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词宗——鄱阳人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其父姜噩曾任汉阳县官,姜夔自幼跟随着父亲寓居汉阳,后来父亲在任上去世,他便依靠姐姐居住在汉川山阳村,直至青年时期后走上了一路飘泊的布衣文人生涯。他一生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个时期,行迹遍布赣、鄂、湘、浙、皖等地。

宋朝词宗——鄱阳人姜夔


姜夔一生都是个布衣平民,却襟怀坦荡,洁身自好,才情绝伦,气质脱俗。他体貌看似文弱,笔下的文采却力比千钧。

姜夔词在宋词中影响深远,艺术地位很高。他的词作既有唐诗之神韵,又兼得宋诗之雅意。姜夔在传统的婉约、豪放两派之外,另创“清刚”风格。在南宋词坛上,他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是“清刚”一派的开山鼻祖。

姜夔以词家手法入诗,他的诗既有别于“气象万千”的盛唐绝句,又有别于“境实意露”的中唐绝句,同时在设意、内涵、格调方面还具有江西诗派的“重格写意”特征。他的《白石道人诗说》是一部重要的诗学著作,在江西诗论风靡一时之后,《沧浪诗话》流行之前,从他的诗话中可以见到当时诗论转变的痕迹。

姜夔还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并以杰出的音乐成就载入《宋史·乐志》。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被视为“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 。他的自度曲,曲调与词情协调融洽,声情俱美,如敲金戛玉。既丰富了词调,也对词乐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现存的十七首自度曲,都在旁边详细注明了音谱,成为了后世研究宋代词乐的珍贵资料。

姜夔身处偏安一隅的南宋中叶,从未当官进爵,一直倚人为生,也不像陶潜那样有几亩薄地可以自食其力,更不可能像士大夫那样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主张,但他却始终关心国运民生,他的那些感叹朝廷只求苟和、心系恢复故国的诗词作品虽不像稼轩那样豪放,但却独具特色,有着“黍离之悲”的代表词作《扬州慢》就抒发得含蓄深沉、沉郁悲凉。

宋朝词宗——鄱阳人姜夔


一生漂泊且郁郁不得志的姜夔,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当时或稍后的词人史达祖、周密、张炎等人,大都可以划入姜夔一派,有的也受到姜夔的很深影响。清初至清中叶,朱彝尊、厉鹗等浙派词人更是将姜夔推崇到一个极高的地位。

宋朝词宗——鄱阳人姜夔


二十世纪80年代,国际天文学会决定以15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命名水星环形山,姜夔作为杰出的诗人、音乐家、书法家、文艺理论家入选,他的英名因此闪耀在永恒的星空。仰望茫茫星空,作为鄱阳人,我们为世界文化名人姜夔感到无比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