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只有醫生知道的——胎教真相!準爸準媽不能錯過的深度好文!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胎教是根據胎兒各感覺器官發育成長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積極主動地給予胎兒適當、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兒建立起條件反射,進而促進其大腦機能、軀體運動機能、感覺機能及神經系統機能的成熟。

但是,胎兒是否有學習行為?這種學習行為是指條件反射的建立嗎?胎兒是否存在意識?在孕婦體外給胎兒的一些刺激,如光照、音樂、語言、觸摸、拍打等,給孩子進行這些刺激究竟是胎教還是干擾胎兒正常的宮內生活?

雖然說胎兒4個月可以感知聲音,6~7個月聽力感受器發育成熟,可以分辨一些聲音,但是他並不明白這些聲音的意義,只能說是一種聲音的刺激。而且這些聲音也是通過骨傳導獲得的,胎兒只能被動地接受聲音,因此談不上胎兒有主動學習行為。意識是人的頭腦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所以胎兒更談不上有意識了。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論證證明胎兒有學習行為。

從視覺系統的發育看光照胎教

(1)胎兒視覺系統的發育過程

通過視覺系統,人能夠感知外界的各種事物和屬性,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各種信息。也就是說,人類將外界的物象通過光的作用,經過眼睛晶狀體的折射,將物象投影到眼睛的視網膜上,然後視神經將這個投影傳遞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經過視覺中樞處理後形成知覺,以辨認物象的外貌和所處的空間,及該物在外形和空間上的改變。腦部將眼睛接收到的物象信息分析出4類主要資料:物象的空間、色彩、形狀及動態。有了這些資料,我們可辨認外物,才知道這個物象是什麼,並對此作出及時和適當的反應。嬰兒時期,孩子所獲得的信息90%是通過視覺系統獲得的。

人的眼睛發育起始於胚胎第4周,在胚胎第7周開始形成上下眼瞼,孕第10周出現連接眼球和大腦的視神經,孕16周時胎兒開始對光亮十分敏感,當手電筒的亮光照射母親的腹部並穿透子宮壁時,胎心加快並隨著手電筒的開啟和閉合而發生變化。在孕16~20周時,胎兒眼睛的內部結構開始逐漸形成,分化成視網膜、血管膜、纖維膜、晶狀體、玻璃體和眼神經等結構。到孕24週末,胎兒的眼睛開始睜開,可以在黑暗中一開一合,眼睛的閉合和睜開動作逐漸活躍起來。孕28週末開始有視覺,具有了視覺反應能力。

(2)光照對於胎兒的視覺系統發育以及視覺反應能力的提高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子宮內是黑暗的,胎兒的眼睛即使能夠在黑暗中睜開或閉合,但沒有可觀看的信息,也就談不上視覺神經通路的應用,也就產生不了視覺。因此,光照胎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給予胎兒光照刺激不僅對胎兒視覺的形成毫無意義,而且會使得胎心跳動加快,人為地干擾了胎兒的平靜生活。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頻繁的光刺激容易引起胎兒的激惹反應,讓胎兒對光過度敏感。這種光照對於胎兒和他生活的子宮環境來說,實際上就是一種光汙染。因此,這種光照刺激不但可能影響胎兒的睡眠質量和生長髮育,而且由於有的手電筒光譜中的紅光屬於長波光線,還可能對胎兒的眼部造成一定的傷害。

只有醫生知道的——胎教真相!準爸準媽不能錯過的深度好文!

從聽覺系統的發育看音樂、語言胎教

(1)胎兒聽覺系統的發育過程

在胚胎第8周,聽覺器官開始發育;4個月的胎兒即可對外界的聲音有所感知,而且胎兒得到的聲音特別豐富,凡是能透過身體的聲音,胎兒都可以感覺到,這是因為人體的血液、體液等液體傳遞聲波的能力比空氣強得多。這些聲音信息不斷刺激胎兒的聽覺器官,並促進其發育。胎兒6~7個月時聽覺感受器已經基本成熟,

