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死谋士李岩?

微笑转身不见你


据史书上记载,李岩和牛金星是李自成手下最重要的两个谋士,但由于李岩一路表现出色,被李自成越来越器重,牛金星便由此心生妒忌。后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李岩因为多次劝谏李自成宽待明朝官员,从而遭到李自成的冷落。恰恰这个时候,李岩又主动请缨带兵去河南,牛金星便趁机诬陷李岩是想趁机闹独立,于是李自成便下令将李岩杀死。

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李岩被李自成所杀,是因为受到牛金星的诬陷。但其实呢?这不过是大家说看到的表面原因,李岩被杀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背景。

当时,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和明朝的旧官僚阶层、既得利益者展开合作,从而迅速稳定对北京地区的统治,事实上,历代王朝的接替,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在灭掉帝国首脑后,对原先服务他们的官僚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快速稳定统治的局面。

第二种选择,就是将明朝的旧官僚阶层和既得利益者进行残酷的镇压,将他们全部扫进历史的尘埃之中。



在当时的李自成集团中,牛金星和刘宗敏等大多数人,都主张采取第二种方法,总而言之,这些大明官员,没有一个不贪污腐败,这些大地主和有钱人,没有一个不压榨百姓、不巧取豪夺的,所以我们应当对他们实施铁血政策,把他们的财富都夺过来,把他们占据的社会资源都抢过来,把他们全部都杀死。

然而,以李岩为代表的少部分人,则主张采取第一种方案,总而言之,虽然这些明朝旧官僚非常可恨,但他们所代表的力量却依然非常强大,现在天下还未平定,明朝的残余势力还非常强大,外部还有满清在虎视眈眈,所以我们应当先继续尊重这些人的利益,把他们给拉拢过来,这样才能尽快的稳定住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李岩就多次劝谏李自成要严肃军纪,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再纵容士兵抢劫明朝官员们和有钱人们的家产,同时他还建议给予吴三桂的父亲极高的尊重,并积极招抚吴三桂。

最初,李自成也听取了李岩的部分建议,所以他对刘宗敏等人的一些过分行为,也进行了相应的劝阻,对于吴三桂的父亲,他也是给予了一定的尊重。按照李自成的设想,他是希望适当调整下侵害明朝旧官僚的政策,尊重部分明朝旧官僚阶层的利益,把他们拉拢到自己麾下。



但是,李自成的这种想法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李自成的嫡系人员,都是出身底层的人物。这本身就意味着,李自成集团与官僚阶层有着难以化解的隔阂。而且,李自成从开始起家,始终是信奉着劫富济贫的原则,也就是所谓的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换句话说,闯王控制的地区,对老百姓而言就是一种解放。因为在这里,没有大明王朝既得利益集团敲骨吸髓的压榨!但闯王的力量,军费开支是少不了的,政治开支一样少不了。这些费用从哪里出呢?自然只能从明王朝既得利益集团手中夺取。

在这种背景下,李自成听从李岩的建议,试图拉拢官僚阶层的努力,最后却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因为,对于明朝旧官僚阶层而言,他们不可能真正融入到李自成的集团中,除非李自成彻底改变他劫富济贫的政策,但这显然是不可能。

同时,李自成拉拢官僚阶层的努力,让他的嫡系势力感到了威胁。因为他们陪着李自成出生入死,最后李自成却试图和官僚阶层和地主阶级妥协,他们自然都不高兴。而牛金星劝谏李自成杀掉李岩,实际上是代表着,李自成嫡系势力的的这种意愿罢了。

面对嫡系成员的这种态度,李自成也感觉到了危险。因为,他与官僚阶层缺乏天然的、必要的联系,一味的拉拢他们,最后只会让自己的老兄弟们寒心,那会把自己置于一种非常危险的境地。所以最后,李自成终于决定,与明帝国旧势力彻底划清界限,于是李岩被杀,而随后,李自成也开始对明朝官僚阶层给予最严厉的打击。


