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許昌畫家蔡未來

蔡未來,藝術家!

在許昌,聽說蔡未來的名號有很長時間了,但一直未曾謀面。

某日傍晚,朋友小聚時,居然與蔡未來老師邂逅了。細細打量眼前這位神交已久的藝術家,身材勻稱,個子高挑,小麥色的臉龐上架著一副得體的眼鏡,一看就是那種遊歷山川尋找藝術初心時,飽經風霜後的健康色,言談舉止中透露著讓人感覺十分親近的儒雅。標準的帥哥形象,居然與想象中的藝術家形象截然不同。

“你們不認識?”看到我們相互之間還顯陌生,朋友驚訝地問。

“第一次見面!”我有點不好意思。

“來,我給你們正式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藝術家蔡未來!”

“啊,蔡老師,久聞大名久聞大名!”我連忙起身伸手過去,蔡老師也伸手過來,兩手緊緊相握,有力、有溫度地默默交流。

我說的久聞大名,真的是久聞大名!

幾個人圍坐一起,氣氛輕鬆悠閒,邊吃邊喝邊聊,聊人生、談工作,聊藝術、談生活……

時間悄悄地從指縫溜走,美酒滋潤著心頭。我和蔡老師聊得十分投緣。只是,第一次相見,隻字未提欣賞畫作的事。


相見未來!||記許昌畫家蔡未來


生活在這個浮世,每日奔波於浮事。

時光轉眼從春天到了冬天,機緣巧合,我和蔡老師再次不期而遇在飯桌上。

這一次,我第一次在他的手機上看到了畫作,初看畫作,那種朦朧的感覺,讓人感到驚訝,再而沉迷。細細品味,你能從朦朧的畫面中看到曾經深深烙印在我們那一代人心中的印記,是那種深深的、不可磨滅的印記。看懂了,也就會產生共鳴。

對蔡老師的畫作,我知之甚少,此前,我只知道他擅長舞美設計。

蔡老師說,這是他正在創作的一組畫作,暫時定名為“紅色烙印”系列。於是,幾個人就“紅色烙印”的畫作,藉著酒精的力量暢談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議,聽著我們的說法,蔡老師含笑聽著,臉龐上綻放著酒精滋湮出的紅暈。

一個週末,應蔡老師邀約,幾個好友歡聚在他的寓所內,蔡老師下廚弄了幾個精緻小菜招待大家。酒酣耳熱之際,又談起了蔡老師的畫作。


相見未來!||記許昌畫家蔡未來


蔡老師打開一個櫃門,搬出來了厚厚一摞的紙本畫作。眾人圍攏在一起,一張張地欣賞起來。

這是一系列的紙本佛門眾生《相見》系列。這些畫作多以摩崖石刻佛像為模本,有寫真、有寫意等不一而足,各有特點。其實,對繪畫藝術的專業術語,我真的是門外漢。

但就外行人來看,這些畫作有的畫得十分寫實,線條流暢優美,濃時如潑墨,淡時如薄霜。有的則給人以虛無縹緲的感覺,甚至是殘缺不全的,畫面上只是一個佛像的輪廓,模糊的地方恰恰給人留下廣闊的遐想空間,讓人陷入沉思。

拿著畫作,我一張一張地審視著,感覺每一張都能給予我心靈的期待,讓我久久不忍放手。

“您去過敦煌石窟和龍門石窟吧?這些畫作是那裡的石刻吧?”我有很多很多的問題,等待著蔡老師解答,卻被朋友打斷話題,拉回到了飯桌上。

讓我意外的是,第二天,蔡老師居然通過微信對我的疑問一一地進行了回答。

蔡老師說,紙本佛門眾生《相見》系列,是繼《緣質》系列後的又一題材。這些畫作主要是受我國四大石窟造像的影響,他從20世紀九十年代就很關注,特別對北魏到隋唐時代的石窟更痴迷,但是一直無從下手錶現內心的感受。


相見未來!||記許昌畫家蔡未來


他自認有佛緣,每到外地喜歡到寺院朝拜,去感受那份脫離塵世的清淨。更喜歡摩崖石刻佛像,看過很多石刻佛像,不過大多慘遭毀壞,支離破碎殘缺不全,對這種愚蠢的破壞行為很痛心。

對著殘破的佛像,撫摸著歷經歲月磨礪的軀體,上面還殘留著精美的紋飾,線條飄逸、造形端莊,那種北魏、隋唐王朝的自信和對佛教的尊崇,都是現代人不能體悟所以難達到的精神層面,那種幾十年上百年造就一個洞窟佛像的專注是我們當下無法做到的,聯想到吳冠中老先生當年在西安碑林看到漢唐時期的石雕,被那種宏大氣勢震撼,老淚縱橫感嘆我們的祖宗是老鷹,我們的現代是麻雀……

蔡老師說,他從10年前在洛陽龍門石窟拍照收集資料時,就有畫畫的衝動,但是沒有畫,原因主要是感覺駕馭不了畫面,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直到2016年,他去山東的途中偶然看到一些摩崖石窟,雖然經過千年的風雨侵染而面目全非,但是依然能感覺到古代石雕佛像的美感,莊重、安詳、歡愉、超然物外。剎那間,他忽然明白該怎樣表現他們了。回到許昌後,他就開始畫,夜以繼日地畫了三個多月,畫了幾十張,似乎找到了心中感悟到的畫面。

《相見》這一組佛像系列畫品,是他沉澱近兩年後的一次蛻變。色彩溫暖,構圖柔和,清麗脫俗的煙火氣出現了,整體畫面濃烈的愉悅觀感,是從畫面上浸透的,是能夠以色相直達內心領悟的喜悅,是一種似曾相識的人間福分,觸手可及,又遠在天邊。


相見未來!||記許昌畫家蔡未來


《相見》系列畫品中,有很多表現的是無頭五臉的佛像,畫面上只有濃筆淡抹總相宜的輪廓,透過輪廓,仿若看到了佛相的本真,這或許就是《相見》給人的遐想空間。或許,畫家正在通過畫筆向這個世界傳遞一種信息,一種心情,一種感悟。

有一種經年,叫歷盡滄桑;有一種追求,叫淺行靜思;有一種遠眺,叫含淚微笑;有一種美麗,叫淡到極致。

人生的過往中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也無需知道。因為,在歲月的年輪中,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

其實,每個人何嘗不是在人生路上努力跋涉?在真實的笑裡哭著,在真實的哭裡笑著,一箋煙雨,半簾幽夢,很多時候,“見”,既是一種“見”的狀態,也是一種“見”的能力。目之所見為看,心之所見為想,我們不得不承認,《相見》的層次已經觸及靈魂深處。

未來正來,相見未來,皆因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