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程公司的辦公室裡會有那麼多“老總”

為什麼工程公司的辦公室裡會有那麼多“老總”

工科生骨子裡大都有“以技術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做貢獻”的情懷。招聘季,擠破腦袋撞破頭地進了一家首都某大型央企,業務範圍偏工程口。非常符合“年輕人得學門手藝”的傳統定位,至少當時在想象中未來會如此展開。

7月畢業,8月入職。昂首挺胸走進這座屹立在三環邊上的辦公樓,可謂豪情萬丈。我戰戰兢兢地找到人力,填寫各種表格,領取辦公用品,等待分配“小隔間”。不巧一會兒被通知,部門所在層的工位已經滿員,暫借了樓上集團職能部門層的一個地兒臨時先用著。

遠離領導的工位肯定很多人夢寐以求,但是對於一個初入職的小白不免帶來諸多不便。且不說遠離大部隊,混個臉熟的機會少,不能很快融入集體,就連一個部門同事的名字我一個月都沒記全。然而這並不是最迫切的,每天都讓我尷尬的是,怎麼稱呼同事?直呼名字肯定不行,但哥姐的又叫不出口,大家一共沒見過幾面,還沒熟到那個份兒上。另外還有一些歲數實在有點大的,也不能張口直接“叔叔,阿姨”。

我逼著自己克服害羞,儘量多往樓下跑。然後,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辦公室裡幾乎每個人都是“總”!報到的時候見過幾個領導,總經理,副總經理的稱呼“總”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樓下這幫同事間,或者來訪的人稱呼他們都用“總”,我就有點徹底蒙圈了,大家顯然不可能都是領導。。。

混熟了幾個年齡相近的哥們兒後,我提出的第一個疑問就是,“總”從何來。我不知道他們當年是否經歷了像我一樣的困惑,但他們的解釋顯然覺得我這個問題有點無知加多餘—“因為好多人都是設總,所以就被稱呼總了。”我關於“總”的疑惑沒有徹底解決,卻又多了一個“設總”的新問題。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的疑問並沒有在短期內得到解決,但我卻找到了一個擺脫困惑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被稱呼為“某(姓)工”。當然也可以直接稱呼對方為“總”,有的人淡然接受,有的人決然推辭卻內心竊喜。疑問被擱置了,但真相開始慢慢浮出水面。我慢慢學會靈活運用“總”的稱謂,偶爾也被別人調侃“總”,後來自己也做起了“設總”。

為什麼工程公司的辦公室裡會有那麼多“老總”

和“總”鬥爭的日子,其實也就是逐漸熟悉這類工程公司管理架構的過程。為防止以偏概全,先限定一下“這類公司”的範圍:依託央企大平臺,有資金,有資質,有關係,以EPC總包形式承接各種系統內和系統外的工程(系統內佔多數)。中標後成立項目部,然後再把設計、施工、安裝等分包出去。技術人員是主力,但大部分工作都屬於工程管理類。

如果這樣一個公司行政體系完整,項目繁多,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就是辦公室裡都是“總”。

有獨立辦公室的,不論是實體牆帶窗戶的還是小玻璃房,毋庸置疑肯定是領導。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這是一幫最普遍意義上的被稱作總的人。另外,一般工程類公司還會設有“總工(總工程師),副總工;總經濟師,副總經濟師”,這類人也是“總”。他們一般西裝革履,步履匆匆,神采奕奕。偶爾在過道或者電梯裡碰到,你可以打招呼也可以不打,因為大佬們一時還不會記住職場小白。

如果你上班第一天碰到幾個目測年齡70左右但依然雙目有神,充滿活力的大爺大媽在辦公室裡對著一群后輩侃侃而談,也不要驚奇,他們一般是公司的返聘專家,叫“總”絕對沒錯。因為他們退休前很有可能是各大設計院(施工單位)的總工或者副總工。他們經驗豐富,目光老辣,但大都為人和藹,喜歡提攜後輩,雖然有時候話會多一點。

EPC總承包下一個項目後,成立項目部,項目部的人員組成分設計和施工兩條線。其中設計的負責人稱之為,設總(設計總負責人)。設總下面又有各個專業的負責人,比如土建、水暖、電等。現場施工的負責人稱之為項目經理,項目經理下面也有各個專業的負責人。這兩條線的人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搞設計的常年坐辦公室,白白淨淨,看著文質彬彬;搞施工的常年駐守現場,又黑又槽,看著五大三粗。

輾轉學校接近20年後,終於要開始上班,總是一件既新奇又緊張的事情。為了避免被冠以“書生氣”的大帽子,那時候我還特意百度了很多關於職場禮儀的內容,甚至抽時間看完了《杜拉拉昇職記》。但準備總是不足,要不然成長就只是想象中的產物。會緊張,偶爾也會失態,但在學習,一直都在進步。

為什麼工程公司的辦公室裡會有那麼多“老總”

入職正趕上項目井噴期,一邊學,一邊做,經常是趕著鴨子就上了架。最繁忙最無助的時候通常也是進步最快的時候。不知不覺間,最初的稚氣已經蛻化成大大方方,最初的畏首畏尾已經被敢想敢做代替。突然有一天自己也做了項目負責人,也被稱呼以“總”。說內心毫無波瀾是虛偽的,很激動也很振奮,但同時也倍感重擔在肩。

日子久了就會發現,“總”不是什麼身份的象徵,而是一種稱呼,更是一份責任。稱呼以“總”多半不是恭維,而是在提醒,提醒你時刻小心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