我是赵帅锅


对于李岩之死,计六奇所著的《明季北略》中有如下的记载:

1、李岩是怎么死的

吴三桂降清后率兵直逼北京城,李自成初战不利。5月5日,李自成率兵进攻吴军大营。从上午9点战至晚上7点,互有杀伤。突然狂风大起,李自成军中旗帜被吹断,李自成中箭落马败退。

此后李自成败走北京,吴三桂并不急追。牛金星见大势已去产生异心,同时嫉妒李岩、李牟深得军心和民心,想杀掉他们。这时有人来报陈奇、贾士俊,许承荫、孙澄、范隽、郭经邦和尚国俊,被明朝兵部尚书丁启睿的参将丁启光活捉,准备押往南京。

李岩请命率兵去救援。李自成答应了。牛金星却说:“李岩此去一定不会再回来,早有叛心,不如杀掉。”李自成相信了这番话,令牛金星设酒宴在席上杀掉了李岩、李牟。宋献策向来与李岩交好,闻讯后去见刘宗敏,用言语激怒刘宗敏。

刘宗敏说:“牛金星没有立过一件战功,擅长杀掉两员大将,必须诛杀”。此后,李自成和部领离心离德,宋献策出走,刘宗敏率兵去了河南,李自成和李过等人率兵十余万,从河南奔向湖广,想去和张献忠汇合,渡江后才知道张献忠已入川。

这就是李岩之死的过程,后人对这一记载多取采信的态度。这里要讲明的是李岩为何深得军心和民心,从而引起了牛金星的嫉妒呢?

2、李岩实是李自成的重要谋士

李岩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曾做过山东巡抚,后受魏忠贤逆案的牵连丢官。李岩少有才气,年纪轻轻就乡试中举,又乐善好施颇有人缘。史载,李岩是半路跟随李自成的,很在一群草莽粗汉中凭独到的战略眼光、谋略成为李自成的心腹。

《明季北略》中记述了李岩的若干谋略,其中流传的最广的一则是:“李岩复私作民谣,令党诵之云:穿他娘,吃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以故所至风靡……”

这里是说李岩私底下写了一首歌谣,让兵士们传唱:“穿他娘,吃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首歌谣通俗易懂、极接地气,效果就是李自成的军队所到之外,百姓都夹道欢迎,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要说起来,牛金星还是被李岩引见加入李自成大军的。“河南府卢氏县贡生牛金星,向有罪当戍边,李岩荐其有计略,金星遂归自成。自成以女妻之,授以右相。或云金星。天启丁卯举人,与岩同年,故荐之。金星引故知刘宗敏为将军。又荐术士宋献策。”

牛金星本是河南府卢氏县的贡生,因罪被罚戍边,因为有计谋被李岩推荐,李自成把女儿许给他当妻子,授予他右丞相。有人说牛金星也是天启丁卯年间的举人,和李岩同榜中举,所以受到李岩推荐。牛金星找到军中的老朋友刘宗敏,又推荐术士宋献策加入。

3、李岩曾试图阻止李自成的败亡

李自成进北京后,对明朝官绅极尽杀戮羞辱之事,拷打官员,抄家助饷,士卒抢掠,军纪极差。对此李岩意识到如此下去将导致败亡,因此给李自成上书提出四件事。大体意思是:

  一、修葺城墙,洒扫大内,选定吉日,百官迎请,举办登基大礼。

  二、在文官追赃中,除了死亡、归降的,可分为三类人:贪污的交给刑官严追,家产全部没收;抗命不降的,在追赃完成后还要定罪;为官清廉的,免于刑事,可自由选择“助饷”的数量。

  三、各营的兵马,退到城外安营扎寨,听候调遣出征。主上(指李自成)登基后要心怀尧舜的仁心,以尧舜的德政治理天下。一切军兵不宜借住民房,失去民心。

  四、目前明朝各镇都备兵入京复仇,边报很急。主上登基后不必兴师征讨,向各处派遣使官招降安抚,给各镇将军许诺侯封。让明朝的太子奉祀自己的宗庙,“与国同休,则一统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矣”。

