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帝位天上來,漢文帝登天子之位三辭三讓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母薄姬,和孝惠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最初被劉邦封為代王,呂氏覆滅之後被眾大臣選為天子,開漢初“文景之治”。

當時候選者眾多,漢文帝因何而被群臣看重?從封地到長安,又經歷了什麼?

人在家中坐,帝位天上來,漢文帝登天子之位三辭三讓

群臣商討,挑選帝王

眾人合力誅滅呂氏勢力之後,大臣們私下裡偷偷商量,呂后之時所立的少帝,都不是孝惠帝的親生子,而是把別人家的孩子養在宮中,殺其親生母親,目的是為了壯大呂氏的力量。

如今呂氏被滅,而呂后所立少帝還在位,等到他長大了,我們又怎麼面對呢?不如於劉氏諸侯王中挑選最賢良的人來繼承帝位。

有人推薦齊王,是劉邦的嫡孫,眾多大臣馬上反對,說齊王的母親家族都是兇惡之人,立齊王為帝,到時候又多出一個呂氏來,前車之鑑不可忘。

有人推薦淮南王,大臣們又覺得淮南王年少,母親家族人又兇惡,還是不行。

再想到代王劉恆,作為劉邦目前最年長的親兒子,仁孝寬厚,也符合立長子的規矩。

最重要的是

代王母親薄氏性格恭謹賢良,又沒有太大的家庭背景。

一眾大臣都覺得在呂氏剛剛覆滅之時,代王是最合適的皇帝人選,於是陳平、周勃派人去迎接代王入主皇宮。

人在家中坐,帝位天上來,漢文帝登天子之位三辭三讓

人在家中坐,帝位天上來

此時的代王劉恆,母慈子孝,安安分分地在自己的封地做自己的代王,猛得被請去做皇帝,一時間拿不準,便讓手下臣僚討論可行性。

手下郎中令分析說,長安的一幫大臣都是高祖劉邦手下的大將,經常帶兵,最愛謀詐之計,如今剛誅呂氏,長安城的血還沒幹呢,就邀請代王入長安稱帝,不能相信,不如稱自己生病了不能前往,以觀其變。

中尉宋昌分析到,百姓人人歸心,天下注定屬於劉氏的,況且,就算大臣想要作亂,全天下百姓不答應,又有宗室劉姓之諸侯幫助,也無所作為,作為高祖劉邦的親兒子,眾大臣是順應民心而迎立代王,不用懷疑。

劉恆還是不太確定,便去請教自己的母親薄太后,猶豫不決之時,求助占卜,佔曰:

“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啟以光。”

庚意即更,是說要從諸侯王變更為帝王,所謂天王,就是天子。

於是劉恆決定,先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去探探情況。

薄昭見到了周勃,周勃具以實相告,薄昭回來報於劉恆,說不用懷疑,是真的要迎立你為天子!劉恆一聽,笑對宋昌說當初你說的都對啊!

人在家中坐,帝位天上來,漢文帝登天子之位三辭三讓

三辭三讓,漢文帝登天子之位

“三讓”之禮有個說法,古代帝王繼位、大臣受封,講究三辭三讓的謙讓之禮,漢文帝劉恆入長安、登帝位,也辭讓了三次。

劉恆帶著宋昌、張武等六人心腹前往長安,臨到長安,先是派宋昌去打探情況。

宋昌剛到長安北三里地的渭橋,丞相以下大小官員,都在這裡等候著代王的到來。

劉恆來到渭橋,群臣都參拜稱臣,太尉周勃想要和劉恆換個地方說話,宋昌不放心,便說: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意是讓周勃有話就當面說,不要藏著掖著。

周勃只好跪下,奉上了上天子璽符,劉恆並沒有第一時間接受,而是說等到了長安府邸裡再說吧。此一讓也。

來到代王在長安的府邸之中,群臣也跟著過來,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御史大夫張蒼等一眾大臣,又跪下請劉恆即天子位。劉恆又推辭道,自己能力不夠擔當重任,大臣們可以去請楚王劉交來商量這個事情。此二讓也。

陳平、周勃等人跪著再請道:

“臣伏計之:大王奉高帝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以為宜。臣等為宗廟社稷計,不敢忽。願大王幸聽臣等。臣謹奉天子璽符再拜上。”

陳平等人勸劉恆,不僅是眾大臣,就算是天下所有的人都認為您最適合登天子之位!此三讓也。

劉恆這才說,既然宗室和列為王侯將相都認為我最合適,那我也不敢再推辭了,於是接受了天子之位,當日傍晚入未央宮。

漢文帝傍晚入未央宮,當夜便拜跟隨自己的心腹宋昌為衛將軍,掌管南北禁軍,以張武為郎中令,第一時間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又連夜發佈詔書,大赦天下。

漢文帝登基大典之後,迎薄太后來未央宮,把原來呂氏集團侵奪的各路諸侯的領地全部奉還,大賞誅呂功臣,加封周勃食邑萬戶,賜金五千斤,丞相陳平、將軍灌嬰邑各三千戶,賜金二千斤,朱虛侯劉章、襄平侯通、東牟侯劉興居邑各二千戶,金千斤,典客劉揭為陽信侯,賜金千斤。

西漢王朝在經歷了初級二十多年的動盪期之後,終於穩定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