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稅法下,皇帝的焦慮,宰相的契機

導語:公元780年2月11日,登基不滿一年的唐 德宗下詔實行兩稅法(即稅收分成春秋兩季徵收),具體工作由新任宰相楊炎主持。

安史之亂後,因為均田制破壞,租庸調法無法恢復,導致唐代國家財政失控的局面,終於得到了一個制度上的解決。明代史學家王圻甚至盛讚,兩稅法和明朝英宗皇帝從銀充賦,是同等重要的財稅制度。楊炎牽頭推行兩稅法,也預示著這位新任宰相贏得了皇帝的認可,上位成功。 新皇帝任用新宰相推行新政策,給人的感覺是-代君臣朝氣蓬勃大展宏圖的氣象。然而,實際的情況是,作為新皇登基的唐德宗,內心深處卻無比焦慮。

一、唐德宗的治國焦慮從何而來呢?最大的焦慮來自於割據藩鎮。安史之亂後,作為叛鎮存在盧龍成德和魏博三鎮,逐漸形成河朔三鎮鼎立之勢,在對抗朝廷上互為聲援。三鎮之外,安史降將李忠臣鎮守的淮西,也同樣不聽朝廷約束。李忠臣貪殘好色,凡是將帥妻女中長相好的,都被他逼迫姦淫,儼然淮西- -方的土皇帝。他還讓性情殘暴的妹夫張惠光父子指掌軍權,惹得軍士不滿。李忠臣的族中子弟李希烈憑藉眾怒發動兵變,殺了張惠光父子,嚇得李忠臣單人匹馬逃回長安。可就是面對這樣的大臣,為了安穩藩鎮叛臣之心,唐廷還不得已封李忠臣為司空,並默認了李希烈在淮西的軍事實權。

兩稅法下,皇帝的焦慮,宰相的契機

走訪圖外有叛鎮賊子,內無股肱之臣,是唐德宗的另一個焦慮所在。德宗即位初期的宰相,是常袞和崔祐甫,兩個人互相爭權,在朝臣為唐代宗服喪的期限上爭執不下,最後常袞以崔祐甫任性違禮為藉口,把崔祐甫貶出朝堂。安史之亂以來,國家事務繁多,宰相常有多員,凡有宰相休班在家,就需要另有宰輔在政事堂輪值。像郭子儀這樣有大功的武臣,身份雖是宰相,但日常工作不在政事堂開展。遇見需要向皇帝彙報的事兒,奏事宰相往往也就把他的名字掛.上。德宗初年有兩位掛名宰相都屬於這種情況,除了郭子儀,還有一個是朱泚。

兩稅法下,皇帝的焦慮,宰相的契機

古代勞作圖常袞去皇帝面前告崔祐甫的狀,也沒問郭子儀和朱泚的意見,順手就把兩人的名字寫上了。過了一陣,郭子儀和朱泚給皇帝上奏,為崔祐甫被貶向叫冤,德宗奇怪的問,你們之前可不是這個意見啊?二人才說根本沒在貶謫崔祐甫的奏疏中籤過字。唐德宗大驚,常袞敢當著皇帝的面說瞎話,這膽子是有多大?於是,下詔貶常袞為潮州刺史(後來韓愈也被唐憲宗貶謫到此),把崔祐甫叫回來重新做宰相,一時間朝野惶惑。老臣不靠譜,身邊人也不踏實。唐德宗做太子時,陪他讀書的是國子博士張涉,當了皇帝后的德宗對張涉很看重,可張涉收了懷州刺史喬琳的錢,就向皇帝推舉喬琳做宰相。喬琳性子粗疏,沒什麼大本事,就是愛講笑話,是刺史裡邊笑話講的最好的。德宗用這麼一個人當宰相,引發了朝臣的極大非議。

兩稅法下,皇帝的焦慮,宰相的契機

地形圖

2、 為什麼不是楊炎

老人全不靠譜,那就只好啟用新人。茫茫人海,唐德宗挑中了楊炎,為什麼是楊炎呢?一是崔祐甫的推薦。崔祐甫重登相位之後,為德宗積極舉薦人才,不到一年的時間,經過他舉薦的官員已經有八百多名,雖然每天舉薦的人數多達十幾個,但絕大多數都能稱職。唐德宗問詢宰相人選,崔祐甫極力舉薦楊炎,顯示了對楊炎才能的高度讚賞。二是唐德宗的認可。楊炎的父親楊播是進士登第,由於家學淵源,楊炎本人也極具文學才華,他撰寫的碑文《李楷洛碑》(李楷洛是中唐名將李光弼的父親)辭藻優美,受到眾多文人喜好,唐德宗做太子時,甚至把這篇文章掛在牆上,以便自己時時玩味。同時,楊炎的顏值極高,按照古人的審美,是個標準的美男子,有才又有顏,楊炎因此被成為"小楊山人"。山人一般被用在隱士和世外高人的身上,如孟浩然隱居時,就被稱為孟山人。人們稱呼楊炎"小楊山人",

褒美之詞溢於言表,他做宰相,是眾人翹首以盼的。此外,楊炎的曾祖父楊大寶在唐代開國之初是龍門縣的縣令,因為拒不降敵,為人所害,從這兒看,楊炎還是個根兒正苗紅的烈士後人,用這樣的人做宰相,能保障他對皇帝和國家的忠誠。

兩稅法下,皇帝的焦慮,宰相的契機

耕種漫畫圖

三、楊炎為何如此急慌慌的推行這項財稅新政

經過崔祐甫舉薦,楊炎成為了宰相。在成為宰相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楊炎就推出了兩稅法,那麼,楊炎為何如此急慌慌的推行這項財稅新政呢?一是由於崔祐甫病重,已經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唐德宗為了諮詢政事,就叫人用肩輿抬著崔祐甫來辦公,崔祐甫放假在家,德宗就派人去他家裡詢問意見。如果楊炎不能借此機會,顯示具備獨立處理政務的能力,那他就永遠只能是崔祐甫的副手,無法施展自己的報復。以崔祐甫病重為契機,推行兩稅法改革國家的財稅制度,是一個證明自己實力的大好機會。二是楊炎上臺後急於報復頭號仇敵劉晏。

兩稅法下,皇帝的焦慮,宰相的契機

耕種圖劉晏是唐肅宗時期以來的理財名臣,如果楊炎不能在經濟工作,上有所建樹,甚至做的更好,那麼就無法贏得德宗的認可,劉晏的地位也就永遠不可取代的,扳倒仇敵的想法,也就無從說起了。雖然伴隨著一些雜音和反對,但在楊炎強烈建議和德宗的首肯下,兩稅法最終得以推行。結語:

真正高明的政治家,往往都是一箭雙鵰。楊炎是不是高明的政治家,不好說,但他確實一箭雙鵰了。作為楊炎坐穩相位扳倒政敵的頭號殺手鐧,兩稅法起到的作用,已經不僅是解決朝財稅問題那麼簡單,它同時還是楊炎放出來的一支鋒利冷箭,正悄無聲息的射向劉晏的心臟。那麼,劉晏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他和楊炎之間的你死我活的深仇大恨,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咱們下次再聊。這個故事再一次印證了,制度的變化,往往因勢而.就。歷史學家說"自楊炎作兩稅法,簡而易行,歷代相沿,至明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