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再显身手,丈量村民健康安全最后一公里

疫情防控期间运动少,高血压会不会加重?听说深呼吸憋气就能测出是否得了新冠肺炎,是不是真的?……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卫生服务站里,村民围着68岁“赤脚医生”吴月昌问东问西。吴月昌既要对健康知识准确解释,又要破除疫情期间各种不可信的谣言,大家看他的眼神,如同在看一名暖心“男神”。


68岁“赤脚医生”吴月昌。外冈镇供图


村民们的信任,来源于他多年来“赤脚医生”的特殊身份。由镇或村里指派参加培训,通过亦农亦医的模式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村村落落间奔走……过去,这样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赤脚医生”。在嘉定区外冈镇,就有13名“赤脚医生”没有选择“退役”,而是加入乡村医生行列,用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村民都爱听他的话”


“吴医生,我好像发热了……”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一位村民给吴月昌电话求助,语气中有些发颤。吴月昌放下手里的碗筷,拿起手电筒就冲往对方家中,几番测量,才发现对方并没有发烧,只是有些紧张情绪。虚惊一场后,吴月昌耐心安慰,又介绍了不少病毒防范知识,这才放心回家。


“‘赤脚医生’很受村民们尊重和信赖。”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李艳告诉记者,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他们虽所受专业知识有限,但凭着负责和严谨,被村民视为健康卫士。由“赤脚医生”转变为乡村医生后,他们依然口碑好、受信赖。疫情防控以来,他们更是用通俗简明的语言不断说防控、讲知识、破谣言,消除了不少村民的恐慌情绪。


“赤脚”丈量最后一公里


身挎便携式医药箱在村村落落间行走,是“赤脚医生”过去的特有剪影。如今,吴月昌手中的医疗设备不知更新换代了多少次,这双“赤脚”却依然踏踏实实地丈量着守护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守沪者 |“赤脚”医生再显身手,丈量村民健康安全最后一公里

一双双“赤脚”踏踏实实地丈量着守护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平日里,上午是为村民们开门诊的时间,下午则要出门为村民开展随访和慢性病监测。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这样的节奏被打破了。吴月昌坦言,疫情发生后,来门诊的村民增多至15-20人次,还得走家串户开展信息登记、情况排查等工作,一分钟恨不得掰成两分钟花。


“赤脚医生”深受村民信任


“他们平时对村居社区里的住户健康情况了如指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起来自然更加顺畅。”李艳举例,随着企业“复工潮”到来,村里的外来租户越来越多,需要开展大量的自我防护宣传、健康情况排查、药物消毒说明等,一般的志愿者不熟练,往往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实战经验有丰富的“赤脚医生”出马。


服务精神传承延续


上月底,李艳的手机上传来吴月昌的一条短消息:“葛隆幼儿园后道口值班,我可以顶班,就在我家边,比较方便……”朴实的几句话,却让李艳听了忍不住想埋怨——老吴已经连续多个双休日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这次还要主动请缨,“真把68岁的自己当成38岁呀?”


其他“赤脚医生”也积极加入志愿服务。“他们都是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那个年代走来的‘赤脚医生’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李艳说。


守沪者 |“赤脚”医生再显身手,丈量村民健康安全最后一公里

吴月昌主动请缨加入志愿服务


不过,“赤脚医生”也不是没烦恼。眼看镇里的“赤脚医生”们都到了“耳顺”之年,吴月昌说,我们往后退下来了,年轻的乡村医生们能够服务好村民吗?疫情防控中,这个问题有了惊喜答案。


年轻乡村医生龚锦一参加过全国农村地区乡村医生培训后,来到葛隆村和吴月昌成了搭档。此次疫情防控中,他在集中隔离点连续19天不回家坚守岗位,展现出的吃苦精神和服务群众的热情让吴月昌既佩服又欣慰。


李艳告诉记者,外冈镇里目前已有多批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的年轻人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掌握着比“赤脚医生”更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也从“赤脚医生”丰富的经验中不断汲取养分、迅速成长。“随着这些年轻乡村医生的到来,为村民零距离服务的‘赤脚医生’精神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李艳说。


新民眼工作室 杨洁

通讯员 | 管文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