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執筆:鄒漢玲

定稿:蘇子後

如今教育已經不止是“從娃娃抓起”,而是“從胎寶寶抓起”,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從小就領先同齡人,會在孕期就安排各種胎教課程。不光是現代人們有這種想法,就連古代女性懷孕後,也會注重胎教,尤其是一些名門望族。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古代婦女懷孕後是怎樣做胎教的?

實際上在我國很多古代書籍著作中都有提到胎教對於胎兒成長髮展的重要作用,並給出了具體內容。與現代胎教方式(音樂胎教、光線胎教、撫摸胎教等)不同,古代婦女進行的胎教更多是集中在生活起居以及精神上。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一:生活起居上

《列女傳》: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

古代胎教第一人是一代明君周文王的母親太任,西漢劉向《列女傳》講到太任懷周文王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就算是“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也依舊明聖聰慧,太任也因此被稱為“聖母”,這就是成功的胎教。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劉向最後總結: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bì),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 目不視邪色, 耳不聽淫聲, 夜則令瞽(gǔ,本義為瞎眼)誦詩, 道正事。 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起居上,女性懷孕的時候要避免側躺睡(避免壓迫胎兒),不能坐在座位邊緣(避免摔下),不能只用一隻腳站立(避免重心不穩摔倒);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飲食上,不能吃味道奇怪的食物,不能吃形狀不端正的食物,吃飯時不能坐不端正的座席;

生活上,不能看太過偏門的顏色(青、赤、黃、白、黑為正色,其餘間色成為邪色),耳朵不聽淫靡的聲音,晚上要讓盲人為自己朗讀詩詞,講述符合正道的故事。

堅持上面這些事情,生下來的孩子才能夠舉止端莊、才能品德超越平常人。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史記》:口不出穢言,食不進異味

同樣在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當中,也有對太任懷周文王時的胎教有所記錄,書中記載:“太任有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穢言,食不進異(辛、辣、苦、澀)味”。

除了《列女傳》中講到的不看偏門顏色,不聽淫靡之音,還提到不講汙言穢語,吃飯時不吃辛辣苦澀的食物。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這表明古代婦女孕期的禁忌與現代已有很多重合之處,在飲食起居以及生活上都有很多約束,讓孩子尚未出生時就處於一種良好的氛圍當中。

二:精神上

除了在日常生活起居飲食上進行胎教,善於觀察的古人們也早已經發現母親的心理狀況對胎兒發育有重大影響。統胎教學說中最開始、最具有重要地位的“外象內感”論就印證他們的觀點。

《諸病源候論》: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

隋代醫學家巢元方在自己的著作《諸病源候論》中指出:“妊娠三月始胎”,當此之時,“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意思是在早期胎兒形體和精神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會隨著外部事物的影響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因此,懷孕女性心理變化實際上對胎兒來說也是一種外界變化同樣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

《列女傳》: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

劉向同樣在《列女傳》中提到: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

意思是女性懷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對人事物的感觀和想法,如果心懷善意,豁達開朗,那麼生下的孩子就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如果心懷惡念,充斥不好的想法,孩子生下來就會變得邪惡。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因為人的本性是和萬物相通的,孩子的性情脾氣與容貌都是母親與萬物相同相感的結果。

因此那時的人們認為,孕婦自身的心情與思想對胎兒的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懷孕時女性應該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胎兒受到一些不良影響。

古人的傳統的胎教觀念其實就是現代胎教觀念的基礎,他們對於胎教的重視一直延伸至今,成為代代相傳的育兒觀。

古代名門望族是如何胎教的?有兩點比現代人想得更長遠,值得借鑑

對於胎兒來說,無論是自身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還是刺激大腦的活動,都是通過母體獲取的,胎寶寶生活的環境就是母體子宮環境,他對外界事物的感知源於母體精神狀態的變化。因此古今醫學家都要求女性孕期不僅要保證生理健康,還要注意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