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養生,做好6個字


春天的腳步已經慢慢靠近,萬物也開始新的氣象,而我們為了要給這一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初春養生要做好六個字:

春捂、養胃、護肝。


初春養生,做好6個字


春捂要適度


民間常常流傳著“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語。“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剛轉暖的時候,不要過早的脫掉棉衣。因為冬去春來,寒氣始推,陽氣生髮,人的身體一下子跟不上天氣的變化,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傷風感冒了。


春捂也要有度,需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春捂應該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理念,因為寒多自下而生。《老老恆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


初春養生,做好6個字


初春季節,因著涼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禍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尤其許多女性朋友,在這個時期,痛經的人數明顯增多。所以說,做美女也還是要要“溫度”不要“風度”。


春捂”要有度 “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由於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寬鬆的款式,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


初春養生,做好6個字


養胃要少酸增甜多喝粥


中醫養生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症,故飲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適,比如山藥、百合、木耳等。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


而且中醫認為,粥類飲食最養脾胃,如果平時感覺胃脘隱痛,食慾不太好,容易口乾咽燥,甚至形體消瘦、舌紅少苔,可以熬點大米粥調理脾胃。


初春養生,做好6個字


如果因心情不好而引發胃部不適,建議吃些木耳炒肉片。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豬瘦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


初春養生,做好6個字


護肝可晨起時伸懶腰


春在五行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一定要重視護肝。除了遠離菸酒,注意飲食之外,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


人體睏乏的時候,氣血循環緩慢,這時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的作用。伸懶腰後,血液循環加快,能激發肝臟機能,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健效果。


初春養生,做好6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