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如是,大师辈出

民国,是乱世,不是三国,胜似三国,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向往的时代。爱他,有峥嵘初露;恨他,有战争可数;向往他,有能人辈出。

趣史杂谈|大乱如是,大师辈出

借古讽今者,由来无数,而今怀古者,亦如过江之鲫。有的人忆起满目苍痍,潸然泪下;有的人吟诵风花雪月,千秋作古。

民国

中华民国(1912--1949),是从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民国元月正式建立,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抗战时期,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内战失利而迁台。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并未列明何为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在1946年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在1953年重新将蒙古地方作为中华民国领土。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积为1141万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领土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俄罗斯)。

长盛不衰往往作为彰显和平盛世的标志,而乱世更多的体现是征伐和动荡。民国,作为一个新奇而短暂的时代,虽然不是我国历史上乱世的代表,但其也将征伐和动荡演绎得淋漓尽致。伴随着熊秉坤的枪声,乱世民国拉开序幕。

趣史杂谈|大乱如是,大师辈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民国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他是新奇的、先进的,然而正是这种先进——不切实际的先进——毁掉了他。任何人妄图在一个落后的民智未开的刚刚结束了封建主义制度的封建主义思想浓厚的国家建立一个全新的民主的靠近时代潮流的先进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国家,都是很困难的。就像断了一格的楼梯,能迈过去的毕竟只是少数,而这个少数领导着脱了节的大多数,多少有点望洋兴叹般的讽刺。

羸弱的臂膀永远抵不过强壮的躯干。手臂虽然可以伸向更远的地方,但不足以支撑整个身体,胳膊拗不过大腿,这是铁律。随着战后领导势力拳头无力的缺点逐渐明朗化,胜利果实像一个礼品,被大军阀用一部宪法的民主和一句承诺把其质押给了北京。封建思想重新露出他还未结痂的森森獠牙,斗争又一次开始。自此身强力壮的人们争相展露自己的拳脚,你复辟,我声讨,他革命。你方唱罢我登场,历史的舞台一时牛鬼蛇神,狼奔豕突,好不热闹。从混乱到对峙,从明争暗抢再到枪炮相向。无数人为实现其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开启了一段流血的斗争。待大地重新归于平静时光阴已过不惑之年了。

乱世而师

  • 乱国

俗话说:“国乱出忠臣,乱世出枭雄。”然也。三国乱世,枭雄遍地。然每逢国乱,能臣骁将齐举。民国——是乱国,也是乱世。其国虽称民,然权令不一,政团数变,各行其政。为政者“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只是科令繁多,职级难寻,争斗不断。因此民国多能人骁将,也多枭雄。

军阀割据,犹如古时诸侯林立,摩擦不断


1912年3月初,唐继尧率滇军进入贵阳,武力推翻军政府,自为都督,残酷屠杀和迫害革命党人,贵州政权落入唐继尧及立宪党人、旧官僚的手中。


1917年11月14日,唐继尧以川军刘存厚阻碍滇军为名,率滇黔联军誓师出发,发动了四川靖国战争。


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


几十年间,从军阀打到国共打,从为争权夺利而打到为民族尊严而打。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昨天抢地,今天抢钱,明天报仇,尔后救世。你争我抢,万里碧空之下一片混乱。然武人恋战,文人思和,自古有之。战斗不断,文武之争便不断。

  • 世师
趣史杂谈|大乱如是,大师辈出

在一片喧嚣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志学术,开民智,探寻救国之道。办民报,传西学,颂民主。革思潮,断旧习,作新俗。一时之间,街头巷尾,六街三市,针砭时弊之声不绝于耳。从衣食住行之规矩到行何国制,旧论新说,充斥其间。不过也得益于此,在文学这块阵地上,涌现出一大批以笔为戈、以纸为戎、以书为盾的饱学之士。他们学贯中西,他们洞若观火,他们心若磐石。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铁骨铮铮,不屈不饶,谱写一曲曲阳阿薤露的时代之音。在此称之为乱世之师,一点也不为过。

笔杆是他们手里最锐利的武器,语言文字的排列组合是他们最擅长的招式。一招一式之间,一步步把封建中国这个庞然大物解剖开来。这解剖入木三分,如醍醐灌顶、发聋振聩。不仅浇醒了忽闪的时光,也浇醒了混沌的民智。

趣史杂谈|大乱如是,大师辈出

他们闻名遐迩,他们口诛笔伐,他们虚怀若谷,他们书通二酉。他们着经纬之才,誓救万民于水火,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日以继夜。他们有如雷贯耳般的名声,他们的言论被奉为圭臬。他们的名字——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鲁迅、胡适、梁启超、郭沫若等——随便一个都可以说出不同的故事,有他们这样的一群人,为当世之师,实为幸事。因此我时常向往,向往那个属于他们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