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寡母、强敌环伺之下,她带着儿子登基为帝

萧太后是契丹王朝的铁腕太后,是大辽王朝的绝代女王,在她的统治下,大辽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萧太后,名叫萧绰,小字燕燕,今天就讲讲萧太后的故事。

孤儿寡母、强敌环伺之下,她带着儿子登基为帝

1

萧燕燕出生权贵之家,父亲是当朝宰相,虽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大才,在朝堂政治上很有才干。

父亲拥护耶律贤登基为帝,为耶律贤的一大功臣,深得耶律贤的喜爱。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也是为了遵守祖制,耶律家的后位皆是从萧家所出,萧燕燕成了耶律贤的妃子,萧燕燕进宫不久就被封为皇后。

耶律贤就是辽景宗,耶律贤一登基,就面对着父亲留下的烂摊子。

父亲辽穆宗是位惨无人道的暴君,暴虐残杀,热衷各种刑罚,醉心于酗酒和打猎。

他的残暴让整个朝廷人员都处在人人自危,胆战心惊的处境,他最终因残暴被人弑杀,留给儿子耶律贤的就是这种局势变得很紧张的朝廷。

登基后,辽景宗网罗人才,重用贤臣,安抚耶律皇室,使辽朝嫡长子继承制确立,避免了皇位纷争的再度上演。

孤儿寡母、强敌环伺之下,她带着儿子登基为帝

因辽景宗一直体弱多病,常常力不从心,他非常信任妻子,他把权力分给自己的妻子萧燕燕,使萧燕燕拥有与自己同等决策的权力。

萧燕燕自小就和两位姐姐被父亲细心教育,除了学习管理后宫的能力外,还学习各种政治方面的知识,父亲以皇后的标准教育与要求三个女儿。

萧燕燕在处理政事方面游刃有余,她建议辽景宗重用汉官,向其学习治国经验,体察民情民意,重视纳谏,使得平民冤屈得以申诉,重视农业发展,使辽国国力增强,辽国经济复苏,社会稳定。

萧燕燕虽为皇后,实际上和辽景宗并列为辽朝的两个皇帝,两人都被辽国百姓尊重。

辽景宗病逝后,萧燕燕失去了靠山,皇太子当时12岁,寡母弱子没有真正的实权,儿子能不能真正登基为帝是个未知数。

而这个时候,她的初恋爱人韩德让和侄女婿耶律斜轸挺身而出,拥护皇太子登基为帝,萧燕燕尊遗诏临朝摄政。

自此,萧燕燕真正走到历史舞台,处在政治权力中心。

孤儿寡母、强敌环伺之下,她带着儿子登基为帝

2

萧燕燕摄政后,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她改变奴隶的生活环境,提高奴隶的地位,改革法律,这一变革使得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大大得到了改善,缓和了国内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使社会处于安定。

她继承丈夫的改革方针,重点放在改革法律上,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解放闲置劳动力,给经济带来了好处,重用廉官和良吏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这些离不开韩德让和耶律斜轸的大力支持,韩德让在朝堂上支持她,耶律斜轸在军事上支持她。

韩德让是萧燕燕的初恋,两人在萧燕燕未进宫之前就相识相恋,双方家族默认两人的恋情,就差举行婚礼。

萧燕燕的父亲为了自己以及整个家族的利益着想,决定把她送进宫,萧燕燕不得不为家族前途未来着想,不得不放弃与韩德让的爱恋。

摄政期间,韩德让就是她的右膀,耶律斜轸就是她的左臂。

好在韩德让一直都没有自己登基为帝的野心,他的出身限制了他无法成为皇帝。

他本人一直安于做个贤臣良将,这也就避免了萧燕燕不会处于两难之地,韩德让全心全意辅佐她,她也全心信任韩德让。

萧燕燕不仅仅在朝堂之上处理好政事,她还是个胆识过人的女子,多次亲披戎装上阵,坐镇军队,御驾亲征。

孤儿寡母、强敌环伺之下,她带着儿子登基为帝

3

萧燕燕一生为辽国开拓疆土,北汉、西夏、女真、高丽都成为辽国的归属国,亲征期间,打败北宋两次。

在战将逝世后,辽国士兵大受打击,萧燕燕权衡利弊之下,决定求和,这就是"澶渊之盟"。

辽宋的求和,使辽国不再受战乱的危害,萧燕燕把国内国外的威胁都处理完了。

辽国处于一片繁荣稳定,萧燕燕虽然也喜欢权力,不舍得放下权力,终于还是决定还政于儿子,儿子开始亲征,不久后萧燕燕逝世。

孤儿寡母、强敌环伺之下,她带着儿子登基为帝

与武则天,吕太后,冯太后,慈禧相比,萧燕燕起步就很高,一入宫不久就是皇后,深得丈夫的喜爱和信任,她的后位做得非常顺利,没有遭遇挫折,还得到丈夫分得的权力。

她摄政时,虽然她也喜权力,可是她最终还是把权力归返给儿子了。

从母亲的角度来看,她是个称职的好母亲,她自己不仅有政治才能,把朝堂治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上战场指挥作战,她还把皇太子教育得很好,骑射治国,她都让人教会儿子。

亲征时,她也把儿子带在身边,亲身教育儿子,在她的教育之下,儿子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好皇帝。

她不像武则天贪恋权势,不舍得放权,不像慈禧,把儿子死死压制住,控制儿子的人生。

对自己儿子,她从未藏私,也未担心儿子会夺了自己的权力。

在事业、爱情、婚姻上,她处理得都很好,她把三者平衡得很好。

她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