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大义”郭松龄,为何电视剧美化他?为何智者都嘲讽他

“大仁大义”郭松龄,为何电视剧美化他?为何智者都嘲讽他

承兄厚意,拥良上台,隆谊足感。唯良对于朋友之义,尚不能背,安肯见利忘义,背叛家父。故兄之所谓统驭三省,经营东北者,我兄自为犹可耳。良虽万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爱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不难解决。至兄一切善后,弟当誓死负责,绝无危险……学良顿首。

——郭松龄反奉后张学良致其亲笔信

如果有熟悉近代史的朋友们,一定知道少帅张学良身边有一位“郭鬼子”——郭松龄,历史上的郭松龄杀同僚、叛旧友,最后落得被张作霖枪毙在河边曝尸三天才下葬。文章曾出演过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中郭松龄的形象却是被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被描写成为了大仁大义、大忠大勇之将才。若说他是将才倒真没错,但是“忠勇”二字郭松龄倒有些担不起。

“大仁大义”郭松龄,为何电视剧美化他?为何智者都嘲讽他

(电视剧《少帅》中郭松龄扮演者剧照)

与张学良关系

张学良和郭松龄亦师亦友。当年郭松龄是个正经军官,中国陆军大学研究生毕业,是个高学历人才,一开始他投奔的是孙中山,去了广州担任讲武堂教官,但很快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就失败了,跑去了檀香山。郭松龄只能回到老家奉天讨饭吃,这张作霖慧眼识英才,将郭松龄招入麾下,送去他新开的东三省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郭松龄从这个东三省讲武堂迈出了他飞黄腾达的第一步——担任张学良的老师。

张学良是东北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年少时是个混世魔王,郭松龄担任张学良教官时三十六岁,张学良年仅十九岁,正是不服管爱挑衅的年纪,由于他的父亲是大帅,人们都敬着他称他为少帅,可是郭松龄就不这样对待张学良,他的教育理念一向是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你是大帅之子,就放宽要求,反而要更严加管教,方能成才担以大用。

张学良因此对这位老师十分敬重,他认为郭松龄是难得的将才,身上有军人的刚正不阿也有文人风骨,是既能打仗也能献策。

“大仁大义”郭松龄,为何电视剧美化他?为何智者都嘲讽他

张作霖也十分看好郭松龄,他本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极其尊师重道,他有一位老师名叫杨镜文,仅仅教过张作霖三个月,但是张大师却敬重他一生。

这个传统也得到延续,张学良从军校毕业后担任旅长,上任后就立即向父亲提出申请,力荐郭松龄担任自己的副手,郭松龄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 升迁,他的手里终于逐渐获得了实权。

危机暗浮

张作霖对于儿子这个副手那是十分的满意,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猛地一上位,仗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还有那天生的火爆脾气,指不定就会闹出什么大事情,但是若有经验老道的郭松龄在旁辅佐着,便能有人时刻约束张学良。

果然不出张作霖所料,郭松龄在第一年就为张学良出了不少计策,将军队治理的井井有条,多次率兵剿匪也大获全胜,众人皆赞“虎父无犬子”,但是则有人往更深层面去评价,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郭松龄就没有张学良”,足见对郭松龄的极大认同。

张学良一步一步往上升,不管他到哪儿身边就是会有郭松龄,郭松龄的官儿越做越大,当时的地位仅次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

与杨宇霆、姜登选等人平起平坐,渐渐的郭松龄开始不甘心再居于人下,多次的和同僚们产生摩擦,首当其冲的就是姜登选。1924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后,张作霖将张学良和郭松龄手上的军队再次整肃,是奉军最精锐的部队。

“大仁大义”郭松龄,为何电视剧美化他?为何智者都嘲讽他

张学良

很快,第二次直奉大战打响后,张学良负责指挥,一直猛火攻打山海关,但是攻了很久都没有攻下,郭松龄率领增援军队两面包抄,最终帮张学良拿下了山海关大捷。张学良对郭松龄那是可谓是依赖到了极致,郭松龄也不免有些居功自大。

在这次会战中,与姜登选因为“抢功”之事,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将来杀害他埋下伏笔。

仗打完了,该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杨宇霆接管了江苏,接管了山东,最让郭松龄看不上眼的姜登选也接管了安徽,而大功臣郭松龄却是什么都没有得到,还得在老子的儿子部下当参谋。这点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郭松龄造反的主要原因。

但其实,张作霖大帅自有他的打算,之所以不给郭松龄封地,是因为张作霖见张学良如此器重郭松龄,日后他们二人定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大东北现在的王是张作霖,他死后一定会是张学良,是张学良的就有一半得是郭松龄的,可见这郭松龄虽算的上是聪明半世可在人生选择的关键岔路口眼皮子浅了,聪明人看事儿一向要看到底,功名利禄本是浮云,但这郭松龄显然是被浮云遮闭目。

起兵造反

郭松龄反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当日还在张学良身边时,就时常说:“上将军脑筋陈旧,在杨宇霆这帮群小包围之下恐已无力挽回,必须赶走老杨这帮人,父让子继,由我们来干!”此人反心已露,但是张学良视若无物,本着父亲从小教导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原则,张学良对郭松龄那是极度信任。直到那厮已经起兵造反,张学良还在继续写信规劝,叫他不要忘记知遇之恩。

“大仁大义”郭松龄,为何电视剧美化他?为何智者都嘲讽他

张作霖

郭松龄打出的造反旗号美名其曰为“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但他自己行的也是擦枪走火的不义之事,当然自古造反的哪个不是得先巧立名目,说的道貌岸然些,支持者也支持的理直气壮些。

既是造反,就有败的可能性,1925年张作霖正当得意,郭松龄起兵造反的时机不对,这也是导致他是失败的一大原因,但根源还是智谋不及,天都不会属意于此等人。

结语

郭松龄的结局,竟然如此潦草,也着实可叹。张大帅决定曝尸他夫妻二人三天,是为了用来警示众人,不可学他起兵造反,恩将仇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念书人,古话说的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