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道光帝一千万两白银,清朝库丁:痛并快乐着

声明: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正在吃饭的请不要向下翻!

1843年,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62岁的道光帝却没有一丝笑容,一场仗下来花了3000万两白银,还要赔偿英国2100万元,屋漏偏逢连阴雨,黄河决口,2300万两白银又打了水漂,两三年间,7000万两白银流水似的花出去了,而当时全国的收入才4000万两,到处都是伸手要钱的主儿,道光帝感到压力山大,素以抠门著称的道光帝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户部还存了1000万两白银,这么大的国家,总得留一点压箱底的钱吧!但是,一件小案件把道光帝的美梦彻底击碎了。

偷走道光帝一千万两白银,清朝库丁:痛并快乐着

道光帝

就在这一年,户部银库库丁张诚保的哥哥张亨智要给儿子张利鸿捐知州,托姐夫周二将11474两银子装11个袋子送到户部银库,称重一袋报一次数量,仓促之间,张诚保把第2袋喊成第3袋,查库御史和库官都没听出来,张诚保就大胆的把第7袋喊成第10袋,这样,就少交4袋,大约4100两,周二将漏交的银子提出来,却被其他库丁发现,上去敲诈,不给就抢,没抢到的就上前讨要,反被周二辱骂,几个人一气之下报到衙门,就此曝光,最终传到了道光帝耳朵里,他立即派刑部尚书查验,结果发现,原本存放的12182116两白银,只剩下2929354两,925.2万两白银竟然不翼而飞,也就是说,道光帝本来以为国家还有1000万两白银,一查竟成了泡影,国家一贫如洗。

可想而知,节俭的近乎吝啬,连请大臣吃饭都不舍得的道光帝一下子丢了925万两白银,是何等的心情?他立即派刑部、吏部、步军统领衙门组成专案组对户部银库进行彻底追查,这一查不得了,黑幕越揭越大,最终牵出了查库大臣玩忽职守、管库官员贪赃枉法、库丁疯狂偷窃的连环窝案。

一百辆中型卡车才能装下的925万两白银是如何被一点点搬空的?

经过严格的彻查,最终得出结论:925万两白银并非一人盗窃,也并非短期作案,简直是废话,要装下925万两白银至少需要4吨的中型卡车装100车,怎么可能一下子从戒备森严的户部银库偷走,就连好莱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能接触银子的只有一种人,户部银库的库丁,于是大批库丁被下狱,大批官员被审查。

这么多银子是怎么被偷出去的呢?葛大小姐给你从头细说。

北京城共有10个大库,有存钱的、有存粮的、有存布匹绸缎的,其中,存钱的有三个:

紫禁城内库:这是皇帝的跑路钱,又称为流亡费,大约120万两,都是50两的大锭,因为没机会用,所以封条一封,没有发生盗窃现象。

内务府银库:这是皇帝的小金库,主要藏金银、珠宝,管理非常严格,经过层层上报才能开库,开库时要三个库官同时在场,关库时共同签字画押,贴在锁上,晚上有一个库官值班,但是没有钥匙,都被乾清宫侍卫收走,也不容易出问题。

户部银库:就是国库,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司库一人、大使二人、笔贴式六人、库使六人、经承二人,主要储存各省上交的田赋、盐税、关税、杂赋和赃罚银,问题就处在户部银库里。

偷走道光帝一千万两白银,清朝库丁:痛并快乐着

清朝以前,朝廷收税都是收粮食,到了清代,一律征银,老百姓交税都交银子,碎银子不方便上交国库,各地官员就把碎银子浇铸成大块的银锭,然后上交,各地的库丁除了进出库搬运银子,还要负责将散碎银子浇铸成大银锭,库丁身份低微,收入微薄。

每天面对着小山一般白花花的银子,就好象我们现在的印钞工人一样,怎能不心动呢?印钞厂有摄像头360无死角监控,而在古代,银库也有自己的防盗法门,那就是入库的库丁要一丝不挂,出入库都要严格检查。

但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这些库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明了“肛门藏银”的绝招,通过蚂蚁搬家的办法,几年功夫就把户部库银搬空了,一个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所以,库丁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职业。

库丁的选拔非常严格。

首先必须是满人,因为满清统治者认为,汉人太狡猾,还是自己人可靠。为了防止出问题,库丁的任期和管库的官员任期一样,都是三年,而且名额有限,户部内库最多50名库丁,肥水不流外人田,库丁往往是继承制,子承父业,或弟承兄业,要想当上库丁,除了上头有关系,出手也得大方,没有万儿八千两银子当不上库丁。

除了有钱,还要有力气,必须能搬起10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74斤左右走十多步,还要迈过银库高高的门槛,这样才能入选。

偷走道光帝一千万两白银,清朝库丁:痛并快乐着

江西圆银锭边缘圆滑是库丁的最爱

出入库检查更是严格。

库银也不是那么好偷的,出入库都要严格检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入库前,要脱光所有衣服,进入库房再穿上统一的库服然后工作,出库时检查最为严格,要脱下库服,赤身裸体接受检查,迈过一条长凳子,证明裆部没有藏银子,伸开双臂,上下挥动,证明腋下没有藏银子,人工检查嘴、耳、眼、鼻,排除这些地方藏银子的可能性,然后才可以下班走人,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肛门,这才是库丁偷银的秘密武器。

三年库丁能偷多少银子?

