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下」字爲什麼寫成三個點?

夏梓琪


在草書書法裡,“下”字三個點的寫法是一步一步演變過來的,最終形成的大家共同認可的一個寫法,其實“下”字最簡單的寫法是在甲骨文裡,由兩橫組成,一橫在上,一橫在下,表示下,這是一個表意的漢字,入下圖:



甲骨文裡的“下”字

從甲骨文裡的這個“下”字也可以看出,所謂的漢字越來越簡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很多字相對於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越寫越複雜了。

到了小篆時期,“下”字果然比以前更復雜了,多了一個豎,這個豎應該是用來表示方向的。如下圖:


秦朝丞相李斯《嶧山碑》裡的“下”在甲骨文兩橫的基礎上,加了一豎表示方向。

後來這種寫法就一直延續了下來,一直到隸書、楷書、行書都是這種寫法,由橫、豎、點三筆組成。如圖:

漢代著名隸書經典《史晨碑》裡的下字。

只有草書和其它幾種書體的寫法不一樣,草書省略了那一筆豎畫,把豎畫省略成了一點,兩個橫畫也省略成了2個點,這樣就成了3個點。

一點在上代表長橫,兩點在下代表短橫和豎,它的演變過程如下圖:

1、先是有了連筆

2、連筆的中間部分開始變的很細


3、完全簡化成三個點

那麼好了,下面我再貼一張草字,你來猜一猜這個草書符號是什麼字?

如下圖:
同意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草書的“下”字為什麼寫成三個點呢?這是已經約定俗成了的草書符號。至於為什麼會寫成這樣,詳細說書法的演變過程會有點複雜,下面我用幾張圖來清晰地展示說明“下”字草書的演變形成過程,希望看了能夠明白。


1、隸書的“下”字

2、楷書的“下”字

3、行書的“行”字


4、草書的“下”字





從以上逐漸的變化過程,可以瞭解到“下”字草書的演變過程,到目前,三點的寫法成為“下”字的標準草書符合,約定俗成了。

當然,以上只是小編選取的幾個圖片樣本進行說明,真實的歷史演變過程比這個複雜的多。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漫漫書法路,加我不孤獨!

歡迎書法同道關注“麓風軒”,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麓風軒



曹,為什麼草書這樣寫?



甚,草書為什麼這麼寫?



叔,為什麼這麼寫。



卿,為什麼這麼寫。



鄉(鄉),為什麼又這麼寫。


金廣1


因為這是草書簡省筆畫,代筆的一種!橫用點代替!其實所有的橫豎都是由許多點組合連成的!草書寫字可以轉化,簡省,挪位,調換!主要也是毛筆的特性和漢字的結構造成的!筆軟則奇怪生焉!不必長篇大論,就此打住!




上與下是相對應的,上字上兩點,下一點。下字上一點,下兩點。草書分為章草,今草(也叫小草)和狂草。章草由隸書而出。今草書寫法,是從楷書中刪減筆畫而得來。至於下字為什麼要寫成上一點,下兩點,還不能有明確的說法。也不必去較勁。知道它的寫法就可以了。除非你的工作是做文字研究的,一定要弄得水落石出不可。



記住一個原則:草書的書寫是有嚴格的規則規定的。楷書中多一橫少一點的別人還能認得出來。而草書若是由著性子不按規矩亂寫的話,就恐怕寫完後自己能不能認全,都是問題了。




子衿tjk


我們先看下王羲之行書“下”的寫法:

我們再看下其他書家行書“下”的寫法:

我們先看下王羲之草書“下”的寫法:

我們再看下其他書家書書“下”的寫法:

從上圖“下”字行書到草書可以看出,“下”字寫成三點是將本來的三個筆畫作了簡省,全部以點代替了原來的橫豎點。之所以發展成以三點代替“下”字作草書寫,是書法家長期以來的一種俗成約定,也是長期書法演變的結果。而“上”字剛好與“下”字草書寫法相反,二點在上面為“上”字。


五美軒


草書書體的演變歷史傳承中的約定俗成。

趙孟頫六體千字文中的“下”


從左到右依次草書、楷書、章草、隸書、小篆、大篆

草書書體的出現與其他書體的時間順序

大篆—小篆—隸書—(漢簡)—章草—草書(今草、小草)—狂草(大草)

草書橫長則氣斷,為了氣韻連貫性,演變過程中“橫”畫會有以“點”或“短橫”或“斜寫”代替。

比如:“愛”和“武”就和篆書很有關係

趙孟頫六體千字文中的“愛”


趙孟頫六體千字文中的“武”


注:楷書的出現普遍認為晚於草書,行書再晚,大草最晚。


清揚有儀


方便寫唄!附上一幅圖文並茂的“新作”嘻嘻……歡迎拍磚!



吾起名


草書“下”字為什麼寫成三個點,始作俑者是一代宗師王羲之!分析是連筆演化而成。附上《中華書法大字典》的截圖,看後即會理解一些。



任延梅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