应该说,如果李岩的上书能得到重视,李自成的大顺朝可迅速进入正轨,稳定了民心,也使明朝投降的官吏心安,实在是安定江山的良策。但是李自成见到上书后,很不高兴,批示了3个字“知道了”,四件事都不执行。

后世推测,也正是这四件事埋下了李岩被杀的导火索。因为李自成的军队多为草莽粗汉,过去每攻下一城就“打土豪”,抢掠一番,轻者混几口美食,重者抢些金银珠宝,实无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眼光。

在一不留神打下北京城后,没能及时转变战略目标,仍然抱有“流寇”思维。而李岩敏锐发现后进行阻止,但是这势必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好不容易进了京城,不好好捞一把怎么行?就你能耐?说三道四的……也许李岩的此举也得罪了牛金星。

《明史》曾记载:“会绳伎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是说李岩在家乡时,有靠耍杂卖艺的“红娘子”造反,相中乐善好施的李岩,把李岩劫走,李岩最后只好娶红娘子为妻。民间还有关于此事的其他版本,这也给李岩的人生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


指动济南


李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原名叫做李信。可以说,农民出身的李自成能够反败为胜,并最终攻破北京离不开李岩在旁边出谋划策。李岩被杀的原因是由于他功高震主,再加上与李自成麾下的牛金星不和,因此被牛金星等人陷害,最终被李自成冤杀。如果李自成当年能听取谋士李岩的话,断然不会这么快就走向覆灭。


那么,这个李岩是何许人也呢?李岩的父亲李精白在明朝天启年间是山东巡抚,因此李岩也算是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不过,李精白因为魏忠贤案的牵连,被削职为民、家道中落。因此,李岩在崇祯年间参加了李自成的起义军。

最初,他与李自成相谈甚欢。当时的李自成求贤若渴,因此李岩的建议逐渐得到李自成的重用,并给李自成规划了进军北京的霸业蓝图。在起义军所过之处,李岩也劝李自成减少杀戮、收服民心,因此才得到了诸多百姓的拥护。在李岩的出谋划策下,李自成最终得以建立大顺朝,并在1644年挺进京师消灭了明朝。


不过李自成的农民军在进入北京后不久,便一改昔日的作风,在城中四处劫掠、占人妻女。忠心耿耿的李岩再三向李自成进言,希望他能收敛作风、整顿军纪,均未能奏效,而且还被牛金星等人诬陷为怀有异心。

同年,李自成便在清军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的夹击下,败退出北京。清军沿路追击,李自成兵败如山。在撤退的途中,昏庸的李自成依然怀疑李岩有反心,于是在军营里下令将李岩杀害。而在李岩死后,农民军部队更加部众离心,士气低落。而失去了重要谋士的李自成,很快就兵败被杀。


世界人文通史


李岩,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的一位重要将领。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据《明史.流贼传》中记载:“杞县人李信者,逆案中尚书李精白子也,尝出粟赈饥民,民德之曰,李公子。”据记载,李岩是天启丁卯年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在崇祯初年的魏忠贤逆案中,他被定义“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但其实,这在明末官场中,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大事。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并且他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版本,等到乾隆皇帝编《明史》时,那几种说法,在经过照单全收后的加工,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故事:李岩原来叫做李信,他是河南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父亲是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李精白。他一开始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公子哥,被人称为“李公子”,但是,在崇祯十三年时天下大旱,而李岩为百姓请命求赈灾,却反而被县官宋某抓进了牢里,这下宋县官可是惹祸上身,最后被李岩红颜知己红娘子,带着一群红了眼的饥民砸了县衙后打死了,而李岩也被救了出来,然后便一道投奔了李自成。在加入了李自成之后,从此李岩鞍前马后出谋划策,特别是发明了“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一下让李自成骤然获得了万民拥戴,并因此而顺利的取得了天下,并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只可惜,随后李自成花了眼,没有听李岩的劝告,以至于连战连败,更是将败因迁怒于李岩,并且最后竟然听信了牛金星谗言,把李岩以及其弟弟李牟一起杀害,干出了自毁忠良的蠢事!


