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補貼持續退坡,儲能+光伏模式或成最後藍海?

在光伏531新政新形勢下,不少業界人士開始研究更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型。結合各地政府出臺的儲能和峰谷電價政策,儲能+光伏模式似乎大有可為。 
光伏補貼持續退坡,儲能+光伏模式或成最後藍海?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工業用研究地方政策,充分利用峰谷價差電實行“峰谷電價”政策。就好比,江蘇省在電價高峰期電價是1.0697元,而電價低谷僅為0.3139元,兩者之間有0.7558元的差價。但大部分工業企業是24小時連續生產或者是白天進行生產,很難避開電價高峰,用電成本就總是居高不下。但儲能技術的出現則解決了這個問題。而隨著技術發展,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企業想要實現電價“削峰填谷”便不再只是個夢想。

6月1日,江蘇省發改委發佈了《關於轉發的通知》。除要求加強貫徹去年10月五部委發佈的儲能發展指導意見外,還特地提出“簡化項目審批手續、加強規劃統籌發展和分級分類協調管理”等三大具體落實要求。

光伏補貼持續退坡,儲能+光伏模式或成最後藍海?

在儲能商業化大潮即將開閘之際,國內各省區、各儲能場景呈現出明顯的進度差異。江蘇因工商業電價峰谷差較大,率先在用戶側打開閘門。截至2018年年初,江蘇全省已建成35個用戶側儲能項目,總功率為36MW,總容量達到252MWh。而這個數字,在今年有望大幅翻番。

江蘇33MW用戶側儲能電站,項目分4期交付,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交付第一期5MW,該項目為當地電網的迎峰度夏、節能減排、改善電能質量、有效平抑負荷波動、延緩電網增容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該儲能項目在分佈式儲能領域的探索實踐具有示範意義,後期在江蘇其他地區可複製推廣,是推動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商業模型須精細計算

除了江蘇,其他高電價地區的工商業+儲能項目也頗有前景。

分析以深圳一個工業廠房作為案例,設計一個光伏儲能項目。深圳工商業電價分為峰平谷3個階段,如下圖所示,峰值電價為1.08元/度,平值為0.73元,谷值為0.36元。工廠生產用電從早上8點到下午18:30分,功率為120kW左右,中午12:00-13:30休息,功率為20kW左右,18:30-21:00為辦公用電,功率為40kW左右,每天用電的電費如下:平段共6小時,消耗540度,電費394.2元;峰段共5小時,消耗680度電。電費734.4元,谷段沒有消耗電能,夏天和冬天有10%左右的差別,週六會經常加班,一年無生產的假期大約80多天。每年的電費約300萬。本項目業主自有廠房,注重環境保護,有閒置資金安裝光伏電站,用於抵扣電費。

光伏補貼持續退坡,儲能+光伏模式或成最後藍海?

根據工廠的用電情況,深圳當地的氣候,光照最好的時候峰值約6小時,可設計一個光伏並離網儲能系統,組件選用400塊300W單晶雙面組件,共120kW,雙面組件,背面也可以發電,通常發電量有10%以上的提升,預計平均每天可以發400多度電,在光照最好的時候可以發800度電左右,採用20塊串聯,10路匯成一個匯流箱,共2個匯流箱,逆變器選用HPS120kW並離網一體機,輸出功率132kVA,蓄電池採用250節2V1000V的鉛炭電池,可儲能的電量400度左右。

光伏補貼持續退坡,儲能+光伏模式或成最後藍海?

總的來說,光伏和儲能技術各有優勢。光伏發電可實現零碳排,且沒有附加成本。儲能技術可提供備用電源、調頻和其他電網服務。將二者結合可獲得進一步的優勢,尤其是可以實現夜間的持續供電,增加可用發電時間內的產出,提高電網靈活性。在補貼退坡時代,只有充分考慮具體情況,吃透政策,精打細算地構建商業模型才能持續盈利。

信息來源:電纜網、古瑞瓦特、彭博新能源財經、365光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