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末孟达为何败亡?"墙头草"行为失去信任,胳膊肘总是要往里拐

蜀末孟达为何败亡?

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群雄崛起,割据地方,以图霸业。这段战火燃烧的岁月,史称“三国”。因为群雄混战之后,只有三个较大的军事势力有着较为可靠的根基。也正是因为战火的考验,这段时期出了不少名震海外的历史英雄。

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形象与汉朝正统。再加上罗贯中的文笔,使其登上了“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学之堂。由此,三国时期的英雄历史故事,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小人”形象的历史价值

1、正面英雄与小人形象

在那个英雄群起的历史时期,不仅有忠肝义胆的热血英雄,还有奸诈狡猾的冷血枭雄,亦有被人唾弃的反复小人。当透过文学的色彩,直面三国时期的历史,就会发现其中还有更加深刻的人物形象。

正面英雄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可是更直观的,大多是文学形象。在历史史料的讲述中,许多英雄形象并非如文学形象一样完美,但是直接揭示其华丽的外表,反而会导致世人的反感。如此,同时期所描述的“小人”形象,便具有了揭示历史真相的史料价值

2、蜀国的地理位置

在蜀国初建之后,其目标便是“联吴抗魏”,夺回中原。可是想要从蜀国地区进攻魏国,其主要道路便是汉中和荆州两个方向。可是荆州地界与吴国接壤,而且大部分地区并非蜀国所有。想要北伐魏国,汉中无疑成为重要的出军通道。

3、孟达的历史背景

而割据此地的,正是被史家称为“反复小人”的孟达。因为孟达在刘备入蜀之后,从刘璋帐下投靠到刘备帐下,在刘备帐下得不到重用,又转投魏国。最后被诸葛亮设计,再次转入蜀国阵营。如此频繁的转换阵营,确实难以获得积极的评价。

蜀末孟达为何败亡?

由此,《三国志》中并没有为孟达立传,即使孟达的能力亦不容小觑。

那么为何能力不错的孟达会被世人所忽视,其中又有怎样历史的背景。在发掘史料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孟达的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并非其主观意愿,而是形势所迫。因为在其背后,是蜀国两大势力集团的暗流与政权。

二、孟达第一次为何归属蜀国

1、蜀国势力的预测

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可是其祖上已经败落。或许是时来运转,东汉末年汉朝朝廷凋敝,刘备励志兴复汉室,由此受到了诸多英雄的认可。可是在谋略之上,刘备由于才疏学浅,并没有可靠的兴复谋略。

好在刘备善于问贤,并对贤士非常看重和优待。三顾茅庐,更成为了历史美谈,亦表达了刘备对贤士的重视。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诸葛亮便是被刘备所感动,

决定辅佐刘备,兴复汉室。

在对天下形势进行分析后,诸葛亮便推荐刘备入蜀以图王霸之业,并联合吴国,共同获得中原之地。最后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诸葛亮谋略的高超与深远。也正是如此,诸葛亮被冠以“智者”、“卧龙”的称号。

2、刘璋选择刘备

在刘备准备入蜀之前,刚刚完成“赤壁之战”的收尾。而魏王曹操的元气也刚刚恢复,打算进攻蜀地。而蜀地本属东洲辖域,当时由刘璋管理。可是刘璋昏庸无能,无力面对曹操势力大军的来袭。

为了保证蜀国土地不丢,刘璋选择相信与自己有宗亲关系的刘备,来帮助自己共同抗击曹操势力。“益州牧刘璋遥闻曹公将遣锺繇等向汉中讨张鲁,内怀恐惧”,“璋然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

3、孟达受封宜都太守

刘璋选择刘备之后,并没有获得想要的答案。在利益面前,没有太纯粹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是政治谋略。刘备的到来,好比引狼入室,刘璋原有的领地,在几经波折后,最终落入了刘备手中。

蜀末孟达为何败亡?

虽然刘备谋取了刘璋的领地,从表明上看确实不是很道义。可是在仔细比较刘璋与刘备之后,就会发现刘备确实可以担以重任。因为在人君的品德上、远见上,刘备都比刘璋要优秀。所以刘备占取蜀地,符合了历史的正向性。

在刘璋阵营中,亦有许多不错的将领,如法正、李严、孟达等。可是刘璋心胸狭窄,不会知人善任,这便导致其帐下人才不堪其用。刘备的到来,无疑给了蜀地人才一个更好的选择。所以蜀地人才也纷纷选择了刘备,背弃了之前的刘璋。刘备也是求贤心切,纷纷量才重用,而孟达“为宜都太守”

三、东洲集团与荆州集团的暗流

1、刘备对于东洲集团的重视

在刘备获得蜀地后,其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巩固东洲集团,也就是原先刘璋帐下的谋臣与将军。虽然在史料的记载中,蜀地人才具有几位比较开明的人才,如法正、李严等,为蜀国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可是大部分东洲集团的人才,并不如刘备原有的荆州集团有才。

在现实的取舍中,刘备并没有直面人才才能的现实,而是依据东洲旧臣的名号,对东洲集团依然重视。如此,在情理之中,刘备的仁德又一次得到了体现。

2、诸葛亮对东洲集团的取舍

作为刘备优秀的某称,诸葛亮并没有刘备对东洲集团的仁德,而是更注重现实的取舍。择良臣而御之,才更符合真正的现实意义。所以,在表面上,东洲集团与荆州集团相处融洽,可是真正的局势是,荆州集团并不看好东洲集团。

3、在汉中关键地域的政治调整

在刘备仁德的维护下,东洲集团与荆州集团的关系表现的并不糟糕。可是当真正遇见现实利益时,刘备对荆州集团的袒护并没有掩饰。“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蜀末孟达为何败亡?

