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記憶(八)

衣遮春秋

生產隊記憶(八)

春天到了,隨著楊絮飄飛到整個楊葉拍掌映日,孩子們到了到了棉衣的時候。那時由於更換的衣服不是很多,過冬的棉衣也會穿很長時間,不是輕易脫下來的。加上大人們老說春捂秋凍的道理,棉衣就更不容易脫下的。由於家母還屬老式婦女的一員,家母一生只穿大襟的衣服,也會做,從沒穿過現代的對襟衣服;還好,家母對於對襟的棉襖還是會做的,但對於對襟的褂子是不會的。等到了脫棉衣、棉褲的時節,還會先更換成薄棉褲,仰仗母親操持,每個冬天給我都準備有薄厚兩條棉褲,一冬下來沒有捱過凍。也見過家裡母親針線活實在拿不手的,一身棉衣褲幾年都不拆洗一回,冬天真是受罪。

再行氣溫升高就直接換成單衣了。那時家裡孩子多,還不能全購置秋衣秋褲,就是姐姐們的,還是穿得很省,就是希望多穿兩年。那時流行的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真是那樣!

生產隊記憶(八)

對於我們脫下的棉衣,母親會抓緊時間進行拆洗,把棉襖的表裡和棉花挑開,表裡洗過,去掉了一冬的汗漬;棉花彈過,去掉半年的灰塵,增添後再重新做回去。這個過程中,棉襖、棉褲的表盡力用一色布,有破口子的就換掉了;裡子可就將就多了,補、接、各色混搭都可以湊上,裡邊也看不到。躺在炕上見母親做棉衣服兩個工藝是絮好的棉花倒裝,這個工藝一看的是棉花絮的均勻,二看的是絮面大小裡表衣筒的配合。第二個工藝是引線,就是用針線把表、裡和棉花連到一塊,這個工藝看的是針腳,毌親對這個技術沒的說。她一邊做我一邊彙報成績,母子哼哈,時光難留!也知道了‘引’字不只和弓箭有關係,大概這種工藝中拉線和拉弦有相同意象。棉衣服做好後,又煥然一新了,母親也滿有成績地給我說,放進櫃裡就又可過一個冬天了!

脫掉棉衣的確是件慶幸的事,每個人都跟解了放似的,終於可以說和棉衣裡的幾個蝨子說再見了!記得冬天長蝨子最多的一年,大腿刺癢的抓了很多指痕,有一次春天上學時,小同學還從我頭髮裡發現一隻蝨子,尷尬地想哭!私下裡也想,大家笑話我,而又有幾個人沒蝨子呢?誰家睌上不捉蝨子呢?

那時很羨慕那些年輕父母的孩子,他們已經有了縫紉機,會加工些帶裡子的夾襖在秋初或春末過渡。我沒有這些,家母就讓我把幾個冬天的褂子多套幾件穿,那時的孩子們穿衣,脖子上的領子很多,還顏色、大小不一致,也不會挑剔,大人們也一樣這麼穿。等把單衣褂子、褲子拿出來時,不是短了,就是破了,母親都會提前給補好,穿帶補丁的衣服也不覺難看(歲數小),母親的針線活還可以,都補得整齊乾淨。上衣褂子穿多了,平時未免會掉個別釦子,穿身上了母親又怕脫下來著涼,就讓我嘴上叼著塊餅開始綴,後來母親才說穿著衣服這樣綴釦子,是防止挑起的針劃到眼睛,當時就太感激母親了!

從記事起就穿幾件瓦藍的小褂子,掛破了補上再穿,有一年短了母親就給加長了一圈。母親加工得整齊得體,還得到很多嬸子們的誇讚,還挺美的。母親知道了這些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們說,我們不和人家比吃穿,唸書時學到文化是主要的。還有母親總是對有文化親戚們,給我們讚美,還羨慕語氣和表情成了我愛好學習有力的鞭策,深入骨髓。

即使那樣,幼小的心理也有不堅持不住的時候。那年8歲夏季,小夥伴們流行挎藍小紅背心和腳尖開口的涼鞋。而母親在集市上讓姐姐們給我買回的是圓領帶小花的背心和不開口的涼鞋,央求著說:穿上吧,我看挺好的。

我陰著臉說:那個背心圓口的,帶花,是小閨女穿的!

