳,因為“咳嗽”這個動作可以理解為膈肌痙攣,這樣子“拘緊急”的症狀,和咱們焦慮的心情一樣,可以用甘草來安慰一下。

唯一注意的是,生甘草和熟甘草必須要分開來講講,它們的風格有很大的區別。

1. 生甘草

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生甘草是一個勤快、幹練的青年宰相,它不僅能夠調和重要關係,還特別擅長解毒,朝堂之中哪個大臣出了問題,只要派他去解決,沒有不好的。

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他這手腕兒有多厲害,上到權貴甲冑,下到地痞流氓,幾乎沒有他不能去的地方、不能搞定的人。

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不僅如此,它還有溫和的清熱瀉火生津的作用和通便的作用,像一陣清風吹入你的心裡,所以《本草經集註》上說,久服輕身,延年。

2. 炙甘草

很多朋友不知道炙甘草和甘草有什麼區別,其實非常簡單,在現在的中藥裡面開頭帶了個“炙”字的,一般就是用蜂蜜炮製過的了。

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淋入淨甘草片或粉甘草片中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老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涼便是了。

如下圖

細說《輔行訣》中,脾的“用”和“用味”


炙甘草得了蜂蜜之後,補益的力量特別強,最是補中土脾胃之氣。和生甘草這個青年宰相相比,炙甘草就是一位有錢而仁慈的胖胖宰相

有啥區別?他有錢,他胖!

他有錢,則長於補益,救濟四方百姓,國庫充盈,哪裡不夠給支援哪裡。

他胖,則行動力下降,跑不動呀!所以解毒的力道及疏通調解的力量不如生甘草。

不僅如此,如果你的中焦脾胃本來就有淤滯不通,再來點炙甘草,他走不動,就更加人擠人的全擠在中間,反而加重病情——更不通啦!

還有著名的芍藥甘草湯,非常簡單,就是芍藥和炙甘草兩味藥,治療夜間小腿抽筋可以說藥到病除!

且不說芍藥在其中的作用,小腿肌肉抽筋痙攣可不就是我們剛剛說的“拘攣急”中的一種?它又被派去安慰人啦!

那再延伸一下,其他的“拘攣急”症狀可以麼?肚子突然絞痛可以麼?膽結石劇痛可以麼?腎結石劇痛可以麼?當然可以!注意用量!

只不過人和人不一樣,“病和病”也不一樣,有的人焦慮,安慰一下就好了;有的人問題太多,你安慰安慰,現在舒服點兒,還是沒解決他的根本問題。



好了,今天我們就講到這兒吧,希望你以後在吃甜食的時候會想:“我現在給脾增加一點用味,讓他能夠更開心”。

還有“但是同時,我不能吃太多,否則他的用太多了,體就會虛掉啦”。


我是中醫玉路子,希望您在評論中不吝賜教,相互討論,共同進步!也盼您繼續關注指點我的其他文章,不勝榮幸。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