具備了聽力,且聽覺迅速敏銳起來。他會把頭轉向某一個聲源,而且還能分辨各種聲音,能辨出音調的高低強弱並對此有敏感反應。聽覺器官至大腦中樞的神經通路,除丘腦皮質外,均在孕36周以前完成髓鞘化。同時,胎兒對宮外聲音也開始產生喜歡或者討厭的行為反應,例如,噪聲可以引起胎兒眨眼或者驚跳。以後隨著胎齡的增長,外界聲音可以引起或中止胎兒正在進行的運動,如張口等細微的反應。但如果環境不安靜,胎兒耳道中有大量胎脂,飢餓或正處於機敏狀態,外界的噪聲常不能引起上述的反應。

對胎兒最有吸引力的是媽媽的聲音。胎兒平時在子宮裡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媽媽腹主動脈的搏動聲、媽媽的心跳音、血管內血液流動的聲音、媽媽的腸鳴音以及媽媽的說話聲,胎兒會在醒著的大部分時間裡傾聽這種特殊的音樂。

(2)音樂對胎兒來說只是一個單純的物理聲波

國內醫學超聲界的著名專家、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的牛鳳岐教授一直關注聲波醫用的安全有效性問題。牛鳳岐教授認為,聲波是一種機械波或稱應力波,是機械振動在物質中的傳播。目前所謂的音樂胎教,其實質是將聲波作用於胎兒,胎兒不能分辨出所接收到的究竟是樂音還是噪聲,音樂對胎兒來說只不過是一種機械干擾。從專業上講,音樂胎教屬於醫學干預,是人為地影響胎兒成長髮育的一種行為。

相隔一定距離對著孕婦播放音樂時,因為人體組織和空氣的聲阻抗相差很多,聲波撞在孕婦的腹壁上,大部分會被反射回去,進入體內的聲音很小。媽媽體內的噪聲(心跳、腸鳴音和腹主動脈血流聲音)有時竟可達到85分貝,因此有可能淹沒從體外到達體內的大部分聲音。而且在羊水的浸泡下,胎兒不可能以耳聽聲,主要靠骨傳導來完成對聲音的感覺。聲音經過孕婦腹壁的吸收衰減,頻譜發生改變之後,胎兒所接收到的也不是原來的音樂了,而只是一個單純的物理聲波,也就失去了音樂胎教的意義。

目前胎兒醫學研究認為,聲音傳到子宮,100Hz~200Hz聲音基本上是不失真的,超過2000Hz或80分貝將有損胎兒的聽力神經,造成胎兒聽覺敏感性降低。若聲音再大就稱之為噪聲,胎兒會發生痙攣性的胎動。在沒有儀器幫助的情況下,人很難通過聽力辨別音量。現在所謂的給胎兒聽音樂的胎教方法,並沒有依據表明胎兒可以感受得到。目前我們還沒有依據證明,聲音通過孕婦的腹壁進入胎兒耳朵的聲音有多強,胎兒的聽覺是否能耐受這樣的聲音強度。孕婦根本就沒有辦法掌握胎兒所聽到的音樂的音量,如果胎教音樂不合格,或者使用方法不當,它很可能成為有害的噪聲。對胎兒造成易干擾和易激惹性,甚至可能對孩子的聽力造成一定的傷害,使得胎兒的聽力閾值下降,引起胎兒對一個音量比原來低的聲音更加敏感。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不恰當的聲音刺激造成胎兒神經高度緊張,對聲音高度異常敏感所致,而不是一些熱衷於聲音胎教的人認為由於聲音胎教的作用,使胎兒變得更加伶俐了。

TIPS:一些熱衷於胎教的人認為,在做音樂胎教時,孕婦感到胎兒活躍起來,胎動明顯增多,是胎兒“聞樂起舞”,其實有可能是胎兒對此聲音高度敏感而發生的激惹現象。因為胎兒在不到這個閾值時就開始興奮,會造成胎兒過於敏感,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敏感的狀況,實際上是對胎兒的一種損傷。

音樂胎教的可行性以及數據是否安全、可信,目前還沒有被任何科研機構認定。同時市場上的一些胎教光碟,合格與否也還沒有一個權威性機構來作一個科學的判斷。因此不能盲目肯定音樂胎教對胎兒的作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哥頓·肖也認為:“雖然胎兒能聽到外界的聲音(包括音樂),並且可用動作來回應,但是我們並不能確認他是喜歡還是討厭。”

