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叕有網紅保險停售

上月末,火爆全網的達爾文2號重疾險下架了(享投君摸著良心說,這確實是款好產品,所以給自己也買了一份)。

下架當天,由於太多人投保,一度把銷售平臺的系統都擠崩了,可見它的火爆程度和用戶認可度。

不過,有些小夥伴對於它的下架感到費解:

賣得好好的突然下架?肯定是產品本身不好吧?

是不是保險公司在炒作?

產品下架了,我的保單會不會受影響?

又雙叒叕有網紅保險停售/下架,我該不該搶?

對於小夥伴的這些問題,享投君今天就來跟大家一一解惑~

01

保險產品為什麼總是停售/下架?

產品賣得好好的,為什麼突然不賣了呢?

享投君先帶大家扒一扒保險產品停售/下架的幾個常見原因:

賠得太多,公司虧本

保險產品的定價,都是精算師大大們經過一系列計算後得出的,其中一項很重要的依據就是風險概率,通俗點講就是保險公司可能要進行理賠的概率。

然而現在,生存壓力變大、疾病年輕化、交通事故頻發……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保險公司賠償的概率。

這就使得保險公司的實際理賠率比預想的理賠率高出不少。

甚至有時一不小心產品銷量太高,賠出去的錢>收進來的保費了,你猜保險公司接下來會怎麼做?

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當然會選擇停售產品啦。


與時俱進,更新迭代

這個原因,是最常見的。

當某些老款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就會進行正常的產品迭代,停售老款產品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另外,隨著行業的持續進步,市場的不斷變化,消費者的需求自然也在發生變化,沒有跟上腳步的保險公司是很容易被消費者所摒棄的。

舉個栗子,為了抓住果粉的心,蘋果年年出新款,如今都已經出到iPhone 11了,咱們保險產品,當然也需要與時俱進一下了~


產品違規,監管叫停

大家都知道,銀保監會對於各家保險公司的一舉一動,始終看在眼裡。

如果銀保監會覺得某款保險產品有違規嫌疑,就會要求保險公司整改或停售該產品。(比如明明沒有理財收益,卻被包裝成理財型保險產品)

這點不難理解,畢竟銀保監會代表著的,正是我們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因此,有風險的產品,銀保監會是不會讓消費者買單的。


銷量不好,賣不出去

隨著越來越多的保險產品被推出,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經不起市場考驗,沒人喜歡、賣不好的產品,自然沒有留存的必要啦。

打個很形象的比方:

如今消費者買保險,就像皇上在後宮選妃。

如果某款產品長得不夠美麗動人有特色,那就只能被打入後宮,從此孤獨終老了。

又雙叒叕有網紅保險停售/下架,我該不該搶?

所以,保險產品賣不出去,那也只能做停售處理了。


02

產品停售/下架了,我的保單會受影響嗎?

講完保險停售的原因,我們來講一講小夥伴們關心的:

如果我買的保險停售了,會不會影響我的保單?

直接說結論:

如果買的是長期險,產品停售不用慌,保險合同有效期間保險效力不會終止,繼續有效,保障內容和理賠都不會受到影響。

如果是一年期的意外險,也沒啥影響。

但如果是一年期的醫療險和重疾險,就會有影響了:

在保險合同滿期後,下一年度會無法續保或者因身體變化無法投保其他產品。


03

要不要趁著停售/下架買保險?

那麼,大家都在瘋搶的、即將停售的保險產品,我們到底要不要搶呢?

要做這個決定,享投君建議小夥伴們來個“三步走”:

看產品,定需求,再下手。

就保險而言,買不買,要看的是具體產品和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想買重疾險,研究了好久,終於找到一款無論是保險責任,還是性價比都很合適的產品,恰好它即將停售,那就趕快上車!

畢竟錯過這個村就真的沒這個店了。

但如果你連基本保障還沒做全,就想跟風去搶一款即將下架的年金險產品,那享投君勸你:不!要!買!

買不買產品,跟停不停售沒什麼關係,只跟我們自己有關係:

產品合適,符合需求,那就趁早買,畢竟風險不等人。

產品不合適,或者不符合需求,那就隨便它停售,“雨我無瓜”。

又雙叒叕有網紅保險停售/下架,我該不該搶?

說到底,保險產品停售可以成為喚醒我們需求的契機,但絕不應該成為我們買保險的關鍵因素。

保險是給自己買的,無論何時,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

比如挑選重疾險時,在選多次賠付還是單次賠付的問題上,就有不少小夥伴會犯難。

儘管多次賠付重疾險能帶給我們更多的安全感,但如果預算有限的話,我們還是乖乖選單次賠付的重疾險吧。

最後,享投君要跟大家說的是:產品停售和下架是常事,我們要理性看待。

沒必要因為想趕上末班車就急急忙忙投保,也沒必要因為錯過產品而氣餒,我們只要仔細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就好了。

但是!享投君並不是鼓勵大家慢~慢~慢選,該出手時不要猶豫,畢竟疾病與新產品,哪個先來,我們並不能預知。

所以,有適合自己的產品,就別讓它溜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