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歷史名詞,叫“留級生”

曾經有個歷史名詞,叫“留級生”

我上小學是在八十年代,而大學前的求學經歷,則涵蓋了整個九十年代。

那時候的中小學階段,有一個名詞叫“留級生”,到如今,已經成了十分久遠的歷史名詞。

從小到大我沒有留過級,但是有很多留級生同學,至今我還記得某個新學期的開始,老師帶進四五個同學進教室,從此我們就成了朝夕相伴的夥伴。

那時候的學生沒有玻璃心,即使剛開始有人喊叫著“留級生,栽茅坑”(後邊是否還有詞語,我就記不太清楚了),但同學之間很快就打成一片,學也在一起,玩也在一起,沒有誰再去在意別人是否是留級生。

而之所以會留級,自然是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沒考好,自身成績不足,結合往期多次考試成績,最後由學校強制降級學習,甚至說新學年裡成績還沒有達標,還會再次留級。

而我的很多留級生同學,在意識到學習重要性以後,後發制人發奮圖強,至今也成長為各行各業的棟樑之才。

曾經有個歷史名詞,叫“留級生”

至於說什麼時候取消留級生制度呢?我就印象不深了,為此我特意向一位教齡35年的資深小學老師求證了一下,對留級生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李老師告訴我,取消留級制度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的,而那時大力推行九年義務教育,準確講是九八、九九年左右開始。而由於各地教育水平的差異,嚴格落實取消留級制度,應該到了05、06、07年的時候,也就是在學籍管理變得嚴格了以後。

而談到取消留級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時候,李老師有些痛心疾首,直言取消留級制度,不過是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形式上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所採用的拔苗助長的措施。而取消留級制度以後,每個年級不再有升級的成績考核,多年來,相當於是給社會輸出了大批不合格的名義上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實質上知識不紮實性格不完善的新型文盲。

這個觀點我深以為然。網絡中有一句調侃“同樣是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你為什麼那麼優秀?”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句話無疑說明,有很多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事實上並不是那麼優秀的現狀。

曾經有個歷史名詞,叫“留級生”

李老師的觀點是,本來一個班級裡的學生,由於智力發育成長環境個人特殊情況的不同,有的學生在一個年級確實完成不了規定的學業,更可況還有些同學提前上學了一年甚至兩年。如果留級一年,也許就會變成好學生。而被動升級,硬往上湊,就只能導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終雖說形式上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成為了教育主管部門以此來炫耀的數字,卻最終只能淪為流水線上的打工一族,這毫無疑問,是對學生極端不負責的表現。

聽李老師一番話,我真是醍醐灌頂,瞬間明白了好多道理。我終於理解現在為什麼投身直播業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了,即使是有的人直播跳河跳樓出現失誤,也難以阻擋其他人的熱情。除了直播賺取打賞,他們還能依靠什麼來生存?知識就是力量,從一開始,他們就註定了無所依靠的結局。

曾經有個歷史名詞,叫“留級生”

而說到社會上有人提到取消留級生制度,是為了照顧學困生的自尊心,怕留級沒有面子,李老師對這種說法則嗤之以鼻,小學生初中生沒有升級壓力,看起來是有了面子,而初中畢業以後呢?混得風生水起的自然是少數,大多數人靠什麼來生存?還需要到高中到大學到更高層次的學府去深造去求學,才能將來在社會上立足。而小學初中裡的先天不足,又會限制學生能夠到達的高度,以至於有相當多的學生,成績只夠淪落到職業學校,或者是美容美髮挖掘機修理等等行業,豈不是更加沒有面子?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初中畢業後,學生就迎來人生的第一次分流,好多學生只能選擇職業學校,高中畢業後更是如此,高考後在學校門口,隨手接過大爺大媽遞過來的宣傳單,就選擇了一所野雞大學,很輕易地就打下了悲劇的根底。這些年部分社會問題的爆發,很難講取消留級生制度可以脫離了干係。

曾經有個歷史名詞,叫“留級生”

另外就是,取消留級制度以後,小學初中就沒有學業壓力了嗎?學不會的不懂的怎麼辦?那些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的校外輔導班,星期六日寒暑假裡如火如荼的培訓機構,是不是在2004年後,才迎來了最好的生意契機?

這正是當今教育的悲哀之處,教育產業化,一個個都像被擰緊的發條被動地向終點奔去,細思極恐啊。

一番交流後我是豁然開朗,再次感謝李老師的真誠賜教。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