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供應商欣旺達的成長之路

1991年,索尼開發了鋰電池,使鋰電池開始商業化,讓人們的移動電話,便攜式移動電腦的體積縮小,但是續航時間大大增加。當時的鋰電池市場被日本人所壟斷,後來韓國人的加入,拉低了鋰電池的價格,但是還是很貴,直到國產廠商的介入,鋰電池的價格才開始親民化。這其中就包括了欣旺達。


鋰電池供應商欣旺達的成長之路

1997年,王明旺和王威在深圳創立欣旺達,最初做的是大哥大的電池。90年代末,隨著國產手機的興起,兩兄弟覺察到了手機的發展前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兩兄弟得知上市公司“康佳”想要涉足手機領域。兩兄弟於是便毛遂自薦,向康佳拍著胸脯保證,會提供更好的產品,而且只要更低廉的價格。後來兩兄弟經過21天夜以繼日的努力,為康佳提供了手機樣品電池。經測算,電池的性能遠高於其它同類產品,而價格比市場上低30%。這之後,欣旺達順利地進入了康佳的供應鏈。

後來欣旺達為了使自己更具有競爭力和研發能力,開始興建廠房,購買設備。到了2003年,欣旺達開始與飛利浦開始合作,這標誌著欣旺達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到了2008年,欣旺達的銷售額已經突破5億。

到了2011年,欣旺達通過與ATL合作,進入了蘋果供應鏈。當時蘋果的產品iPhone 3和iPod的電池20%來自於欣旺達。但是到了iPhone 4的時候,蘋果的電池供應商換成了賽德電池。就在那一年,欣旺達的淨利潤出現了負增長。欣旺達自己也知道,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面,2012年,小米、華為、中興、OPPO等國產手機迅速崛起。雖然蘋果配件的毛利率較高,但是國產手機也在從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鋰電池供應商欣旺達的成長之路

蘋果和欣旺達分分合合這麼多年,到2016年,蘋果在欣旺達營收裡面只佔到16.2%。最重要的是前五大客戶的佔比十分均衡,不會因為其中某一家公司的變動或砍單導致自己有所太大影響。

近些年來,新能源汽車很火,其實早在2009年,欣旺達開始著手電動汽車用鋰電池電池模組和電源管理系統的開發。2014年,欣旺達成立了動力電池事業部,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欣旺達開發的高能量動力電芯能量密度高達210Wh/kg,循環壽命超過2000次;高功率動力電芯功率密度超過4500W/kg,循環壽命超過5000次。欣旺達年產6GWh的動力鋰電池(含4GWh動力鋰電池電芯)生產項目也正在建設中。


鋰電池供應商欣旺達的成長之路

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成為全球重要的戰略方向,欣旺達是否能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成為鋰電池行業的領頭羊,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