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四川射洪)人,曾任右拾遗,故世称“陈拾遗”。

他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并誉为“仙宗十友”。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陈子昂像

一、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陈子昂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家境殷实,田多地广,祖上不乏高官贵冑。

他的父亲是当地极富声望的豪侠,“每遇饥荒,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导致陈子昂自幼不爱读书,只爱舞刀弄枪。眼看快到成年礼的年龄了,却还是一个半文盲。

但有钱真的可以任性。

他“遇不平必拔剑而助,遇不幸则慷慨解囊”,为自己赢得了侠肝义胆、乐善好施的美名。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可叛逆期的富二代也是最容易的惹祸的。

因琐事失手伤人,陈子昂差点锒铛入狱。为了摆平这件事,家里也没少使银子,这也让父母有了限制他人身自由的强硬资本——扭送至寄宿制的私塾念书。

陈子昂天性聪慧,就是一直以来没把聪明用到正道上。

当远离小伙伴,跳出舒适圈之后,他进步神速,四年后便“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所以,永远也不要小瞧那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人,也许你的天花板只是人家的起跑线。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二、最成功的营销炒作

应该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高宗仪凤四年(679年),陈子昂入长安游学。

靠着陈家多年来积攒下的关系,他顺利进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

可是在科举考试中,陈子昂却接连两次名落孙山。

那是一个考卷不糊名的年代,想要成为国家公务员,一看考生名气,二看关系背景,最不重要的才是应试实力。

他很快分析出了原因:陈家财大气粗,声名远播;自己苦学多年,出口成章。

所以问题就在于:长安城里,没人认识我这个有才华的富二代!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于是,大唐历史上第一个经典的营销炒作开始萌芽。

这天,陈子昂在帝都街头闲逛,看到有位老者在卖胡琴。

陈公子二话不说,花费千缗(相当于现在数百万巨款)买下这把破琴,还郑重其事的通知京城豪贵,要请大家吃饭,抚琴作乐。

在第二天宴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陈子昂发表了著名的演讲《I have a dream》:

“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

我不想弹琴,因为我写诗比弹琴好听。只听“啪”的一声,天价胡琴就这么摔断了。

全场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而后,陈子昂拿出抄好的一卷卷诗稿,赠送给众人。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伯玉毁琴

这次年度炒作大戏很成功,顺利登顶长安热搜榜第一名,并惊动了大V:京兆司功王适。

王适对陈子昂的评价极高:

“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顺利通过补考,高中进士。

所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适当的包装真的真的很重要。

前提是你得有钱。

三、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武则天掌权后,陈子昂紧跟形势,为女主上位大造舆论,洋洋洒洒的写了《谏灵驾入京书》、《神凤颂》、《上大周受命颂表》,坚决支持武则天的英明领导。

在体制内,站队是最重要的。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陈子昂被武则天委以重任,擢任右拾遗。但拾遗是个谏官,终究是一个容易得罪人的职位。

陈子昂自小生性侠义,直言敢谏,得罪了不少人。最看不惯他的,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

而陈子昂,不幸落到了他的手里。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攻陷营州(今辽宁)。建安王武攸宜奉命出征,陈子昂在其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行,驻扎幽州。

幽州,乃燕国故地。遥想千年之前,大将军乐毅在此驰骋疆场,连下齐国70余城,以报强齐伐燕之仇。

可如今,英雄的土地却再无英雄。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武攸宜轻率无能,刚一出兵,就前军陷没。

陈子昂的野性子上来了。

他主动请缨,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而武攸宜又怎能由着这个书生乱来,直接把陈子昂贬为军曹——也就是普通的士兵。

陈子昂的满腔热情瞬间降到了冰点,看着大唐的军队节节败退,却无能为力。

四、我的孤独无人可懂

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昔时昭王高筑"黄金台",求贤若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

而现在,他只身一人,独登高台,眼前和身后都是一片荒凉,他的心比秋风更落寞。

面对着茫茫的宇宙,没有人可倾诉,没有人能理解。

这是多么宏大的境界,这是多么无边的孤独。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他想寻找古人的踪迹,可那些古人早已逝去。

他想遇到后世的知音,但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未来。

在这偌大的天地之间,只剩下无声的泪水。

陈子昂是孤独的,他一腔热血、满腹经纶,却无人赏识。他的孤独,来自被遗弃、被忽视,也来自内心的最深处。

这首诗中并未提及一个意象,登幽州台却无半点幽州景,可见孤寂与愤懑已到极致,惊天地、泣鬼神。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五、本为贵公子,磨灭成尘埃

壮志未酬的陈子昂心灰意冷,38岁时,他以父亲生病为由辞官回乡。

但命运并没有饶过他。

在武三思、武攸宜的指使下,当地县令段简网罗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使陈子昂冤死狱中。

他离世的时候,年仅41岁。

唐诗鉴赏漫谈(第八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穿越千年的孤独

好在,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人,终究没有被诗坛辜负。

六十年后,杜甫寓居四川,走访了陈子昂故居。看着眼前的青苔石瓦,桂影斑驳,久久不愿离去:

遇害陈公殒,

于今蜀道怜。

君到射洪县,

为我一潸然。

这一切,陈子昂无缘得知。

他更不知道的是,一个鼎盛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