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獨立的人格!

獨立的人格是立世之本,是成就自我的必要步驟。它決定人的生存質量。

培養獨立思考的精神

我思故我在。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都是獨立思考的結果。上帝讓人類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首先賞給人類的就是高於百眾生靈的智慧。人類的眼睛遠不如鷹的眼睛;人類的嗅覺遠不如狗的嗅覺;人類奔跑的速度既比不過兔子,也比不過羚羊。那麼人類靠什麼主宰了這個世界?首先是智慧。智慧就是獨立思考的結晶。人云亦云,無法出奇制勝;跟在別人後邊亦步亦趨,也不可能實現思維的創新,同時,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也可以看作是人格的缺陷。人格要想徹底走向獨立,必須從培養獨立的思考開始。對世界、對人生、對社會、對各種各樣的現象,都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己的認識視角、自己的判斷標準、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惟上,不惟書,不惟已有的定論,哪怕是權威的定論,也要以科學的、理性的、現實的價值觀去全面判斷。哥白尼對天體運行的科學發現、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正確解析、弗洛伊德對人類潛意識的驚世駭俗的研究,如果不是基於獨立思考的前提,都是不可想象的人間奇蹟。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都是人格獨立的樣板。我們講零度生存,零度生存是一種理性狀態。沒有獨立思考精神,零度生存理念只能是一句玩笑。

完善自己的價值取向

價值取向是判斷標準,標準應為一個體系,否則就不會全面。培養自己獨立的人格,應把完善價值取向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因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格獨立,就必須具備一整套的是非標準。這樣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從容若定,取捨自如,而不至於茫然困惑,無所適從。這是人格獨立的一種最基本的狀態。

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做人的原則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殺了國君齊莊公後篡位,因太史在史書上記載:“崔杼弒其君”而將太史殺了。然後令其弟繼任新太史;新太史上任後,依然如實地記載了這一史實;崔杼便又把新太史也殺了。面對兩位哥哥接連被殺,又一個弟弟繼任太史後,這位弟弟仍是臨危不懼,據實秉筆;崔杼不敢再殺下去了。正是三位太史不惜生命,對歷史事實負責的精神,才戰勝了邪惡,完成了一種人性的追求,成為千古佳話。人生之旅就如一條軌道,有一定的標準於軌道兩側,要想圓滿駛向成功的地方,就一定要遵循這個軌道———做人的原則。

遠離誘惑

面對權勢、金錢、美色,很少有人不蠢蠢欲動。有人為金錢鋌而走險;有人因色慾而招致家破人亡;有人因急於求成“金屑雖為寶,在眼亦為害”,掉入了經濟“陷阱” ……喪失了做人的人格。這些誘惑就如同空氣中的塵埃一樣,當落在我們的眼裡,就會讓我們迷失進取的方向。我們要遠離誘惑,洗滌掉眼中的塵埃,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我們的人格魅力才能得以彰顯,才能做到真正地主宰自己。

苦其心志

  “沒有一番寒徹骨,哪得撲鼻梅花香”。人的一生難免遇上困難,經歷苦難。也正因如此,“經歷了磨難”才堅定了人的信念。生活給予我們的磨難,就是對我們的考驗。“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當代詩人汪國真曾寫下這樣的詩句。逆境使人格雕塑會更加分明。正如一副古聯所說:“雪壓霜積,梅花依舊報春笑;山阻石攔,大江畢竟東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