在汉中关键地区,刘备并不想让原先在此盘踞的孟达获得领导权,以影响其对汉中的控制权。由此,刘备借孟达军事能力不足为由,派刘封支援孟达,并掌握了汉中地区。不过这种掌握,更多的是表面工程。

四、刘备逝世后荆州集团的胜出

1、孟达的离去

以孟达本人的能力,本有问鼎汉中的可能。可是由于刘备的不信任,使孟达心灰意冷。而孟达也并没有理解刘备更深的用意,选择放弃汉中地区。因为孟达也曾在此付出了太多心血,其不甘心就将此拱手让人。

刘封的到任,也并没有进一步巩固汉中地区,而是选择羞辱孟达,来实现自己对汉中地区的控制。“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面对如此情景,孟达愤恨不已,“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2、白帝城托孤

正是因为刘备对孟达的不信任,擅自任用宗亲来负责地区的管理,也直接导致了汉中地区的失去。但是,汉中地区的失去,与同时期的一位英雄相比,汉中地区便不足为谈了。“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正是因为关羽的战败被俘,并身首异处,其主要原因除了关羽自身的疏忽以外,刘封与孟达的无视,也是关羽身故的一大原因。其后,张飞、刘备的逝世,亦与关羽的死亡有直接关联。

仔细深究,这与刘备自己的谋略也有很大关系。可是在刘备亡逝之前,他还依旧保持着对东洲集团的仁德。在白帝城托孤时,除了诸葛亮以外,蜀臣李严的地位也不输于诸葛亮。“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3、诸葛亮与孟达的私人恩怨

在刘备逝世后,荆州集团与东洲集团原本的平衡状态也被打破。首先是李严的孤立与弱化,接着便是对蜀地人才的选拔,最后,便是清除原有的东洲集团。孟达的离开,似乎在诸葛亮的意料之内,因为诸葛亮与孟达还有不断的私人恩怨。

蜀末孟达为何败亡?

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史料中所言的蒯祺,正是诸葛亮的姐夫。在古代氏族的影响下,不管阵营如何,其亲情关系还是存在的。虽然蒯祺没有跟随诸葛亮,可是孟达杀害了蒯祺,诸葛亮的姐夫,亦是无视诸葛亮的权威。由此,为孟达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五、出于局势的谋略

1、对汉中地区的重视

当诸葛亮对蜀国进行积极的治理后,接下来的目标便是进取中原。可是蜀地在古代毕竟是蛮夷之地,其经济确实不如当时中原地区发达。所以诸葛亮多次北伐,皆因粮草问题而退。但是诸葛亮并没有放弃北伐的志向。

对蜀国地理进行考察后,汉中和荆州,成为蜀国进军中原地区最主要的战略通道。但是荆州已失,只有从汉中地区进取,才能获得进攻中原的资本。而孟达在投靠魏国后,“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达领新城太守。”依旧执掌汉中地区,由此诸葛亮决定智取。

2、对孟达人品的担忧

就在诸葛亮决定再次招降孟达时,对孟达的忧虑也随之而来。因为孟达先后数次反复,对其的诚信问题也产生了忧虑。再或许是诸葛亮与孟达的私人恩怨,最后诸葛亮决定以孟达为赌注,来选择汉中的去留。

3、孟达的死亡

在汉中地区,孟达与魏新太守申仪不合。诸葛亮听闻之后,便决定用计使孟达再次反叛。由此,郭模诈降,向申仪泄露了孟达即将反叛的信息。当孟达得到诸葛亮的书信,并得知申仪知其即将反叛后,孟达并没有立马反叛,而是“犹与不决”

蜀末孟达为何败亡?

正是因为孟达的犹豫,使魏国获得了调动军队的时间。当魏军兵临城下后,蜀军支援受阻,孟达最后兵败而亡。

结语:

就三国历史时期而言,孟达与其他英雄武将相比,确实逊色,可是在汉中地区,孟达确实还是具有一定能力的。最终,由于其自身的原因,数次反叛,使其失去了信誉,也由此被世人讥讽。

但是孟达的失败与反复,也并不全是孟达自身的问题。蜀国内部的政治权力斗争,使他的才能没有发挥到最大,自己最终也因此而亡。孟达被评为“小人”,可是他的出现也影响了三国时期的局势发展。关羽的死亡,亦与孟达有着牵连,所以,一个历史时期,并非是英雄的主场,还有一些“小人物”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