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馬克斯最新投資備忘錄: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II

近日,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發佈了最新投資備忘錄,標題是《Nobody Knows II》(無人知曉)。

上一次使用這個備忘錄標題是在 2008 年 9 月 19 日,即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後兩天。當時市場動盪的情況,和現在類似。

以下是備忘錄全文。

霍華德·馬克斯最新投資備忘錄: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II

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II

此篇備忘錄寫於週日,想必大家都目睹了最近七天股市的恐慌行情。就在這週一,標普500已經上漲135點,漲幅達4.5%,創下歷史最大點數漲幅紀錄。與其考慮每天的市場漲跌(或降息),我通常更注重於分析當前的形勢,而非推薦買入或賣出。不管後面發生了什麼,看到這封信時,請想象你坐在週日下午的書桌前,聽聽我如何分析最近發生的事情。

我上次用“無人知曉”這個標題是在2008年9月19日,兩天前雷曼兄弟剛剛遞交破產申請。此時此刻,重提這個標題應該再合適不過了。

過去的幾周,我被無數次詢問關於新冠疫情及其影響的看法。結合一月的備忘錄《You Bet!》,我想我心裡已有了答案。你可能記得,我引用了大量Annie Duke在《Thinking in Bets》書中提到的關於決策制定的觀點。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一月備忘錄發佈以來我使用的最多的,是下面這條:

任何領域的專家都擁有相對於菜鳥的認知優勢,但是老手和新手都沒法準確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老手只是猜的更準罷了。

換句話說,我下面對於新冠疫情的一切說法,只是猜測。

以前,許多中國的朋友詢問我關於中國未來的看法,我都說:“你在這裡生活,而我不是。你為何問我?”首先我不是關於中國問題的專家,而且我相信國家的未來無法預測,尤其是中國這麼一個擁有獨特運行機制的國家。

對於中國的未來,我的觀點只是猜測。人們請教我的看法,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我是一個聰明和成功的投資家,而且我閱歷豐富。但這些不代表我樣樣精通,面面俱到。

回到新冠疫情本身,人們對這個剛出現不久的新事物知之甚少。在podcast上,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Mark Lipsitch對病毒的現狀與未來影響做出了自己的判斷。科學家們正在嘗試做出進一步詳實的推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的數據證明這些推論是正確的。因此,我一個門外漢也只是盲人摸象。

總的來說,現在有事實,有推論,有猜測,我們必須對此做出區分。對於病毒,我不覺得有人可以完美的回答以下問題:

病毒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和社區之間傳播?

開始出現沒有接觸過病患或疫情爆發地居民的人被檢測為陽性。

多少人會感染?

2月28日,WHO領導人提出:“已經將全球新冠疫情的傳播風險與影響係數提升至極高水平。”根據Lipsitch教授的觀點,新冠病毒將影響40%-70%的成年美國人。(我只是轉述觀點,不代表我認同。)

疫情會好轉嗎?

根據報告數據,中國新增案例數已經大幅下降。這有多少歸功於限制出行自由的舉措?其他國家也會出現同樣的下降趨勢嗎?有人說病毒會像流感那樣隨著天氣回暖消亡,這真的會發生嗎?

影響幾何?

目前為止,新冠病重率只有20%,病死率也只有2-3%。這個數字可以持續嗎?死亡的情況還會繼續集中在老弱病殘群體裡嗎?如果

Lipsitch是對的,將有一百萬美國人因此喪生。與此相反,全球醫療經濟學家、加州大學名譽教授Jamison提到:

美國擁有比中國更好的醫療系統,而且對此已有預警。我覺得美國爆發規模上千人的疫情概率不大。(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arch 2)

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學校與辦公室會關閉嗎?人們會被告知不能外出嗎?我們會像中國一樣點餐到家嗎?大型盛事會取消嗎?疫苗什麼時候出來?

對經濟影響幾何?

如果人們沒法像往常一樣出門工作,消費,用餐和旅遊,對GDP有怎樣的影響?式微的財富效應會怎樣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零GDP增長”意味著失去的一年,這是樂觀還是現實的預測?

市場反應如何?

