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儲能行業發展的影響分析及相關政策建議


原創 | 新冠疫情對儲能行業發展的影響分析及相關政策建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其他行業類似,儲能行業在生產製造、項目推進、市場開拓和研究開發等方面面臨挑戰,產業上下游各環節經受著考驗。總體而言,由於儲能行業處於初期快速發展階段,疫情對全年整體市場規模變化影響有限,而現階段支持儲能發展和技術應用的宏觀政策及市場環境才是影響儲能發展的關鍵。但當前,儲能產業鏈中下游環節中的中小企業較多,這些企業專注於儲能系統集成及項目開發和運營,且多數企業完全以儲能業務為營收支撐,此類企業短期經營必受影響或遭重創。

近十年來,儲能行業始終期待踏雪迎春,即使在產業發展路徑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儲能行業從業者依舊篤定前行,致力於推動技術革新和能源變革。新形勢下,中關村儲能聯盟會員企業寧德時代、中國中車、陽光電源、比亞迪、南都電源、國家電投集團、華為、新奧集團、欣旺達、海博思創、哲弗、上海電氣、東方日升、德賽電池、蔚來汽車、京能燕開、亨通集團、正泰集團、寧德新能源、創為新能源、思安、法國電力集團等企業通過資金捐贈、醫療設備捐贈、應急電源保障、車輛服務等形式馳援抗疫一線。我們在儲能的寒冬靜候春天的到來,大家始終心繫國家,決心共度時艱。

聯盟自2020年2 月5 日起對重點會員企業開展了調研工作,以瞭解企業需求並做好相應服務,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企業生產經營恢復滯後


春節後,企業復工在兼顧疫情控制和企業生產經營需要下進行,2月14日前復工企業僅佔60%,剩餘約35%的企業可在3月底前完成復工,而仍有5%的企業預計在3月份之後才能實現復工,且有40%的企業計劃在復工2個月後才能完全恢復疫情前的產能效益。受當前部分地區限制流動和隔離要求影響,企業自身生產經營顯著滯後,至少還需2個月左右全面恢復節前工作狀態。


既定項目延遲投運


現有原定於2020年上半年投運的大型儲能項目面臨延遲投運風險,國內上半年投運儲能項目總裝機規模大概率下降。部分電網、發電集團項目招標延期,對工程項目進度產生直接影響。但總體來看,項目延遲並不直接影響全年儲能項目應用走勢,且2019年國內有多個大型儲能項目儲備,預計下半年投運規模會快速回升。同時,原計劃今年加速併網的光伏、風電項目預計會超出截止日期併網,間接造成部分地區可再生能源儲能配套項目延遲部署。


新項目開發難以快速實施


疫情防控期間,受用戶經營變化和無法開展商務交流影響,市場開發工作難以全面實施,新用戶開發無有效成果。由於儲能項目開發與用戶用電負荷和電價敏感性相關,無法正常開工、復工的企業暫無項目需求。且政府、電網企業出臺一系列減負措施為企業降低經營負擔,一方面容量變更和需量電費繳納要求放寬,另一方面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措施實行。上半年,國內已投運儲能項目特別是用戶側儲能項目收益受損,且難有新增項目落地。


國際業務或受短期制約


疫情防控關鍵階段及PHEIC有效期內,國內與國際市場的交流存在物理阻隔和監管限制,國際國內交通運輸效率降低,檢驗檢疫增加了市場交易時間,不利於國際儲能市場項目開發和建設,也不利於產業鏈各環節產品的對外輸出。整體受物流不暢、復工延遲等影響,儲能行業上半年對外出口增速可能回落。但部分大型企業擁有海外工廠,在全球未發生規模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會分擔國際業務風險和企業生產風險。


降本速度有所放緩


過去十年,技術成熟度提高和下游市場規模化應用帶動了電池成本的快速下降,而未來電力系統用儲能市場的擴張是加速推動儲能技術進步和降低儲能成本的關鍵。當前,產業鏈上游原輔材料價格上漲,國內外物流運輸價格攀升,加之勞動力價格增長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加。且下游市場規模化應用短期無法實現,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受到短期衝擊,儲能成本下降速度必將有所放緩,也將直接影響儲能項目投資收益。被調研企業中有近80%的企業擔心營業收入減少,流動資金緊張,逾30%企業認為上半年收入預計將比上年同期減少20%以上。


相關政策建議


儲能產業鏈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疫情防控期間,望政府在稅收、社保等方面予以定向支持,通過免徵或降低企業稅率、階段性延緩社保費繳納等方式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針對項目融資和資金回款困難,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減輕企業和項目資金壓力。在確保疫情可控的情況下,恢復並加速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進度,為下半年項目順利投產做足準備。還望國家在能源類項目投資中增加儲能類別,並對此類項目予以資金傾斜。同時,在外部環境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下,要繼續維持鞏固我國主力儲能廠商在國際市場的核心地位,在國際貿易磋商中充分體現我國儲能支柱企業的核心訴求,通過全球合作提升儲能龍頭企業的核心價值,打造科技儲能行業為我國下一個高質量經濟增長點。

而長期來看,在“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年,望充分考慮國民經濟發展下的儲能行業發展需求,做好頂層設計,在能源發展規劃、電力發展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融入儲能,並做好儲能專項發展規劃,指導儲能行業發展和技術應用,提升儲能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的戰略地位,展現儲能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勢必要及時並突破性地完善儲能行業發展和技術應用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在確保我國儲能高質量和高水平應用的前提下,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擴大儲能市場規模,以龐大內需拉動我國儲能行業發展進程,一定程度上引領全球儲能技術進步和市場匹配。

歡迎企業們積極反饋建議,聯盟將積極向相關政府部門反映行業困難和企業訴求,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結語


2016年儲能指導意見下發後,我國電力儲能技術發展和應用逐步提速,儲能在各應用領域初步實現了“商業化”應用,但引導儲能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仍顯著缺失。疫情的出現並不會影響儲能行業發展大勢,64%的被調研企業視疫情後可能會出現的新市場機會為業務開發重點,多數企業預計2020年儲能市場仍會實現預期增速。望政府、電力企業落實相關政策並引導儲能行業正向發展,望儲能系統供應商潛心技術創新,期待在後“指導意見”時期,我國儲能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能夠全面實現,為我國未來能源體系建設和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