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花杆,別樣的淵源,別樣的風彩(上)——隴南社火遊藝之九十二

跑花杆,別樣的淵源,別樣的風彩(上)——隴南社火遊藝之九十二

在禮縣紅河鎮一帶民間,有一種獨特的跑花杆表演藝術,不論在春節社火場上,還是平時節慶活動中,著實讓人耳目一新。

紅河花杆舞源於民間祭祀活動。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任用趙國大王趙嘉為理廉官,其兒子趙公輔才能超群,亦被委以重任。趙公輔治理西戌之地,重教化而輕徭賦,對羌戌採取懷柔之策,受到了民眾的擁戴,被尊為“趙王”。同時,他不但是西垂行政長官,而且還是秦先祖西陵墓地的守護官。

秦趙淵源深厚。趙公輔後代人才輩出,其八世裔孫趙壹曾任“漢陽郡計吏”,文才過人。他死後,後人為了紀念他,將桃條、爆竹等驅邪物製作成花杆,用於歌舞祭祀活動。隨著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逐漸演變成了現在民間社火活動中的一個表演藝術。

跑花杆,別樣的淵源,別樣的風彩(上)——隴南社火遊藝之九十二

早期花杆製作極其簡陋,其實質重在於祭祀、祈祝性。花杆一般長約三米,外塗五色或彩紙裝飾。根據需要,將一端併攏紮緊,另一端任其分開,五人組合用四根花杆,七人組合用六根花杆,九人組合則用八根花杆。花杆講求輕便,柔韌度越高越好,開合自如,便於表演。

表演花杆舞,演角有男也有女,服飾緊跟時代在變。起先,男角著緊身武士服,清秀幹練;女角服飾鮮豔,美麗動人。如今,幾經演變,女演角打扮得花枝招展,如同天女下凡似的,一式的著裝,更加亮眼醒目,絢麗多彩。

跑花杆,別樣的淵源,別樣的風彩(上)——隴南社火遊藝之九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