因為市場的反應最終會歸因於經濟和情緒的波動,現在做出推斷還為時尚早。

我想強調上述討論並非旨在給出完整且權威的答案。相反,我想揭示的是其不確定的程度。如果這些事情並不可知,那麼想要精準推測病毒的影響只是徒勞。


1

經濟影響

在疫情早期,大洋彼岸的新冠病毒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大部分是間接的:

  • 顯然,因為工廠關閉,中國經濟會有大的下滑
  • 亞洲區域零售消費會下降
  • 對亞洲區域旅行的限制會嚴重影響旅遊業
  • 作為世界供應鏈重要的一環,中國的失速會帶來巨大影響

供應鏈停擺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缺少一個來自中國的小零部件便足以拖垮大型裝備的生產。重新尋找供應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且無法保證新供應商未來不會受疫情影響。

最近,疫情影響已經向亞洲以外的地區擴散並向美國逼近,而且在亞洲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區不斷擴大。

雀巢公司已要求超過 29 萬員工在 3 月 15 日前暫停國際商務旅行。幾家美國航空公司取消了飛往中國的航班,並免除了前往其他受影響目的地的乘客的改簽費。美國服裝和鞋類公司正面臨供應鏈延遲,這可能會導致春季產品短缺。由於中國暫停生產芭比娃娃和 Nerf 槍,這些玩具可能會缺貨。集裝箱船運營商已取消了洛杉磯港 4 月 1 日前的 40 個航次,主要涉及來自中國的船隻。

摘自3 月 2 日的《Wall Street Journal》

造成經濟影響的原因易於理解,正如大多數的經濟現象,其總體影響卻無法量化。考慮到這種情況下各種因素在不斷變化,其可量化程度可能更低。有多少預測者就有多少種預測:

標普全球(S&P Global)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的年增長率將從2019 年第四季度的 2.1%降至 1%,其中有 0.5 個百分點可歸因於新型冠狀病毒。就全年而言,影響將較為溫和,會使經濟增長放緩 0.1 或 0.2 個百分點,但這一預測的假定疫情主要影響美國以外地區。

摘自 3 月 2 日的 《Wall Street Journal》

全球健康經濟學家、舊金山加州大學名譽教授Jamison 先生表示,疫情仍然會導致美國的企業和學校關閉、交通網絡癱瘓,並使今年的經濟增長放緩0.5 個百分點。這足以讓經濟放緩,但不會導致經濟衰退或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收縮。他預計,此類事件的持續時間都不會超過幾個月,隨後經濟活動將大幅反彈。

摘自 3 月 2 日的 《Wall Street Journal》

北方信託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CarlTannenbaum 表示:“目前的各種因素都指向經濟活動中斷”。他補充道:“當前疫情發展事態的影響被低估了。一個月前市場推測一切將會很快結束,我認為目前這個推測並不正確,缺乏依據”。

摘自 3 月 2 日的 《Wall Street Journal》

自我實現的預期可能帶來實際的經濟風險: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預計經濟會變得更糟。Morning Consult 的消費者預期指數 (ICE) 自 2 月24 日以來已下跌 2.5%,目前為 112.9。決策者擔心消費者未來預期的下滑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預計未來幾個月經濟將收縮,他們更有可能推遲購買非必需消費品,而這反過來會拉低美國的總需求。

摘自3 月 1 日的《 Morning Consult》


2

投資者反應

過去7個交易日(2月20-28日)的市場暴跌充分反映了人們的消極預期。S&P500下跌432點,跌幅12.7%。如此大的跌幅意味著:

過去兩週美國市場經歷了史詩級別的崩盤。自1896年以來,發生這樣級別的暴跌的可能性僅為~0.1%;市場下跌和VIX波動率指數飆升的速度是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快的;而10年期美國國債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洪灝, 交銀國際,March 1)

短短几天,我們經歷了25年以來最大的股市崩盤之一,這包括了亞洲金融危機(1997),長期資本公司倒閉(1998),互聯網泡沫破裂(2001),會計醜聞(2002),金融危機(2008-2009),閃電崩盤(2010),歐債危機(2011),中國股市崩盤(2015),VIX事件(2018)。(Dean Curnutt, Macro Risk Advisors,March 1)

毫無疑問,新冠疫情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人們也對此做出反應。但是重點是:價格調整是否正確反映了基本面的惡化?

