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墨的发展历程,墨锭和墨汁区别

墨在中国书法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墨,书法、国画艺术或许压根儿也不会存在了。自从出现的了墨,中国的文字史、书法史、艺术史上几乎都有它的影子。如同书法本身,除了自身独立的艺术价值外,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史。墨和笔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


文房四宝:墨的发展历程,墨锭和墨汁区别

陶片上清晰可见"祀"字

墨汁的诞生历史上已经无据可查了,但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至少在,就已经有墨的出现。殷商时期的这片陶片上历历在目的"祀"字,就是最好的证明。只是那时候的墨是何而制,是暂无可知的。也有古籍记载说墨为西周刑夷以锅灰和水混合而成,之后又进行了改进,出现所谓的"形夷墨"。至少可知墨的出现至少也有个四千年了,再往前就得等以后出土或以科技鉴别,或许其历史会更长。

文房四宝:墨的发展历程,墨锭和墨汁区别

墨锭上金粉描边

秦汉时期,墨已经以墨锭的形式广为使用了。当然这时候的墨锭,是以松烟、桐煤为原料,比起锅灰纯度要更高,相信效果也好的不止一点点。三国时期的韦诞著有《合墨法》,可见当时制墨已经上升到技术层面,开始追求墨的品质、效果了。值得一提的是,直到魏晋时期,墨锭的形状还是小的丸状,因为当时技术,对于胶的调配还是一个难题,不能够很好的定型,也导致研磨其实并不方便,或许书童的出现也和此有不小的关系。之后的发展便依旧是以松烟、油烟为原材料,只是在魏晋这个文化璀璨的时代得以推动,特别是在胶质配比方面得到了改进,也让墨的形态得到发展,也是墨锭发展的重要时期,随后进入到隋唐时期,墨锭的需求更是得以重视,出现了「官墨」,在盛唐的时代背景下,对墨的需求也是日趋增加,无论从墨的颜色、种类、品质、大小、用途都开始有了具体划分,而徽墨也在这个时代逐渐树立了自身地位。

文房四宝:墨的发展历程,墨锭和墨汁区别

金粉上色

转眼到了宋代后,墨锭开始着重在了技术工艺进行突破,以更加繁琐,原料配比,造型加工,都是有了更大的提升,也是这个时代墨锭开始加入香料。因为墨锭用量巨大,松树也越发稀缺,这也使油烟墨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必然。之后几个朝代到如今,墨锭的发展基本没有太多发展。这里让我想起,据说清末所说的药墨治慈禧的故事,或也侧面反应药墨的技术当时已经是成熟的,当然墨锭中含有的各类名贵材料,的确让人提神醒脑,但药用的真实效果如何,仍待查证。

文房四宝:墨的发展历程,墨锭和墨汁区别

制墨场景

至于书法墨汁「液体墨」的出现(不是钢笔墨汁或是其他墨汁),我翻阅了各类资料基本并未提及,基本是一笔带过,这个是让我颇为遗憾的,无论是中国产还是日本产,貌似都很自然的忽略了这个问题,只能大致定在近现代时期。当然液体墨的出现是应时代变迁而出现,的确让当代书家提供了不少便利。就我而言,研墨是种精神象征,静心之方法,闲时好做之事,如果心不闲做这件事,其实真的很恼人。从实际出发,写大字时还是液体墨最佳,方便快捷。用墨是根据情况而定,小字而言研墨是最好的选择。

文房四宝:墨的发展历程,墨锭和墨汁区别

说说墨锭和墨汁的问题吧,很多初学或一段时间的朋友会觉得说墨还需要选择吗?墨汁墨锭有区别吗?

答案肯定是需要选择的,也是有区别的。首先说墨锭吧,从我自己使用的情况来说,墨锭研墨出的墨色层次更丰富,深浅度过度自然,可能墨和水的融合性比较好的缘故,例如小字在生宣上使用,如研的是淡墨也相比较液体墨加水的散晕程度更小,虽然浅,但是有层次。液体墨加水调出,大部分时候都需很难调匀称。当然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你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研墨上,这里特别指中、大字,可能蘸墨一下就把之前辛苦研的墨吸完,当然有书童的朋友当我没说。(用研墨机器人的,还不如用液体墨)

文房四宝:墨的发展历程,墨锭和墨汁区别

其次就是液体墨,最大的优点肯定是方便快捷,这一点适用于各类高中低档液体墨。然后就是所谓的效果,这个就和档次完全挂钩了,常见的肯定是一得阁、红星这类国产大佬出品,当然像日本的墨运堂、吴竹、开明这些。还有一波小众的、定制的、贴牌的。情况各自不同,每个人感受也不同,这里不做推荐和测评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液体墨中有分「含胶」和「不含胶」,不得不说这方面日本是做的很有标准体系的,国内的产家相对没那么细腻,提到这点只是觉得"吾本大国,尔皆效之,今不见昔之辉煌,甚哀。"所谓匠心原本就是中国几千年之精神体现,今人更当拾遗。

文房四宝:墨的发展历程,墨锭和墨汁区别

关于墨锭的选择,待整理出相关内容,会另出一期,请关注!以上便是本期内容,或是讲述不全面,但仍希望对喜欢书法的朋友有启发,如果您喜欢请您关注我们,给予我们收藏点赞转发,并且留下您的看法想法,我们一起讨论,共同进步。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