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下,皇帝的焦虑,宰相的契机

导语:公元780年2月11日,登基不满一年的唐 德宗下诏实行两税法(即税收分成春秋两季征收),具体工作由新任宰相杨炎主持。

安史之乱后,因为均田制破坏,租庸调法无法恢复,导致唐代国家财政失控的局面,终于得到了一个制度上的解决。明代史学家王圻甚至盛赞,两税法和明朝英宗皇帝从银充赋,是同等重要的财税制度。杨炎牵头推行两税法,也预示着这位新任宰相赢得了皇帝的认可,上位成功。 新皇帝任用新宰相推行新政策,给人的感觉是-代君臣朝气蓬勃大展宏图的气象。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作为新皇登基的唐德宗,内心深处却无比焦虑。

一、唐德宗的治国焦虑从何而来呢?最大的焦虑来自于割据藩镇。安史之乱后,作为叛镇存在卢龙成德和魏博三镇,逐渐形成河朔三镇鼎立之势,在对抗朝廷上互为声援。三镇之外,安史降将李忠臣镇守的淮西,也同样不听朝廷约束。李忠臣贪残好色,凡是将帅妻女中长相好的,都被他逼迫奸淫,俨然淮西- -方的土皇帝。他还让性情残暴的妹夫张惠光父子指掌军权,惹得军士不满。李忠臣的族中子弟李希烈凭借众怒发动兵变,杀了张惠光父子,吓得李忠臣单人匹马逃回长安。可就是面对这样的大臣,为了安稳藩镇叛臣之心,唐廷还不得已封李忠臣为司空,并默认了李希烈在淮西的军事实权。

两税法下,皇帝的焦虑,宰相的契机

走访图外有叛镇贼子,内无股肱之臣,是唐德宗的另一个焦虑所在。德宗即位初期的宰相,是常袞和崔祐甫,两个人互相争权,在朝臣为唐代宗服丧的期限上争执不下,最后常袞以崔祐甫任性违礼为借口,把崔祐甫贬出朝堂。安史之乱以来,国家事务繁多,宰相常有多员,凡有宰相休班在家,就需要另有宰辅在政事堂轮值。像郭子仪这样有大功的武臣,身份虽是宰相,但日常工作不在政事堂开展。遇见需要向皇帝汇报的事儿,奏事宰相往往也就把他的名字挂.上。德宗初年有两位挂名宰相都属于这种情况,除了郭子仪,还有一个是朱泚。

两税法下,皇帝的焦虑,宰相的契机

古代劳作图常袞去皇帝面前告崔祐甫的状,也没问郭子仪和朱泚的意见,顺手就把两人的名字写上了。过了一阵,郭子仪和朱泚给皇帝上奏,为崔祐甫被贬向叫冤,德宗奇怪的问,你们之前可不是这个意见啊?二人才说根本没在贬谪崔祐甫的奏疏中签过字。唐德宗大惊,常袞敢当着皇帝的面说瞎话,这胆子是有多大?于是,下诏贬常袞为潮州刺史(后来韩愈也被唐宪宗贬谪到此),把崔祐甫叫回来重新做宰相,一时间朝野惶惑。老臣不靠谱,身边人也不踏实。唐德宗做太子时,陪他读书的是国子博士张涉,当了皇帝后的德宗对张涉很看重,可张涉收了怀州刺史乔琳的钱,就向皇帝推举乔琳做宰相。乔琳性子粗疏,没什么大本事,就是爱讲笑话,是刺史里边笑话讲的最好的。德宗用这么一个人当宰相,引发了朝臣的极大非议。

两税法下,皇帝的焦虑,宰相的契机

地形图

2、 为什么不是杨炎

老人全不靠谱,那就只好启用新人。茫茫人海,唐德宗挑中了杨炎,为什么是杨炎呢?一是崔祐甫的推荐。崔祐甫重登相位之后,为德宗积极举荐人才,不到一年的时间,经过他举荐的官员已经有八百多名,虽然每天举荐的人数多达十几个,但绝大多数都能称职。唐德宗问询宰相人选,崔祐甫极力举荐杨炎,显示了对杨炎才能的高度赞赏。二是唐德宗的认可。杨炎的父亲杨播是进士登第,由于家学渊源,杨炎本人也极具文学才华,他撰写的碑文《李楷洛碑》(李楷洛是中唐名将李光弼的父亲)辞藻优美,受到众多文人喜好,唐德宗做太子时,甚至把这篇文章挂在墙上,以便自己时时玩味。同时,杨炎的颜值极高,按照古人的审美,是个标准的美男子,有才又有颜,杨炎因此被成为"小杨山人"。山人一般被用在隐士和世外高人的身上,如孟浩然隐居时,就被称为孟山人。人们称呼杨炎"小杨山人",

褒美之词溢于言表,他做宰相,是众人翘首以盼的。此外,杨炎的曾祖父杨大宝在唐代开国之初是龙门县的县令,因为拒不降敌,为人所害,从这儿看,杨炎还是个根儿正苗红的烈士后人,用这样的人做宰相,能保障他对皇帝和国家的忠诚。

两税法下,皇帝的焦虑,宰相的契机

耕种漫画图

三、杨炎为何如此急慌慌的推行这项财税新政

经过崔祐甫举荐,杨炎成为了宰相。在成为宰相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杨炎就推出了两税法,那么,杨炎为何如此急慌慌的推行这项财税新政呢?一是由于崔祐甫病重,已经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唐德宗为了咨询政事,就叫人用肩舆抬着崔祐甫来办公,崔祐甫放假在家,德宗就派人去他家里询问意见。如果杨炎不能借此机会,显示具备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那他就永远只能是崔祐甫的副手,无法施展自己的报复。以崔祐甫病重为契机,推行两税法改革国家的财税制度,是一个证明自己实力的大好机会。二是杨炎上台后急于报复头号仇敌刘晏。

两税法下,皇帝的焦虑,宰相的契机

耕种图刘晏是唐肃宗时期以来的理财名臣,如果杨炎不能在经济工作,上有所建树,甚至做的更好,那么就无法赢得德宗的认可,刘晏的地位也就永远不可取代的,扳倒仇敌的想法,也就无从说起了。虽然伴随着一些杂音和反对,但在杨炎强烈建议和德宗的首肯下,两税法最终得以推行。结语:

真正高明的政治家,往往都是一箭双雕。杨炎是不是高明的政治家,不好说,但他确实一箭双雕了。作为杨炎坐稳相位扳倒政敌的头号杀手锏,两税法起到的作用,已经不仅是解决朝财税问题那么简单,它同时还是杨炎放出来的一支锋利冷箭,正悄无声息的射向刘晏的心脏。那么,刘晏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他和杨炎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深仇大恨,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咱们下次再聊。这个故事再一次印证了,制度的变化,往往因势而.就。历史学家说"自杨炎作两税法,简而易行,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