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没有吴三桂,满清还能入主中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走上煤山殉国,大明王朝一时间群龙无首。

崇祯皇帝生前最为倚仗的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日盼夜盼却始终等不来吴三桂勤王救驾,因为吴三桂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一失足成千古恨,没有吴三桂,满清还能入主中原?

吴三桂为什么要引清兵入关?

而这时摆在吴三桂面前的有四条路:一是归顺李自成,继续驻守山海关抵抗满清;二是投降满清,像范文程、洪承畴一样;三是自立门户,与李自成争霸天下;四是打出复明的旗号,号召天下勤王。

一开始吴三桂也是选择归顺李自成,并亲自进京,由于出现不可预料变故,传闻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大顺军重将刘宗敏霸占,吴三桂一怒之下半路返回山海关。

归顺李自成已经不可能,自立门户,现在的吴三桂似乎没有胆量,与李自成争霸,吴三桂实力不足,投降满清,又会遗臭万年。

剩下的只能助借匡复大明的旗号,然后再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但明朝军民没谁会听命于吴三桂,单靠自己又无法抵御大顺军,而能够提供支援的只有满清。

所以吴三桂对外是宣布向满清借兵平乱恢复大明,也为了自己的野心,为获取满清支援,吴三桂不惜剃发易服,实际上是选择投降了满清,这就是吴三桂为什么要引清兵入关。

一失足成千古恨,没有吴三桂,满清还能入主中原?

没有吴三桂,满清一样会入关

吴三桂所驻守的山海关,有着天下第一关之称,但并不能让满清寸步难行。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满清因为缺粮,曾有五次绕过山海关防线,取道蒙古进入关内劫掠,最远时侵入山东,并且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

所以说,山海关不能完全阻挡满清入关。

当李自成进入北京,皇帝殉国的消息传入满清,明朝的两大叛臣范文程、洪承畴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谋划满清入关事宜。

无论有没有合理的借口,满清还是会入关,入主中原也是满清梦寐以求的。

一失足成千古恨,没有吴三桂,满清还能入主中原?

吴三桂提供了满清入关的契机

与以前入关不同,以前是只为劫掠,现在是要入主中原,前者不需要任何借口,后者则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

这个时候中原虽然群龙无首,但满清入关毕竟是侵略,自古汉胡不两立,李自成、吴三桂等明朝军民哪怕是不联合反击,也会同仇敌忾,一旦激起全面反击,满清会败的彻底。

满清最早只想与大明地位并列,正是由范文程等人的努力,才让满清有了入主中原的渴望,吴三桂更是推动这一想法成为现实。

当初吴三桂为了获取满清支援,答应了满清所有条件,本人却是掩耳盗铃,不认为自己是投降的。

当吴三桂与李自成山海关大战时,清兵突然参战,导致李自成最终走向败亡,吴三桂更是一条道走到黑,落得个反复小人、自取灭亡的下场。

一失足成千古恨,没有吴三桂,满清还能入主中原?

吴三桂的想法是借清兵剿灭李自成,然后自己再驱逐满清,达到名利双收,但在老奸巨猾的范文程、多尔衮面前,这点小算盘怎么能瞒得住,根本不值一提。

因为吴三桂以借清兵剿灭李自成的理由,也让部分明朝军民误判,使得满清顺利进入中原,毫无阻拦攻城掠地,等到明朝军民醒悟过来时,为时已晚,满清借助吴三桂达到反客为主。

没有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一样会入关,但阻力更大,有可能再次形成三方鼎立,有了吴三桂提供的契机,满清则顺利入关并占据了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