银库不是天天都开着,每个月只开9次,每次开放要出入8次,一般的库丁每次能塞10两的银锭5个,也就是说出入银库一次可以偷出来50两,这样算来,每个月能赚4000两左右,三年下来就是十几万两,个别厉害的能偷20多万两,具体能偷多少就看个人的能耐了,当然,这些钱也不可能都落他一个人手里,还要上下打点,但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而言,绝对是巨额财富了,三年就把一辈子的钱赚了,所以,道光帝的925万两白银用不了几年就搬完了。清朝一品文官的年俸是180两白银和180斛大米,和库丁收入相比不值一提。

肛门藏银的神功是如何炼成的。

这不但是一个技术活,而且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成人的身体结构较难改变,所以,肛门藏银的绝技要从娃娃抓起。最初,把一个鹌鹑蛋塞入自己的五谷轮回之所,习惯之后,就塞入一个鸡蛋,然后是鹅蛋,然后是十两相当于现在300克中的铁丸,习惯之后,就要增加铁丸的数量,一直塞到10个才算达到基本要求,10个铁腕共100两,清朝每两相长于现在的37.3克,所以,每次要塞入3730克,相当于现在的7斤多才能达到标准,而且还要面不改色心不跳,不能让人看出来。写到这里,感到菊花一紧。

偷走道光帝一千万两白银,清朝库丁:痛并快乐着

这种银锭简直是库丁的噩梦

如此疯狂的偷窃管库官员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不但知道,而且还心照不宣,一起发财,偷窃银库可是重罪,有砍头的危险,所以,库丁们必须重金打点管库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则会去应付上级派来的查库御史,这些查库御史同样心领神会,翻翻账本,看看门窗,嘱咐几句,走走过场,然后收钱走人,他不可能不知道库丁监守自盗的事儿,一句话,惹不起呀!

如果遇到了不上道的查库大臣,用金钱轰炸不够效,就人身威胁,户部的官员盘根错节,后台大到恐怖,而且黑白两道通吃,你砸他的饭碗,他不跟你拼命才怪,你可以不收钱,但是你不能把事情捅出去,为了身家性命着想,很多官员往往拿钱消灾。

但是还真有人不怕死的,1840年,48岁的四川道监察御史、顺天府丞兼学政骆秉章(此人后来抓住石达开并处以凌迟之刑)奉旨查库,刚上任,四个库官就拿出2。8万两“辛苦钱”,骆秉章不收,他们又打算第一次给7千,以后一年三节,每节送7千,骆秉章还不给面子,大学士穆彰阿非常赞赏他,打算再留他三年,骆秉章说“此地一年已难办,再留三年,恐无活人矣”。

清政府很少对银库进行大规模的清点,从道光帝发现盗银大案,往上数,距离上一次大规模清库已经过去43年了,43年,别说银库了,就是金山也搬完了。

抓住窃银大盗,道光帝却犯难了

东窗事发后,有些库丁迅速逃命,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很快捉拿归案,处理时,道光帝犯难了。

一是人数众多,涉及面广,二是持续十几年连续作案,各级官员互相推诿,把帐算在现在的官员身上,有点冤枉,如果全部追查,人数太多,要面临法不责众的问题,道光帝蒙蔽了,不知道找谁算账了。

经过大臣们的开导劝解,道光帝冷静下来,国家急需用钱,当务之急是追赃,除了个别证据确凿、情节恶劣的库丁处以死刑、流刑、徒刑外,基本上没有追究官员的刑事责任。最终,决定追究从嘉庆五年以来的历届银库官员和库丁责任,按照任期长短,分摊损失,库官、查库御史每月赔1200两,管库大臣每月赔500两,查库大臣每查一次赔6000两,已故官员赔偿标准减半,子孙代赔并且制定了赔款时间表,拒绝赔偿的将被“监追”,投入监狱,不赔钱不放人,逾期追究刑责。

赔偿工作进展缓慢,很多官员无力赔偿,宁愿坐牢也赔不出来,道光帝只得降低标准、延长期限,官员去世或子孙未成年的就不用赔了。

中午只吃四个菜,连个鸡蛋都不敢吃的嘉庆帝,眼看上千万两白银变成了数字,还不知道找谁要去,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满眼望去一片贪官,此时突然想到骆秉章,总算有一位廉吏,马上把撤职的骆秉章任命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骆秉章最终位极人臣,成为清朝八大名臣之一。

正应了那句话,不是皇帝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现在你明白古人为什么要咬银子辨真假了吧!

有味道的银子才是官银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