母親轉移話題說:那雙涼鞋也是新的。

我有點哭聲說:腳尖無口,鞋裡進了沙子老硌腳!

母親有話題了:腳尖開口是女式的,鞋怎麼要女式的?背心就不要了!命令你穿上!

我嘟嘟地說:今年小夥伴們都是開口的,這個不適行了……

生產隊記憶(八)

那個夏天,我穿背心的機會少,經常穿著小褲頭光著膀子,赤著腳,慢慢地體味著家裡姐妹多的無奈。那年姐姐們老討論剛上市的一種叫‘的確良’的布,表面比細土布還平整,細發,比原來的細格布還輕薄,最是顏色只是單色,有姐姐們要的粉的等,小夥子的只有一種淡藍的。姐姐們幸福著夏天有了這種布的涼爽,這樣的夏天開始有了不一樣。小街中間二奶奶家的兩個姑姑,到了待嫁的年齡,衣服領口裁得有點大,透出秀美的皮膚,二奶奶老是恬怪她們。

生產隊記憶(八)

姐姐們下工回來的中午,夏天很熱很漫長的一段時光,可也還是很忙的。母親早已把較平整的小方桌、木板之類擦洗乾淨了,也早把裱糊用的麵糊打好了,把日常洗乾淨,捶平整的破布,小到兩指寬的布條都平整地端出來了,這就開始打袼褙了。把一小鍋的麵糊用完,也就把院裡能晾曬的地方都佈滿了,袼褙得打3、4箇中午,其間空檔中,母親看著姐姐們忙活,早已把準備好的麻皮拿出來,伸開腿在腿上搓繩子了。一切都在為納鞋底準備!家裡孩子們多,每個人3雙鞋,我們家就得24雙,48只鞋底就是母親一夏天中午緊緊的活了!鞋底在袼褙鉸成樣子,還要填上碎布,包上蒙布,納好才是一隻完工的底子,光納底子一針針的真是功夫。那時的布鞋沒有捂腳、燒腳的說法,實在是處理廢布,環保天然的良方妙策!一雙布鞋有著先人高超的生存之道!幾千年來中國的母親們都是這麼養育著這個民族!

生產隊記憶(八)

夏天中午,太陽很大,小街裡的幾棵老槐樹也有的幹了尖,樹上知了不知疲倦地瘋叫著,樹下,南牆邊的青石上都是嬸子、大娘們納底子忙活的地方。有的納好了,順手就在光滑的捶布石上捶平整了。同樣姐姐的活伴們也一塊說說笑笑地忙活,母親抽空還燒開水,加上顏料,把買回的細土布煮染成深藍色,晾乾捶平後,給我做了條褲子,這種布我們叫‘毛藍布’。陰天下雨的,直到中秋,毛藍褲就把我打發了。哥哥第一年買了黃軍鞋,第二年母親又讓他第一次買了藍球鞋,他有紅背心和蘭白道背心。私下裡還把哥哥晾好的球鞋伸進小腳試試,這鞋裡邊又光又輕,羨慕地真想長大。

那種細的毛藍布,說是細了,還是不甚光滑,大人們夏天也都穿這個。上身上細白布小褂,下邊都是毛藍褲。白布小褂上的小圓領,蒜拌扣是小褂的標配。作為老式農民的父親,他的毛藍褲還是過去的大褲腿、大腰褲的裁法,穿上時還要折腰勒大布腰帶。到哥哥們穿衣服,就是瓦藍布,褂子鎖釦眼,褲子前開氣的現代裁法了;即使現代裁剪,但褲腰、褲襠還是很肥大,為的是方便勞作。當時老想,就這點改進,中國古人沒改進,古代的寬衣大袍該多浪費呢?到我的毛藍褲母親做了改進是,腰上穿了鬆緊帶,不用勒褲腰帶了。這種土布和裁剪方法哥哥、姐姐不穿了,我還沒挑剔的資格,我看來還因為有了改進,夏天不用腰帶也挺美的!