DinosaurVideo


说到李自成和李岩的故事,这里就必须要辟谣了:

历史上其实并没有李岩这个人,他的所有事迹都是时人附会且子虚乌有的。


李岩质疑:不存在的历史人物

关于对李岩是否存在的质疑,迄今为止最有分量的文章是明清史大家顾诚先生的《李岩质疑》一文,于1978年发表在《历史研究》。


李岩的成名,与清初小说《定鼎奇闻》有关,后来被前明遗老计六奇撰写的《明季北略》吸收,甚至到最后被《明史》所采纳,成为一个“板上钉钉”的历史人物。

1949年建国以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及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版,都使得李岩闻名于当世。

但问题在于,竟然没有任何一条靠谱的史料,能证明李岩这位传说中的重要农民起义将领曾经存在过。

顾诚先生对李岩的质疑,是非常周密的。

他枚举所有关于李岩的史料和记载,逐一进行分析,并指出这些史料的硬伤,以及彼此矛盾的地方。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李自成的军中,根本就没有李岩这个人物。


因此,所谓李自成和李岩决裂,听信牛金星的谗言而处死李岩,这件事也就是子虚乌有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不存在的事情,一个不存在的人。


HuiNanHistory


古代志在天下的诸侯,都会尽力招揽人才,尤其是谋士。不过,李自成的谋士似乎并不多,稍微出色一点的谋士,也就只有李岩。而且李岩对李自成一向忠心耿耿,最后却被李自成给杀了。李自成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李岩剧照)

李岩原名李信,是明末河南杞县人。

他的父亲李精白曾是山东巡抚兼兵部尚书,由于在魏忠贤谋逆案发生后,被人弹劾他结交魏忠贤近侍,结果被革职为民。

不过,李精白为官时名声不错。回乡后,热心公益的他,依然是乡里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自幼生活优裕,勤学好读,对史书和兵法尤其兴趣浓厚。年轻时,便考中了举人。

后来他又遵父母之命,迎娶了地方豪门之女汤氏。

汤氏生得有姿容,人又知书达理,性格贤良,典型的大家闺秀。

按说,生活无忧的李岩,没有理由追随李自成,做反明斗士的。

但李岩是个心怀天下的人。他一向为人慷慨好义,喜好打抱不平。因此,在当地颇有侠名。

当时明朝已是穷途末路,天灾人祸频发。再加上苛捐杂税繁多,百姓生活极为困苦。然而地方官员却只求自保,根本不顾百姓死活。

李岩见此,常常愤愤不平。但他人微言轻,根本改变不了现状。能做的,也就是经常拿钱物周济穷人。

有一次,河南久旱,百姓无以为生。地方官不光不开仓赈粮,反而不顾大家死活,照旧派衙役催征钱粮。李岩多次找官员请命,官员都对他不理不睬,依然我行我素。

眼见民不聊生,李岩创作了一篇《劝赈歌》,到一些富商财主家去游说他们拿出余粮,赈济百姓,可是效果甚微。

最终,李岩认为,既然这个王朝不能以民为本,那么就只有推翻了,再建造一个新的王朝,才能让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

(李自成剧照)

当时,张献忠在谷城叛变,明军集结兵力全力追剿。

本来被明军围攻的李自成,终于有了机会下商洛山,带着几千人马到河南一带招兵买马。

李岩依然投奔李自成起义军。能文能武的李岩,在军中很受李自成厚待,据《明季北略》中说,他二人初见便谈得十分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势。

李岩入伙后,便劝李自成要“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又劝李自成“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李自成无不依言而行。

除此外,李岩为了给李自成造声势,又写了许多如“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这样的口号,让人扮作商人小贩,在市集上四处散播。又编了“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童谣,教给小儿到处传唱。

