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承德!“云庭”相见

“彭庭长,我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同意参加互联网庭审。”

“彭庭长,我在下乡,现在到达了两家的一农户家中,同意参加互联网庭审。”

“彭庭长,我在家中,可以随时开庭。”

“现在开庭……”

3月13日上午11:30分,县法院第九审判庭正在使用互联网云庭开庭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远在北京的原告与分别在承德县下板城镇、承德县两家乡的被告在“云庭”相见。

原告盖某与被告田某、刘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本院于2020年1月9日立案,原定于2月19日上午9时开庭。受疫情影响,为尽可能减少当事人因为接触感染病毒,承办法官将案件延期开庭。但为实现疫情防控与案件审理同步推进,在当事人均同意的前提下,承办法官组建手机微信群,由本院网管进行培训,定于3月2日进行网上开庭。开庭当日承办法官一大早即接到原告的电话,称其四个月大的女儿突发重病已送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无法按原计划参加庭审。考虑到原告的特殊情况,承办法官取消庭审并将案件进行中止。中止期间承办法官一直通过微信做三方的思想工作,但原、被告均未达成一致意见。3月13日上午,承办法官再次接到原告的电话,称其女儿已经辗转至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进行救治,急需用钱缴纳住院费用,询问能否尽快开庭。承办法官及时与二被告取得联系,其中一被告正开车到两家下乡的途中,考虑到被告的安全,在被告抵达两家乡一农户家中后,开始了互联网庭审。

“我真的是急需用钱,如果不是孩子生病,疫情期间我肯定也不会麻烦法院,我要求二被告尽快偿还我借款伍万元。”原告在法庭上再一次阐述他的诉讼请求。“我们确实欠原告的钱,现在也知道了原告的实际困难,孩子治病要紧,我们在庭下一定会尽快张罗把钱还给原告,但在借条上我们虽然一个在借款人处签字,一个在担保人处签字,但实际上是我们一人借了一半,能不能分开还款?”尽管在借款事实上没有争议,但二被告在还款方式和数额上还是无法与原告达成一致意见。考虑到二被告均有还款的诚意,承办法官当庭向二被告进行了释明,称二被告负有连带给付义务,内部的约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方,二被告最终同意于2020年4月15日前将借款伍万元还给原告。

下午1:00庭审结束,原、被告通过二维码在调解笔录上签字后分别向承办法官表示了感谢,至此远隔200余里的案件通过互联网庭审顺利审结。


北京?承德!“云庭”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