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一步 關機後取出卡託】卡託在機身底部,雙Nano-SIM設計,上下放置。內側有防塵防水的膠圈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二步 拆卸後蓋】常規的三明治結構,開棺從後蓋入手,在加熱墊上90℃加熱3分鐘後,用吸盤在底部吸開。。。。Em我吸。。。有點不太好吸,估計防樓膠量很足,勉強啟開一條縫隙後,輕輕插入拆機片,小心沿四周劃開即可分離後蓋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大家可以看到,後蓋內側有一大片導熱石墨,廣角鏡頭處還單獨設置一圈泡棉雙面膠,增加結構穩定性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後攝保護蓋板上還有3處導電布。另外還有多處緩衝泡棉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三步 拆卸主板】來看主體部分,常規的三段式結構,電池佔據了最大的空間,四攝佔據了上半部分將近三分之一的空間。左側按鍵部分有防塵防水的膠墊,蓋板上還貼了一小塊緩衝泡棉。觀感上就是這根主排線很搶戲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卸下固定蓋板的11顆螺絲,分兩種規格,再撕開泡棉即可取出蓋板,蓋板中間部分是一塊厚度為0.2mm的金屬片,四周有LDS天線。背面有聽筒和主板之間的接觸點,各BTB都有緩衝泡棉覆蓋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挑開電池BTB,斷電,接著來看看主板部分的結構,非常緊湊的排布,前置攝像頭的升降結構和耳機孔的保留,再加上四攝和5G,雙層主板那是板上釘釘的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而且這次K30 Pro的PCB利用率非常高,主板上的芯片和小元器件排布,可以用擠滿了來形容,幾乎沒什麼空餘。這麼緊湊的佈局我很好奇它的散熱表現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們接著往下拆,依次挑開屏幕、主FPC、前攝和感應組件的BTB,再挑開3個同軸線接口,卸下兩顆固定主板的螺絲後,從下方取出主板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攝BTB都在背面,並且基本被散熱銅箔覆蓋,BTB上方還有金屬蓋板,挑開後有相應的緩衝泡棉和導電布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景深鏡頭竟然是直接固定在主板上的,估計這麼做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儘量節省結構空間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攝參數請看圖,採用了索尼IMX686的主攝,整體參數配置沒有什麼特別的亮點,好在焦段齊全,畢竟是一臺追求實惠性價比的機型。李姐萬歲吧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耳機孔內側有全覆蓋的膠圈,起到一定的防塵防水的作用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閃光燈也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並且還集成了後置的環境光傳感器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主板正反兩面都有全覆蓋的銅箔和導熱石墨,針對兩個發熱大戶,還單獨配了一塊銅板,這操作我印象裡還真是第一次見。。。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主板芯片參數請看圖,配備了865、LPDDR5和UFS3.1,對於Redmi旗艦來說,那是必須的~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對了,我這臺的SoC封膠了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四步 拆卸剩餘組件】環境光傳感器和距離感應器都是通過膠塞固定,挑開即可取出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這聽筒直接被擠成瘦長型了,不過總體尺寸和常規的差不多~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步進電機居然沒有單獨的螺絲固定,是和主板及蓋板共用三顆螺絲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們都知道步進電機的工作原理是馬達通過變速箱,和驅動傳動杆運動,來實現前置相機的升降。Redmi K30 Pro將減速箱的減速比由1:25改為1:20.25,意思就是之前步進馬達需要轉25圈才帶動絲槓轉一圈,而現在步進馬達只需要轉20.25圈就能帶動絲槓轉一圈,令馬達推杆的速度更快,由11.52mm/s提升至14.2mm/s。這就使得鏡頭彈出時間由0.8s縮短至0.58s。這個伸縮速度變快了,從生物學的角度講,確實可以帶來一定的快感。