從觸覺系統的發育看撫摸、拍打胎教

(1)胎兒觸覺系統的發育過程

胎兒的觸覺出現得早,甚至早於感覺功能中最為發達的聽覺。這是因為黑暗的宮內環境限制了視力的發展,所以胎兒的觸覺和聽覺相比視覺就更為發達。觸覺是輕微的刺激興奮了皮膚淺層的觸覺感受器引起的感覺;壓覺是較強的機械刺激導致深部組織變形時引起的感覺,兩者在性質上類似,所以統稱為感知覺系統。

胚胎第6周形成皮膚,且具有了感覺,胎兒能夠扭動頭部、四肢和身體。胎兒10周皮膚出現壓覺和觸覺,4~5個月胎兒的觸覺與1歲的孩子相當。

當母親的手在腹部觸摸到胎兒的臉時,他會作出皺眉、眯眼等動作。尤其在妊娠最後幾周,由於胎兒日益增大,充滿了整個子宮,羊水減少,導致胎兒的皮膚緊貼著子宮壁。這時,孕母用手撫摸胎兒會引起胎兒的反應。如果在腹部稍微施加一些壓力,胎兒立刻就會伸出小手或者小腳回敬一下。當接觸到胎兒的手心時,他馬上就能握緊拳頭作出反應,而接觸到胎兒的嘴唇時,他又會噘起小嘴作出吮吸反應。

TIPS:早教專家劉澤倫教授指出:“有感覺不等於有知覺,知覺是建立在感覺基礎上的,是出生以後才建立的。”

(2)過度刺激胎動可能造成臍帶繞頸

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甚至大小便也是在睡眠的過程中完成的。在胎兒第五個月時媽媽開始感受到胎動,胎動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伸手、踢腿或者翻身撞擊子宮壁造成的,但是出現胎動並不表明胎兒是處於清醒狀態,也有可能是伸伸懶腰,變換一下體位繼續睡覺。當然,也有可能是在遊戲。

胎兒在一天之中,胎動有兩個活躍高峰,一次是在上午7~9點,一次是在晚上11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其他時間,尤其是清晨,胎動相對較少。大致的規律是每小時在3~5次,每12小時胎動在30~40次。如果胎動減少,說明孩子可能缺氧;如果胎動過於頻繁,說明缺氧或者過於敏感,應該及時去醫院診治。

一些主張胎教的人建議孕20周開始進行觸摸、拍打胎教,並提出這種胎教應該在胎兒清醒的時候進行,每天進行2~3次,每次2分鐘。但是我們無法判斷胎兒胎動時是在清醒狀態還是處於變換體態繼續睡眠的狀態中,另外撫摸和拍打的力度多大才是給予胎兒良性的刺激而不至於引起胎兒不正常的躁動。否則這種胎教完全有可能干擾胎兒在宮內的正常生活規律,造成對胎兒的傷害,因為頻繁的刺激胎動有可能造成臍帶過緊、臍帶纏繞或者胎盤功能異常而危及胎兒的生命。

正如美國最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在他的著作《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中寫道的:“讓孩子清靜一點吧,他們不喜歡被打擾。子宮的最大好處就是避免了各種刺激。子宮裡黑暗、潮溼、溫暖,對胎兒來說,像防空洞一樣堅固,而且沒有外部世界的各種紛擾,非常安靜。這是胎兒早期大腦發育所需的最佳環境。”同時他還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證實這些產品(指胎教產品)對提高胎兒的大腦發育有絲毫幫助,而且也找不到任何相關效果檢測的雙盲隨機試驗;更沒有任何有力證據能說明胎教課程可以持久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並讓效果延續到高中階段。由此可見,胎兒大學和莫扎特效應都沒有通過科學的嚴格檢驗。”

人類種族繁衍進化的過程是經過千萬年的演變和優化選種的結果,形成了目前繁殖後代的一種所謂程序化的宮內發育的過程,我們為什麼非要打破和干擾這個人類優化的程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