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古人別具一格的轟趴形式,比現代趴體更嗨

簡介:《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此畫繪寫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韓府夜宴過程,即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

《韓熙載夜宴圖》——古人別具一格的轟趴形式,比現代趴體更嗨

《韓熙載夜宴圖》第二段 觀舞篇

亮點一:畫面中的主角舞伎王屋山正跳著“六么舞”, 唐代流行的舞蹈分健舞與軟舞兩大類,六么舞是當時最流行的軟舞。王國維《唐宋大麴考》引《陳氏樂書》,具體記載了六么舞特徵是“但以手袖為容,踏足為節。”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楊柳枝詞》中形容“六么水調家家唱”,指出了當時流行的情景,然此舞蹈後來逐漸失傳了。

《全唐詩》“李群玉《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詩”,其一雲:“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越豔罷前溪,吳姬停白紵。”其二雲:“慢態不能窮,繁枝曲向終。低迴蓮破浪,凌亂雪縈風。墜珥時流盼,修裾欲遡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形象地描繪了六么舞的動人舞姿。

亮點二:畫面中出現的一位僧人可以說和整個環境顯得格格不入。據史料記載 , 在 “ 觀舞” 中出現的僧人應該是韓熙載的朋友德明和尚。 畫中的德明和尚低著頭、背過身去,似乎因為出現在這種場合顯得侷促不安。其實不然,德明和尚作為韓熙載過從甚密的朋友 , 對韓應該是有所瞭解的 , 也就是說他對歡宴的各種場面應該是有心理準備的。

《韓熙載夜宴圖》——古人別具一格的轟趴形式,比現代趴體更嗨

《韓熙載夜宴圖》第一段 獨奏篇

亮點三:畫面中的李姬正在演奏琵琶, 據傳,“公元4世紀中,四弦、四柱、梨形音響,演奏姿 勢琵琶橫置,用撥子彈奏的曲項琵琶,由波斯經天竺隨《天竺樂》傳入我國北方。至遲在5世紀初已傳入我國南方”。唐代的琵琶演奏,琴身為橫抱,琴頭略微朝下,而從五代十國時期的琵琶演奏圖像中卻發現,演奏者在抱琴時,琴頭較以前略微抬高 ,用撥彈奏,琴頸上有相無品,圖中李姬的彈奏形態正是應證了這一點。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轟趴畫面可以說不輸現代的形式,顧閎中用其獨特的手法描繪出韓府的夜宴的情景,將《韓熙載夜宴圖》巧妙的分為五部分,每部分間既獨立又連貫。在唐與後世的技法中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此畫在美術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筆重彩的最高水平。

(圖片、文字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