生產隊記憶(八)

對於老式衣服的裁法,母親很應手,對於哥哥、姐姐們穿的現代裁法,母親總要讓人幫忙,再給別人幫助。社員們就是在相互支撐中生活著,也慢慢感受著生活的改變。隨著上學,聽評書,看小人書多了看到清朝之前中國的衣服很複雜,父親的那種大褲腿、大褲腰的其實是古時罩袍裡的延續。評書裡說得古代的衣服很漂亮,有冠,有袍,有靴,可到了那個清朝變得不倫不類了,還把個袖子做成馬蹄狀,明顯地就是把人轟成了牲口。甚者,清朝簽了那麼多賣國的條約,對清朝那身死人一樣的衣服噁心透頂了!

那時孩子們從大哥哥們那裡聽到的是上甘岺的戰鬥激烈,幾個小夥伴也排成行,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到生產隊的土堆上、草垛上去排演戰鬥。家西邊懷仁叔的堂叔是抗日和解放戰爭的英雄,已經是軍轉幹部了回鄉探親,聽姐姐說老頭官很大,車接車送,還穿著幾個兜的呢子中山裝,上邊兜裡還插著鋼筆。第一次知道了衣服和身份對應起來。於是哥哥上中學有了黃軍用書包,有了黃軍帽,有了黃綠的軍裝褂子,軍裝真提氣。後來,哥哥有了青藍的褲子,還聽說料子叫‘的卡’,從小對機器紡織的布,名字總是帶個‘的’字,很奇怪。

礦工三叔經常騎著半舊的自行車去地區礦上下班,下班後時不時會把礦上那身工作服穿回來,很神氣。剛開始人身不覺得那種布料怎麼樣,新的時看著有點鐵硬的粗布的樣子,倒是舊了時,藍色顯出白線的感覺舒服多了。人們當時把這種布叫做‘勞動布’,是工人們的象徵。後來這種布料也在集市上流行起來,穿的人還挺多。過年時,我的新衣服就是這樣的勞動布小褂子,還收口,收袖口,那一年也是我神氣的一個春節。

生產隊記憶(八)

隨著收秋的開始,也是費衣服的時節,手抱肩扛的對衣服磨損很大,有時還要防備被荊棘掛破、劃破,所以社員們會很注意,也體現了勞作的能力。這時人們也會有不太小心的部分,就是會把新做的布鞋穿出來,新鞋剛上腳還需磨蹭出來才舒服,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磨合’出來。進山到梯田收穀子,山路、茅草、谷茬踩在新鞋腳下,如履平地,不用單心,社員的布鞋‘刀槍不入’了!

生產隊記憶(八)

百姓布鞋也逐漸被‘懶漢’鞋一統天下了,對於怎麼叫‘懶漢’鞋?母親說是鞋口帶鬆緊布的鞋,開始疑惑還有不帶鬆緊布的鞋嗎?那時還其對鞋進行統計,綁帶的,無鬆緊布的圓口,方口就不叫‘懶漢’鞋了。‘懶漢’鞋的好處是伸腳方便,鞋口彈力跟腳,的確有一定的懶性。穿上‘懶漢’鞋,人不懶就行!母親說還有一種在鞋面捏‘鼻子’的,一直很懷疑是不是古代的做法,古代的鞋子除了用的底子一樣外,肯定有特殊的地方。

小街裡我們對門住的是利恆爺爺一家,78年一天傍晚穿了一雙軍鞋,拉著小推車去地裡分紅薯,他出門時我們還看見了。時間不長,整個隊都人心慌張地傳告說,利恆爺爺被高粱茬扎破了腳心,血流不止,已被隊裡送去了礦區醫院。誰知第二天醫院傳回來因破傷風,失血過多,老爺爺竟去世了!利恆奶奶去世早,和孩子們分家後單過,就經常買鞋穿,這回事後人們更想信納底子的鞋了。這是我第一次經歷老人以這種方式離世,深深的刺痛感留在記憶裡,印象很深。

