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足成千古恨,沒有吳三桂,滿清還能入主中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絕望中走上煤山殉國,大明王朝一時間群龍無首。

崇禎皇帝生前最為倚仗的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日盼夜盼卻始終等不來吳三桂勤王救駕,因為吳三桂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一失足成千古恨,沒有吳三桂,滿清還能入主中原?

吳三桂為什麼要引清兵入關?

而這時擺在吳三桂面前的有四條路:一是歸順李自成,繼續駐守山海關抵抗滿清;二是投降滿清,像范文程、洪承疇一樣;三是自立門戶,與李自成爭霸天下;四是打出復明的旗號,號召天下勤王。

一開始吳三桂也是選擇歸順李自成,並親自進京,由於出現不可預料變故,傳聞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被大順軍重將劉宗敏霸佔,吳三桂一怒之下半路返回山海關。

歸順李自成已經不可能,自立門戶,現在的吳三桂似乎沒有膽量,與李自成爭霸,吳三桂實力不足,投降滿清,又會遺臭萬年。

剩下的只能助借匡復大明的旗號,然後再實現自己稱霸天下的野心,但明朝軍民沒誰會聽命於吳三桂,單靠自己又無法抵禦大順軍,而能夠提供支援的只有滿清。

所以吳三桂對外是宣佈向滿清借兵平亂恢復大明,也為了自己的野心,為獲取滿清支援,吳三桂不惜剃髮易服,實際上是選擇投降了滿清,這就是吳三桂為什麼要引清兵入關。

一失足成千古恨,沒有吳三桂,滿清還能入主中原?

沒有吳三桂,滿清一樣會入關

吳三桂所駐守的山海關,有著天下第一關之稱,但並不能讓滿清寸步難行。

崇禎皇帝在位期間,滿清因為缺糧,曾有五次繞過山海關防線,取道蒙古進入關內劫掠,最遠時侵入山東,並且每次都不會空手而歸。

所以說,山海關不能完全阻擋滿清入關。

當李自成進入北京,皇帝殉國的消息傳入滿清,明朝的兩大叛臣范文程、洪承疇肯定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謀劃滿清入關事宜。

無論有沒有合理的藉口,滿清還是會入關,入主中原也是滿清夢寐以求的。

一失足成千古恨,沒有吳三桂,滿清還能入主中原?

吳三桂提供了滿清入關的契機

與以前入關不同,以前是隻為劫掠,現在是要入主中原,前者不需要任何藉口,後者則需要一個合理的藉口。

這個時候中原雖然群龍無首,但滿清入關畢竟是侵略,自古漢胡不兩立,李自成、吳三桂等明朝軍民哪怕是不聯合反擊,也會同仇敵愾,一旦激起全面反擊,滿清會敗的徹底。

滿清最早只想與大明地位並列,正是由范文程等人的努力,才讓滿清有了入主中原的渴望,吳三桂更是推動這一想法成為現實。

當初吳三桂為了獲取滿清支援,答應了滿清所有條件,本人卻是掩耳盜鈴,不認為自己是投降的。

當吳三桂與李自成山海關大戰時,清兵突然參戰,導致李自成最終走向敗亡,吳三桂更是一條道走到黑,落得個反覆小人、自取滅亡的下場。

一失足成千古恨,沒有吳三桂,滿清還能入主中原?

吳三桂的想法是借清兵剿滅李自成,然後自己再驅逐滿清,達到名利雙收,但在老奸巨猾的范文程、多爾袞面前,這點小算盤怎麼能瞞得住,根本不值一提。

因為吳三桂以借清兵剿滅李自成的理由,也讓部分明朝軍民誤判,使得滿清順利進入中原,毫無阻攔攻城掠地,等到明朝軍民醒悟過來時,為時已晚,滿清藉助吳三桂達到反客為主。

沒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滿清一樣會入關,但阻力更大,有可能再次形成三方鼎立,有了吳三桂提供的契機,滿清則順利入關並佔據了中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