大多數人很容易認識到:

a)疫情十分危險;

b)疫情會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c)市場已經對此做出反應;

d)疫情走向無法知曉;所以我們應該賣出止損。

但上面所有都不是你賣出的理由。

這些主張反映了人們的悲觀預期,然而我們無法得知人們的悲觀情緒是合適的、不足的還是過度的。在On the Couch(2016年1月)這篇備忘錄中我寫道:

在現實世界裡,事物總是在“不錯”與“不差”中間來回擺動。但在投資世界裡,人們的認知常常搖擺於“完美無瑕”和“糟糕透頂”之間。

我想說的是,一個月前,人們還覺得宏觀經濟狀況可喜,但他們沒法想到一個負面導火索正等著他們,現在它來了。

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 首先,引發經濟衰退的導火索沒法預測。
  • 第二,人們不知道它會從哪兒冒出來,就像這次的新冠病毒一樣。
  • 第三,如果無法預見的導火索遇上樂觀情緒瀰漫的市場,其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在我們進入下一步討論前,我想指出市場反應中的一些不合理性:一些人把新冠疫情與911事件類比。鑑於後者是一個短期事件(一天),並不能作為這次疫情的最佳參照。

這次下跌幾乎血洗了所有的股票,如亞馬遜和谷歌也出現了與市場同樣的跌幅。但是他們很顯然不用依賴於線下客戶的光顧,按道理應該免疫於此次市場下跌,甚至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應該會受益於疫情的發酵。

作為避險資產,黃金也未能倖免。我尚未找到理由解釋為何黃金和股票雙雙回調下跌。

為了避險,人們瘋狂買入10年期國債,推高價格的同時把收益率壓到了1.1%。如果你仔細斟酌,這與我在10月提到的負利率問題無異。人們搶著購買未來10年收益率僅有1.1%的資產正是極度恐慌情緒的極佳演繹。

反觀S&P500卻有2%的分紅率外加6%的收益率(根據過去盈利預測)。我不是股票的鐵粉,但是我找不出購買如此低收益率10年期國債的理由。

最後我想提醒你,上文Dean Curnutt提到的25年以來一系列股市崩盤,每一次崩盤都是血流漂櫓,但之後的反彈總能給堅定的投資者以豐厚的回報。

大多數投資者的思維總是十分簡單:壞消息->價格下跌。

這確實是上週我們目睹的現實。但事情往往沒那麼簡單。真正的過程應該是:壞消息->壞情緒->價格下跌。如果情緒的惡化過於嚴重,那麼價格的下跌往往會過度反映基本面的惡化。


3

貨幣與財政政策

許多市場參與者指望在每次經濟下行時,央行和財政部都會出來救市。

例如:2月28日,美聯儲主席Powell

發佈申明:當前美國基本面穩健,但新冠疫情的發酵日益威脅到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我們正密切關注其發展與影響,並將採取合適的工具與措施支持經濟。話音剛落,期貨市場價格迅速反映央行將在3月18日利率下調50基點的預期。(RDQ Economics, February 28)

市場參與者往往對於降息喜聞樂見且相信其會帶來積極作用。既然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可知,投資者們又怎能盲目相信美聯儲(其他央行和財政部)會救市場於水深火熱之中呢?

50個基點足夠力挽狂瀾嗎?

夠也不夠。

但投資者可能會從Powell那句“將採取合適的工具與措施支持經濟”推斷美聯儲會出手救市。但我們必須提醒自己美聯儲的彈藥已經不多了。在On theOther Hand(2019年8月)這篇備忘錄裡,我盤點了一系列低利率的危害,最後一個是這麼寫的: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低利率環境下,央行缺乏刺激經濟最好的彈藥:降息。

通常降息幅度是500個基點左右,但當前短期利率已經低至150個基點,留給美聯儲降息的空間已經不多了(市場一致預期美國不會進入至負利率區間)。

我們需要進一步考慮央行是否願意用掉近乎1/3的彈藥,這足夠嗎?在下次經濟衰退來臨時,只剩100基點空間的美聯儲又拿什麼來戰鬥?