经过李岩的这番宣传,李自成的贤名,很快就传播了出去。许多饥民纷纷来投,李自成因此迎来了他人生的辉煌时期,

随后,李岩又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这个口号迅速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再加上李自成尊重读书人,一时之间,除了大量的饥民来投奔他外,一些读书人也纷纷投在了他的账下,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陆续都成了李自成的谋士。

李自成带着势力强大的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欢天喜地。丧失民心的明军则闻风丧胆,根本不能战。最终,李自成攻进了北京城,明朝就此灭亡。

(刘宗敏剧照)

然而,坐上龙椅后的李自成,却沉湎酒色,只顾享受胜利的果实。在他的放纵下,刘宗敏等武将为了勒索钱财,更是对一些明朝旧臣百般折磨。至于那些士兵们,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李岩认为这样做,势必会失去民心,走向败亡。于是他数次向李自成谏言,希望他能整顿军纪。并让军队退到城外安营扎寨,做到不扰百姓。对待亡明旧臣,也要区分对待。那些降臣或者为官清廉的,要以礼相待,这样才不会树敌太多。对于明皇室后人,也要多行安抚,不给别有用心的人,借他们谋反的机会。

可惜,此时的李自成只顾逍遥快活,对李岩的谏言根本没当回事。再加上李岩在军中威望颇高,让他颇为忌惮。现在见他又来指手画脚,心里很是不快。

刘宗敏对吴三桂父亲“追赃助饷”,让其饱受严刑拷打和羞辱。再加上刘宗敏又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结果招致吴三桂一怒之下,投降清军,并与清军联合,倒戈反击大顺军队。

清军与吴三桂军队在大顺军,在一片石激战。此战让李自成一败涂地,再加上根基不稳,李自成只得逃出北京城,撤回陕西。

就在此时,有人向李自成报告说,镇守河南的大顺军,已全部投降了。

大惊失色的李自成,赶紧找来李岩等人问策。

李岩主动请求,愿意带2万精兵前往平定叛乱。

李自成犹豫不决。待李岩离开后,一直想取代李岩的谋士牛金星,立刻对李自成说,李岩素有威望,他这是想带兵出走,自立为王。

本就对李岩忌惮有加的李自成,听闻谗言后,怒不可遏。

牛金星见此,马上提议李自成找机会除掉李岩。

在得到李自成同意后,牛金星便设计杀了李岩。

忠心耿耿的李岩就这样冤死了。李岩死后,大顺军人心涣散,纷纷投降清军或明军,李自成也最终兵败被杀。

本来想夺位的牛金星,则投降了清廷。只不过他名声太臭,未能得到清廷重用。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李岩有没有这个人?很难说!近代是郭沬若在《甲申三百年祭》里,首先肯定李岩在李自成军中是"众人皆醉他独醒"。后来人们依样画葫芦,都是跟着郭沫若如是说。现在看来,后人是李自成受挫山海关,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加点料,无非是说李自成在兵败过程中,还有忠臣劝谏,他不叫以致失败云云。其实李自成杀李岩的情节是经不起推敲的。设如李岩要分兵经营河南,李自成即使不同意也可采取羁糜之策,不放他走就行了,何必要杀呢?李自成是杀他的动机,而不是杀他的行动。根据法律,思想无罪。如果说李自成是害怕″十八子李得天下"的谶语应在李岩身上,那李自成有这么不自信吗?难怪李自成败退回西安后,高夫人问他为什么要杀李岩,他竟无言以对,实在找不出理由!由此种种可见,所谓李自成杀李岩,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故事。实无其事!不过这一故事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在主子落难的时候,部下最好不要提分兵问题,免得引起主子疑心。例如在红军时期,杀人狂魔夏曦本来就对劝他不要杀人的段德昌怀恨在心。恰好段德昌也提出分兵问题,可惜事先没和贺老总说,如果说了贺龙肯定要阻拦段德昌不要与虎谋皮。夏曦在段德昌提出建议后,立即逮捕严刑拷打,并用钝刀子砍了头。一代红军英豪可怜被冤杀。所以李岩之死,这故事本身还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令后人嗟叹不止。


