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海商法泰斗”!中國有一半的海事律師都出自他的門下

在英國皇家海運學院的大廳中,懸掛著世界各國對海運事業作出貢獻的頂級專家的照片。其中有個黃皮膚黑頭髮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有外國媒體這樣介紹他:中國有一半的海事律師都出自他的門下。

他被稱為“海商法泰斗”!中國有一半的海事律師都出自他的門下

司玉琢近照資料照片

他就是大連海事大學原校長司玉琢。他參與制定了我國第一部海商法,被稱為“海商法泰斗”。

也正是他,推動我國海商法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如今,已逾杖朝之年的司玉琢,笑著告訴記者:“我國海商法研究的整體水平,已經實現亞太領先。”為了自信地說出這句話,他付出了一甲子的心血。

與海商法結緣

“有人說我與海商法結緣,完全是‘誤打誤撞’。其實,我的體會是‘強扭的瓜更甜’。”司玉琢笑著說起這段奇妙的緣分。

1964年,司玉琢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大連海運學院(大連海事大學前身),但只有海商法這門課沒到5分。沒想到,畢業的時候,學校硬是讓他留校教海商法。

當時,我國面臨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航運經濟發展困難,沒有屬於自己的海事法院和海商法來保障權益,用荒蕪的土地來形容當時我國海商法的狀況並不過分。在這種形勢下,老一代海商法學者黃廷樞、魏文達教授,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勇敢地成為第一代“墾荒者”。而之後在這個開墾了的土地上搭建海商法平臺的歷史任務,就自然地落在司玉琢這一代人肩上。司玉琢沒有推辭,毅然決定留校任教。

從1973年到1977年,大學停止招生,司玉琢隨天津遠洋公司“金沙輪”航行辦駕駛員培訓班,對學員進行航海及海商法相關知識的培訓。4年多的時間,在完成培訓任務的同時,司玉琢也增加了海上實踐知識,這為他後來深入鑽研海商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實踐基礎。

1980年,司玉琢赴挪威航運科學院深造,深入研究了挪威等北歐國家的海商法、保險法等法律制度,以及相關管理和業務知識。

求學期間,司玉琢完成了論文《論提單責任基礎的重大變革》,經修改後刊登在1984年《中國國際法年刊》。這是他在海商法領域的處女作,是他專攻海商法的新起點。

起草我國第一部海商法

1949年以後,隨著遠洋船隊壯大,貿易增多,摩擦也接踵而來。“每次遇到糾紛,講究的是用法律說話,但我們的法律跟不上。”司玉琢心裡著急。

1981年,交通部牽頭制定新中國第一部海商法,司玉琢成為主要起草人之一。海商法是一個專業性、技術性、涉外性非常強的學科領域,極具複雜性。“現在我國有十一個海事法院,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案子在受理,有著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但在當時,我們沒有多少經驗,只能藉助國際公約。”回憶起當年的情形,司玉琢感觸頗深。

“該法歷時40年,凝聚了幾代人的心血。我是從1981年恢復起草時參與進去的,前後也經歷了11年。”司玉琢和同仁們一筆一畫,用鋼筆起草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部海商法。

278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字字錘鍊。1992年11月7日,全國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正式審議通過。

有了自己的法律,才有了說話的底氣。2002年至2008年,聯合國貿法會制定與研討《鹿特丹規則》時,司玉琢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專家組成員,會議期間積極發出中國聲音,為了聽取中國代表團的觀點,2004年第十三屆聯合國貿法會第三工作組紐約會議專門推遲了會議議程,因為中國代表團未獲得簽證沒能參加此次會議。中國在國際海商法界的地位日益重要,請日本人給中國人起草海商法、讓歐洲人為亞太地區擬定《海商法立法指南》的時代再也不會重現。不僅如此,如今我們中國海商法人也可以為世界起草《北京草案》了。巨大轉變的背後是幾代中國海商法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堅守。

目前,隨著我國海洋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司玉琢結合建設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建設、完善面向海洋的法律體系(海法體系)和創建海法學學科的海法理念。“這是我這一生中最後想做而來不及做完的事情。”司玉琢說,當前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形勢日益嚴峻,為實現海洋強國、海運強國戰略,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海洋法治之路,承擔起引領世界的大國擔當。唯如此,存在於西方百餘年之久的國際海事立法與司法中心,才有可能伴隨著國際航運中心的東移而轉向東方;唯如此,“海洋強國”的夢想才會變為現實。

為高等航海教育插上翱翔的翅膀

在推動我國海事法制建設的同時,司玉琢也非常重視推動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發展。

“1984年,我與時任大連海運學院院長周光庭探討航海類專業教學質量問題時,碰撞出一個火花:要提高航海類專業的教學質量,需要給它安上兩個‘翅膀’,一個是航運管理,一個是海商法。”司玉琢回憶說,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遠洋運輸的蓬勃發展,海事法制的建設和完善顯得愈發迫切和重要。

“翅膀理念”很快起飛。1985年,大連海運學院順應國家發展需要,設立了“國際海事(法律)專業”(海商法專業前身)之後,1986年恢復“航運管理專業”,自此為國家培育了源源不斷的海事、航運領域專業人才。

最初,這對“翅膀”的羽翼並不豐滿。1984年建系初期,甚至要借用其他學院的辦公室。直到1990年,當初的“翅膀”變成了“一隻鳥”——海商法專業獨立出來,成立了國際海事法律系。1998年,“一隻鳥”又變成了“一群鳥”——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成立。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建設,大連海事大學海商法專業已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在國際享有盛譽。

1991年,司玉琢以大連海運學院最後一任院長、大連海事大學第一任校長的身份,帶領學校開始了新一輪的綜合改革,推動我國高等航海教育的發展。

在司玉琢的主導下,大連海事大學大膽推行靈活的用人、引智機制,重新調整了學科專業佈局;指導海上專業通過了國際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使畢業生有了國際認可的通行證,這在我國高校中尚屬首次。

經過20年的211工程建設,大連海事大學面向海洋的學科佈局基本形成,如今的建設目標是計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海事大學,擁有若干世界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在世界海事教育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現在司玉琢和團隊正在著手進行《海商法》的修訂工作,以適應海運強國建設的需要。他一生醉心我國海商法事業的發展,一如起伏的海浪,層層推進,從不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