關於貨幣與財政政策的部分歷史:

2009年,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將利率降低至零。

為了避免經濟失速,美聯儲主席Yellen直到2015年-2018年才開始一系列加息動作,聯邦基金利率回到2.25%-2.50%。

2018年底,利率持續上升,投資者開始擔心經濟增長受損,美聯儲開始一系列減息。

現在我們才有了這捉襟見肘的彈藥——150基點。

除了降息,美聯儲還能通過購買政府資產等量化寬鬆政策向經濟注入流動性,但我們對於美聯儲的長期擴表所帶來的影響一無所知。

最後,除了美聯儲,我們可以使用財政政策(例如增加政府赤字),但這對我們的國家債務是雪上加霜。

通常情況下,刺激經濟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在經濟疲軟時才會被使用。(宏觀調控之父凱恩斯認為,在失業問題嚴重的經濟趨緩時期,政府也應該舉債刺激經濟,盈餘後再償還債務。)現在我們處在一個揹負數百億美元赤字的零利率時代,沒人願意看到經濟衰退,但提前用完我們的彈藥並非明智之舉。

考慮到美聯儲與政府對抗疫情影響的彈藥十分有限,我對於國家隊救市的能力並不樂觀。


4

我們能做什麼?

最近很多人問我現在是否應該買進,我的答案比較微妙:可能是個好買點。我們不確定具體的買入時點,我們確定的是:相對於兩週前,現在的股票便宜了很多。

未來股票會漲還是跌?

這恐怕不是一個好問題,因為根本沒有答案。我們無法回答前面關於病毒的問題,更無法知道接下來的市場走勢,但我們知道過去7個交易日市場下跌了13%。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再跌13%,還是反彈13%,這大部分取決於市場投資者的心理變化。(我之所以說“大部分”是因為這還受到疫情發展的影響,但同樣我們也不知道其走勢是否會偏離投資者預期。)

聰明的投資者,往往基於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做出抉擇。換言之,與其糾結市場是否繼續崩盤,還不如問問自己:

  • 當前的定價合理嗎?
  • 是高估還是低估?

長期而言,評估價值與價格的關係是投資成功的制勝法寶。

有句話我要說在前:確定一個證券的內在價值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既然病毒的到來改變了世界運行的軌跡,是否投資人就沒法正確的評估內在價值了呢?我覺得不是。

我們確切地知道,新冠病毒不是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病毒(西班牙流感病毒累計感染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5億人染病,2千萬-5千萬人因此喪生,其中包括67.5萬美國人)。

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新冠病毒更像季節性的流感病毒,我們對它再熟悉不過了,而且我們有疫苗和治療方法。每年都有3萬-6萬美國人死於流感,這雖然很恐怖,但不會是釀成失控的大災難。

所以,隨著我們對病毒的深入認識和開展疫苗研發,我認為新冠疫情不會從根本上永久地改變我們的生活,不會給世界的未來蒙上陰影,也不會妨礙我們做出正確的定價。(對,這只是我的猜測。)

美股已經從高點跌落13%,跌幅巨大。這意味著我們現在的資產相對於2月19日時縮水了13%。但我並不是說市場被低估了,這不是我的本意。如果2月19日的市場是被高估的,那如今市場只是不那麼高估,或者合理定價。

我覺得過去2周股票市場確實是被高估了……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即使考慮到基本面惡化,現在的價格會更加合理,但遠遠不是天上掉餡餅。從數據來看,大跌前S&P500的PE大約為19,超出二戰後平均水平的20%。(人們對於這個平均水平有爭議。)經過了13%的跌幅後,現在的PE水平顯得更加的合理。(除非今年的盈利水平與預測有較大的出入。)

買入?賣出?持有?

我覺得可以買入一些,因為東西更便宜了。

但我不建議用光你手上的所有現金,因為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還未知。我會做的是:想清楚在市場最底部投資多少,然後現在可以部分加倉。市場可能會反彈,你也將因此受益。如果市場繼續下探,你也有餘下的錢買入更多(希望你還有膽量)。

霍華德·馬克斯最新投資備忘錄: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II

這就是一個無法預知未來發生什麼的投資者可以做到一切。

但沒人告訴你現在是時候買進了。無人知曉。

2020年3月3日


翻譯:Jason,文章來源:橡樹資本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霍華德·馬克斯最新投資備忘錄: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I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