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篆书在书法五体中,是成文最早的书体。从李斯到李阳冰,再到邓石如,篆书史上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也留下了不少传世的作品,如《峄山碑》、《三坟记》、《千字文》等等,都被后世的篆书爱好者,视为瑰宝,认真研习。喜好篆书的朋友,大多看重其象形的趣味,优雅古朴的线条质感。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秦篆峄山碑

同时变化不多的用笔特征,也给篆书贴上了“易学易练”的标签。笔者身边就有不少的书友,一起学习邓石如小篆《千字文》很长时间,也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随着临习的深入,大家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篆书入门简单,但要想写得更上一层楼,写出“精气神”,就没那么轻松了,究竟是哪些方面有欠缺呢?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的名句,“篆尚婉而通”最为大家所熟知,言简意赅地把篆书中锋用笔的特点,所体现出的线条形态进行进行了说明。不过看得明白未必写得出来,因为“婉”和“通”表达得太过凝练,作为尚处在学习阶段的朋友来说,想要写出这样的感觉,无论是从练习量还是从对书法的理解上,都有不小的欠缺。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此外邓石如的《千字文》是清篆,清篆对比秦篆,在用笔和结体的风格上,有了更多的变化。所以要想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清篆的特点,先在理论上寻求依据,再来实践,否则和下面这位书友一样,用清篆的风格写《峄山碑》,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清代王澍在他的著作《论书剩语》中,提出了“篆法三要”的概念,他认为“余常说篆法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对比“婉而通”,从两个字到四个字,对清篆的用笔和结体的要点,给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和演绎。我们先结合邓石如小篆《千字文》中的例字,以及书友的一些习作,来浅析一下,怎么理解这“三要”。

篆书以清圆劲技为高。这里的“圆”不是指要把篆书的线条写得圆滚滚,就是好的,而是“圆”中带“劲”,才能写出线条的力度与节奏。具体说来,就是笔要压实,把涩行的感觉写出来;提按有致,不能每个笔画都毫无变化,尤其是在圆转处,写出线条的“骨”。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原帖中的”千“字

我们拿两个书友所写的“千”字,和原帖的字对比一下。注意用红圈标注的笔画转折处,原帖写到这里,通过提按和调锋,写出明显的“骨点”,而书友在临习的时候,这部分的处理,就只见“圆”,未见“劲”,三个“千”字,在同一处暴露出相同的问题。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书友临写的作业

那么“瘦”呢?显然说的不是把线条写细。这里的“瘦”是清瘦,刘熙载所言“篆之所尚,莫过于筋”,清瘦就是要写出线条的筋力。怎样写出筋力?就是写出轻重的变化,要在用笔的起行收三个环节上,体现出提按的变化。而不是从头到尾一成不变,写成一根棍;或者是轻重变化有误,体现不出线条的弹性。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我们以《千字文》中“背邙面洛浮渭据泾”这句话里几个带有同样“水”旁部首的字举例说明一下。“水”的主笔,也就是中间连续弯曲的弧画,下图是书友习作与原帖“泾”这个字的对比。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可看出,这位书友在起笔的时候没有发力,头部处理过于随意;在行笔中开始发力,然后就没有变化一路写到收笔。而原帖中这个笔画,头部明显看出起笔发力的特征,进入到行笔稍微提起笔锋,行笔到中段再稍用力按下,整个笔画通过调整提按的力度,把线条写出“重轻重”的变化,使得线条弹性十足。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从整张习作也可以看出,每个“水”旁的书写,这位书友处理的方式几乎都一样,在对比原帖中这几个带水旁的字,不足之处便一目了然了。

参差

是指结体中的点画挪让。篆书的结体和我们平时熟悉的楷书,笔画之间的挪让更为明显。在“策功茂实勒碑刻铭”这句话中,有两个右边带“力”的字,篆书和楷书的结体安排有着明显的差别。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欧体九成宫的”勒“字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颜体多宝塔的”功“字

楷书的“勒”和“功”是明显的左右结构的字,篆书的“勒”,右边的“力”明显向左下穿插到“革”的右下角;而“功”的结体更具特色,左边的“工”缩小,位置上移,右边的“力”,占据了整个字形的重心,整体呈现出夸张的左收又放的形态,极富动态。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但是挪让中,必须要把握好比例的安排。我们常说“错落有致”方显美感,如果控制不好错落的“度”,那“有致”就会变成“怪态”,就会呈现出不和谐的形态。下面这幅书友的习作,通过辅助线,可以明显看出“勒”与“功”字右边的“力”,和左半边字形的比例位置,都出现了问题:上半部分与左边靠得过紧,空间不足;下半部分没有收住,导致整个字的重心不稳。尤其是“功”字,和原帖比较,以左边“工”下面的横画为分界线,上半部分挤在一起,显得非常局促,下半部分写得拖沓,占比过大,组合在一起,看起来就很怪异了。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参差瘦圆”这四个字,在临习中很容易钻牛角尖。上面一些书友的习作中暴露的问题,其实是普遍现象。所以《论书剩语》中,王澍在提出“三要”后,还补充解释了一句:“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

你写的篆书为何缺乏精气神?对照“篆法三要”才知道问题所在

表面上看,这个解释有些自相矛盾,其实这恰恰体现了无论点画线条,还是字形结构,都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很多书友从开始临习《千字文》之后,都经历了初期进步迅速,写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出现习气,然后长时间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其实临摹的过程不够精,“手熟”之后,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开始进入惯性。这点是要不得的,本文也希望通过“篆法三要”这话题,结合临摹习作与原帖对比的分析,给书友们提个醒。“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心态,保持专注,才能够善于发现解决问题,保持不断进步的态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