非孟勿扰


闯王李自成的军师是一位落第秀才宋献策,这位秀才居然能位列牛金星和李岩这两位举人老爷之上必有其过人之处。宋献策的过人之处就是他这位穷秀才为了糊口干起了骗死人不尝命的勾当----算命。



宋献策来到李自成军中,为闯王算了一卦,曰:“十八子,主神器。”于是,李自成大喜过望,封为军师。感情每个人都有想当皇上的念头。而李岩之死的导火索就是这个宋献策哄骗李自成的六字箴言。

宋献策是没什么真本事的,他也没能给闯王出过什么破敌妙招。但是因为他献了这六字箴言,迷信的李自成就把他当成诸葛亮、刘伯温一般看待。



闯王攻打开封时,为了能用红衣大炮轰倒开封城墙,这位算命先生掐指一算,出一计策:运土垒起高台,把大炮拖到高台上放,就能轰进城来。于是,大顺军费了老鼻子劲儿修起十几座大炮台。还没开上几炮,救援的明军来了。

没那么多废话,明军扒开黄河口子,于是那十几门红衣大炮现在还沉睡在开封城外的黄土之下。

真正有本事的是两位举人老爷,学历高的确实比学历低的有真本事。但是有文化的人也有一个臭毛病,那就是特别爱嫉妒人。牛金星就是这么一位,他虽然有些本事,还当上了李闯王的宰相,可是他心里明镜儿似的----真正的大牛是李岩。



“杀牛羊,备酒浆,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这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谣正是李岩发明的,反正牛金星想不出来。牛金星还有一条比不过李岩的是他不会骑马打仗,他只会在背后摇鹅毛扇子。李岩则是上马能管军,下马能安民的主儿。别说牛金星了,李自成也没这本事。

李自成在遇到李岩之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整个就是一个大号流寇。李岩入伙后,建立军规,“禁兵淫杀”。同时让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于是,李闯王的军队迅速从一支四处游荡的土匪成长为一支替天行道的仁义之师。又不用纳粮又不用出官差,跟着闯王混还能吃饱饭有衣穿。奶奶的,入伙去球。



很快的,胜利一个接着一个来到,李自成看着自己的百万大军心里那个美呀。在心里美的同时,不免暗自思量,李岩这人的本事是不是有点忒大了。

进入北京城,看着皇宫里那么多漂亮小姐姐,那么多锦衣玉食,闯王和他的一杆子农民兄弟们可得好好享受享受。至于李岩说的暂时不要住皇宫,要赶快安抚民心,赶快去招抚吴三桂的话根本就没功夫听。终于,吴三桂反了。

一片石大战古战场



闯王带着他的一帮子军队去打吴三桂,开仗了才发现这关宁铁骑的战斗力与关内腐朽的明军完全是两码事,好在闯王人多,有几十万人可以玩群殴。突然,斜刺里杀出一支军马,八旗兵来也。“满人不满万,满万莫能敌。”迷信的李自成对于这个传说也是深信不疑的。跑,跑的越快越好。

李自成逃了,农民军被杀得大败,暴露出一群乌合之众的本来面目。



回到北京后李自成继续要跑,他要跑回陕西他的老家去。此时传来中原被明军攻下的消息,闯王不知道如何是好。李岩出来说:给俺两万人马,保证能把中原再次拿下。收拾好后再去打吴三桂,打八旗兵。

李自成这时回过神来。前面李岩说的咋都对了啊,真后悔那会没听他的。不过俺几十万兵马被打得大败,他李岩用区区两万兵马就能摆平,这让我这李闯王的脸往哪儿搁。

小人在关键时刻出现了。



牛金星对李自成说:千万别让李岩走了。您老想想,你姓李,他也姓李,莫非那个“十八子”说的是他而不是您老人家?一言惊醒梦中人,于是,李自成对李岩的羡慕嫉妒恨迅速转化为恐惧。一个邪恶的念想涌上心头:俺做不成皇上也不让你做。中国农民的劣根性在李自成身上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然后,李岩被一壶毒酒夺去了性命。再然后,牛金星、宋献策投降了满清。一年后,被八旗兵一路追到湖北九宫山的李自成被农民程九伯杀了。而没有了李岩,华夏再也没人能够抵挡八旗铁骑的蹂躏。这一晃就过了三百年。