而且前置相機結構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塊磁鐵,通過配合旁邊主板上的3D霍爾傳感器,可以實現對前置相機在行程中的基準定位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前攝排線被金屬蓋板固定,卸下一顆螺絲後下方還有一顆固定軌道的螺絲,螺絲上方還貼有一層隔熱膠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從外部抽出前攝後看到對應孔洞四周有防塵防水的膠圈。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側鍵通過觸點的方式和主板相連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五步 拆卸副板部分】卸下7顆規定喇叭BOX的螺絲,上方也有LDS天線設計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這回的音腔採用了柔性後腔,不同於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手機採用的封閉式,至於具體的外放效果,怎麼說呢,最近半年來,我聽雙揚聲器已經習慣了,所以單揚聲器即便再努力改進,總歸還是有落差的。大家也不要抱太大期待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依次挑開主FPC和屏下指紋的BTB,挑開兩個同軸線接口,取出副板,Type-C口內側有防塵防水的膠圈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取出馬達,為Z軸線性馬達,尺寸看圖。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左側還有一塊天線小板,連著最後一根同軸線。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六步 拆卸電池】熟悉的快拆口設計,很好拉,電池容量為4700mAh,生產商為我們的老朋友,欣旺達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這個容量配合33W快充,續航方面妥妥的夠用,實測0-100充電時間需要63分鐘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拆下電池後,下方還能看到屏下指紋,採用了超薄屏下指紋,但需要拆了屏幕才能取出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最後一步 拆屏幕】原本以為平面屏應該不難拆,畢竟加熱會比較均勻,但實際情況加熱了5分鐘依然紋絲未動。只能藉助解膠劑了,從聽筒網區域下手,很輕鬆就拉開一條縫隙,隨後小劑量注入,慢慢打開屏幕。哦吼~中間這一大塊散熱膜下方肯定有我想要的東西,撕開後,我去,這銀色的還真是VC,從內部頂出後仔細觀察才發現,這是一塊不鏽鋼材質的VC。。。沒有采用常見的銅質材料,初中物理能考59分的,都應該知道,金屬裡銀的導熱性是最好的,銅排第二,綜合考慮成本,強度後,銅材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這次K30 Pro採用不鏽鋼VC,我還真是第一次見,查了一下資料,不鏽鋼在強度方面要優於銅質,這一點也和小米的工程師也求證了。至於導熱能力,工程師給出的解釋是, VC其實主要是通過內部液體的相變過程來實現熱量的擴散,殼體材質本身導熱性能不是核心因素;這就好比北方的暖氣片,也沒有采用銅材作為殼體,暖氣片與室內空氣的換熱主要是通過對流和輻射完成的,與殼體材質本身的導熱性能沒太大關係;而且工程師還告訴我們,這也許是一個未來手機結構的調整方向,不鏽鋼VC因為強度足夠,可以實現完全替代目前鋁合金中框的大部分面積,讓不鏽鋼VC融合進中框裡。這樣一來,在保障強度的基礎上,可以實現5G旗艦手機減重減肥的需求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這麼大篇幅的說散熱這事,是因為目前大家都比較關心5G手機的散熱性能,,K30 Pro整體散熱用料很足,屏幕之下的導熱石墨,隨後緊貼著的不鏽鋼VC,中框區域主要是主板上的導熱石墨、導熱凝膠、散熱銅箔、銅片和散熱硅脂,最後就是後蓋上的大面積導熱石墨。料子是到位了,那我們來看看實際的表現吧,和平精英半小時後,正面為39℃,背面為39.3℃,熱量也確實都集中在機身左上的芯片區域,這個溫度雖然不能說燙,但還是有很大優化空間的。當然,工程機也有關係,希望在量產機上能夠得到優化

【享拆圖文版】Redmi K30 Pro 變焦版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整機共6種共23顆螺絲,Redmi K30 Pro為了100%全面屏,為了電池,“緊湊”就成了整個結構設計的主題,這次的不鏽鋼VC是個意外的驚喜,非常期待後期它在散熱,減重,減肥方面的表現。其他結構方面中規中矩,都是比較成熟的設計,雖然我做節目的時候還不知道價格,但是基於過往Redmi的定價策略,相信這次的硬件配置搭上價格,應該會是一臺實惠的誠意之作。就是下次營銷的時候,下手別太滿,有優勢那也得悠著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