還有一件對於穿鞋解放腳的故事。我家姥娘是見到為數不多的小腳,老見姥娘每天早上用長長的纏腳布纏腳,她不能出門,小鞋很省,每年能換一條纏腳布就算過年了,她和姥爺他倆老吵,老吵。姥爺在山區38年秘密地入了黨,在抗日戰爭中唯一和外國老頭白求恩聯繫的人。到70年代,伴隨新中國成立經歷太多的驚心動魄,而對新農村中的公有事業第一到不食私人煙火的程度,這是他們吵的原因。姥娘看到母親不再纏腳,很是欣慰和羨慕,一直說新社會好啊!這一點大家都要記住。姥娘生在清末,長在民國沒擺脫纏腳,而母親生在民國長在新中國就放腳了,這點的社會改進才是觸動人心的。其實姥娘對姥爺當年厭惡國軍失敗後進村禍亂百姓,追隨真心抗日進步團體,到解放建國的基層工作是很支持的。還經常教導我們,要記住身邊每一個對個人,對社會做出改善的好人,那時不懂,其實她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姥爺才是純粹的人,才是值得愛慕的人。

生產隊記憶(八)

等生產隊收完秋,樹葉落完,地就開始上凍了,這時母親把姐姐哥哥的棉衣統一拿出來,催促大家穿上,別凍著了!這段時間還和姐姐們爭穿那件姐姐們唯一的手織毛衣,有些不可開交,能爭到手也就不嫌紮了。哥哥的棉襖是古銅色綢布的,聽說很流行,他好象在母親的拆洗下穿了好多年,也總是外套黃軍裝褂子穿著。我新棉襖永遠是黑紋布的,象後來相聲《賣布頭》說的那種黑,穿在身上很輕爽,在母親的愛意下很愜意的,也總是聽母親叮囑不能用袖口擋鼻涕。那些年,一到冬天就呼呼地颳風,姐姐、哥哥們上工回來總是爬到炕上,把手伸到被子下壓著取暖,有時伸到我的棉襖裡打鬧。哥哥的那隻栽絨帽子,是象雷鋒那樣的標配,可哥哥捨不得戴,耳朵都凍得紅了又紫了,當時我也向母親爭取,哥哥有了新的後,他的舊的給了我,我才擺脫了那隻無毛的象兩隻豬耳朵似的黃軍帽。

生產隊記憶(八)

我們東院裡是還在五服內群英伯伯家,由於群英伯伯常年在山西礦上上班,屬於工人家庭,由於每月都有工資收入,是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他家的堂兄們每到冬天有黃大衣,是很炫的事情。那幾個金燦燦的扣子扣上後,看著就氣壯。哥哥沒有,可他在父親上工的情況下,可以脫身生產隊出去為家裡幹了很多事,母親為鼓勵他也給他彌補了一件栽絨領的小藍襖,這一件我沒和哥哥爭。看著哥哥冬季有一件還算流行的衣服,我為哥哥高興!

生產隊記憶(八)

對於生產隊以及大隊管理的變化,全程見證生產隊從建立開始、奮鬥的父親,他的認識和感覺是敏銳的,在79年他逐漸認識到大局的變化,從而從家裡每年養一隻羊集攢羊皮,4張清一色的綿羊皮齊備了。北方的冬天是漫長的,用於頂住寒冷改善生活的很實用羊皮襖父親是思考好的。這一年,父親把4張皮子熟好了,請人裁好,春節歇工的時間穿出去可炫耀了一個年節。這一年,我們家帶頭買了毛驢,也配齊了驢車,已經偶而地把縣一瓷廠的大缸拉到定縣平原銷售,賺點小錢以補貼家用,一切都在變化中。

生產隊記憶(八)

那個年代大多數農村家庭都是這樣,社員們在節節省省的互幫互助中,以純樸不味奢華、環保以味天然的思想,集中為純淨致腹心愉悅,實為生存之高境界,時光之絕外桃園。人們期望通過勞動改善生活,而純淨愉悅不易,實需社會之大智慧。

生產隊記憶(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