我淡如菊


小时候看了一个影视剧《李信与红娘子》,看到李自成拿着虎头鞋,做出杀害李信的决定,心里面还曾义愤填膺。



李信又名李岩,河南开封府杞县人,明朝的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崇祯初年被划入魏忠贤“阉党”削职为民。清初无锡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上说李岩"有文武才"。李岩加入李自成义军,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号大顺,传说“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民谣就是出自李岩之口。李自成进京后,军纪大坏,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抚前明官绅,招致根基难固。在清兵与吴三桂夹击下,李自成退出京师。



关于李岩被杀,《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后,河南异动,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平定叛乱。宰相牛金星进言,说李岩恐有异志,需寻找机会除掉李岩,得到李自成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


睁眼看西安


李岩出生的时候,家里有人在朝廷当官,和李自成一样,李岩也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顺利考上了,他不仅才华横溢,武力也非常高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李岩为人非常善良,当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欢他,记得有一年发生旱灾,官府不但没有接济百姓反而还来剥削百姓的粮食,李岩实在看不下去,去跟当地的县令求情,不过并没有什么用,他最后只好用自己家里的粮食去接济百姓,他这一举动赢得了很多民心。

而李自成在早期的时候就投靠自己的舅父,他的舅父在一次战斗中被对方抓住,最后死掉了,舅父的去世让兄弟们都非常惊慌,最后李自成只能站出来稳定局面,而他也被底下的人推为领导人。



没想到崇祯十年的时候,李自成军竟然被朝廷派兵围剿,他们被打败了,只好逃往商洛山,当时清军入侵,朝廷的人没时间顾及李自成,李自成终于能在商洛山这个地方喘一口气,他开始整顿军队内部,拉拢优秀的人加入他们,在他的努力下,军队慢慢发展起来,人数在不断上涨。

崇祯十二年,趁战乱之时,李自成率领自己的军队杀出商洛山,一路跑到河南,也就在那个时候李岩主动要求加入李自成军,李自成非常高兴,他很欣赏李岩的才华谋略,他的高兴都表现在了脸上。李岩也没有让他失望,当时河南的官府非常的残暴,不关心百姓的疾苦,在这种情况下,李岩提出帮助百姓,援助百姓的建议,这个做法赢得百姓的心,为李自成的成功定下了基础。



李自成只是一个莽夫,他只会打打杀杀,对于谋略一窍不通,他们战斗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胜利,当成功攻进北京的时候,将士们开始抢百姓的东西,这个做法是会失去民心的。李岩看的非常清楚,也只有他是保持清醒的状态,他告诫李自成:不要骚扰百姓,不然只会失去民心;官吏也有好坏之分,不能以偏概全;要拉拢得力的将士加入我们,不要和他们对抗。

李自成当时被冲昏了头脑,他没有采纳李岩的建议,最后他只能被迫离开京城,还没开始就要重新进行,李自成非常的生气,他也被失败扰乱了内心,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军队有内鬼,他听从牛金星的建议,把李岩杀死了。



牛金星并不讨厌李岩,可是他非常嫉妒李岩,李岩的才华实在是太高了,虽然自己的能力也不差,可是和李岩相比,自己什么都不算,他在李自成身边煽风点火,让李自成除掉李岩。

李岩是李自成的一个得力助手,他能迅速崛起并成功进入京城,离不开李岩的谋略,可是他因为自己太过浮躁,被眼前所景蒙蔽了双眼,竟然把李岩杀死了,他把自己成功逼上低谷。没有了李岩,他最后在路上被埋伏的军队刺杀,他失去了民心,军队也开始大乱,杀掉李岩是他失败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