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馬臺的前世今生

戲馬臺在徐州市區中心偏南的位置,戶部山之上。雖說叫個山,但實際就是城內偏南一土坡。有制高點的作用。因山為臺,以觀戲馬、演武和閱兵等,所以叫作戲馬臺。

小的時候對戲馬臺的印象就是“賣布的地方”。因為總是會聽到家人說,去戲馬臺扯點布去,弄個衣服、窗簾、桌布啥的。反正項羽也看不到、聽不到了,也不知會作何感想。

戲馬臺的前世今生

亂世紛擾

公元前232年,當時還處於戰國時期。未來將要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嬴政,此時,還是秦王,已經當了十五年的王了,二十八九歲。

在今天江蘇的宿遷,距離徐州120公里左右的地方,楚國名門項家,出生了一個男嬰。他就是日後的“西楚霸王”項羽。姬姓,項氏,字羽。

這是個神奇的孩子。古時候,好多的異象都被當做神蹟。有一個聖人專屬的神蹟發生在了他的身上-重瞳。通俗講就是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一目兩眸。歷史上和項羽有著同樣神蹟的還有造字的倉頡,三皇五帝之一的舜。還有那個寫詞婉約極致的南唐後主李煜。

巧不巧,李煜是徐州人。跟項羽老家離著不遠。

後來掌握一定話語權的文人們,就用“重瞳”來代指項羽了。比如,清代周龍藻《大牆上蒿行》中寫道“亞父好奇策,終被重瞳誤”。

神奇的孩子也會有神奇的童年。出生在名門世家,教育自然是跟得上的。但是項羽小的時候,學寫字不行,學劍也不行。不行就不行,還以寫字能寫名字就行,練劍也只能幹一個人,我要學幹一堆人的本事。

當然,我們現在可以說,項羽有遠大志向,有人生大格局。放到現在,估計父母得氣死。你不學就不學,犟嘴還一套套的。我看就是給你吃的太飽,揍得太少。

後來,他的叔叔,還真的教他兵法了,那就是萬人敵。當然少年項羽沒有讓我們失望,大喜過後,粗略的學了下兵法,三分鐘熱度一過,學了個囫圇吞棗。

自信人生

項羽11歲左右,也就是公元221年,秦王嬴政改稱皇帝,統一六國。被譽為“千古一帝”。始皇帝的功績我們就不贅述了。

統一之後,始皇帝就開始了各處的巡遊,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鞏固統治,大力推進宣傳工作的落實。

有一天就溜達到了會稽,那會項羽和他叔叔項梁也在這兒。項梁因為犯了事兒,上了通緝榜,帶著項羽來到吳中會稽暫避風頭。

遠遠的,項家爺倆看到始皇帝的風光車駕時。項羽出人意料的說出了不符合他年齡的一句話“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再通俗點就是,我也行!這可把他叔叔嚇得夠嗆。

確實夠狠,你要是再大點聲,嬴政大爺要來打你屁股了。

亂世出英雄

又過了幾年,項羽23歲,公元前209年。著名的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從大澤鄉開始了創業之旅。遠方的項羽爺倆,也在一年後,開始了創業。

開始的時候,項羽一直跟著叔叔在實習,有豪氣,也有本事。“力能扛鼎”說的就是他。早些年,在宿遷市區有個七岔路口,還有個霸王巨鼎的像。現在沒了。

那會兒,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反對董事長秦二世的大罷工。沒錯,始皇帝已經於前一年死在工作崗位上。一點火星,迅速燎原。

項羽跟著叔叔轉戰南北,漸漸這一支成了氣候。要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看人家項家叔侄。此前一直在默默培育力量,又儲備知識,不斷學習。機會來時就會抓得住。一年多以後,我們年輕的項羽也一戰成名。

那就是鉅鹿之戰。項羽率領的楚軍5萬,諸侯聯軍10萬。對手秦軍40萬。這10萬諸侯聯軍全是看熱鬧的,真正幹仗的還是那5萬楚軍。

項羽過河之後把船全廢了,把鍋碗瓢盆也都砸了,連軍營都燒了,乾糧也只夠三天用的。絕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退無可退,只能硬剛。楚軍一個個玩命似的幹仗,一個人當十個人用。

5萬人大坡40萬秦軍包圍!活捉了王離,殺了蘇角。還有個將領,名叫涉間,想不開,自焚而亡。反正是沒臉回去見領導了。

一戰封神!這時,項羽才25歲。同年,短命的秦王朝也結束了統治。

衣錦當然要還鄉

之後的幾年,項羽和劉邦吃了一頓氛圍友好,賓主盡歡的鴻門宴,被自己的優柔寡斷誤了事。為以後的慘敗,埋下了種子。入了關,燒了阿房宮,封了十八路諸侯等等。一時風光無兩。

而他,沒有“貪戀”“皇位”,給自己封了個西楚霸王,熱衷於做裁判。誰不聽話,就帶人去幹誰。

當初人家都說,關中多好,土地肥沃,一圈都是山,還有險關擋著。稱霸天下的好地方啊。當初秦就是靠著關中起家的。但是新任聯盟理事長項先生不這麼想。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沒錯,你發達了,不回家轉轉,就像是在夜裡穿著好看的衣服溜達,誰知道呢?

此時,我腦海裡浮現出了好多人……

所以,衣錦當然要還鄉,還要大張旗鼓的還鄉!

項羽26歲那年,公元前206年,把都城設在了徐州,距離出生地下相,也就是宿遷,120公里左右的地方。都是家鄉。

回到徐州之後,在戲馬臺閱兵、宴請等等。從此戲馬臺就與霸王交織流傳兩千多年。此刻,城裡的小土坡,戶部山,還在。戲馬臺也重修了,也算還在。

戲馬臺的前世今生

因為收門票,就沒進去

英雄落幕

再之後的四年間,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項羽作為聯盟理事長,到處給人平事兒。不聽話的就打。接著跟以前的老同事,劉邦,繼續幹仗。

劉邦,生於豐長於沛。那會兒,那一片都叫作沛縣。豐,是個小村子,豐邑。總之,放到今天,是徐州境內。

所以,這是一場,徐州人劉邦帶著淮安人韓信,跟宿遷人項羽決一死戰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項羽30歲那年,兵敗於垓下。垓下在今天安徽的靈璧。靈璧被徐州和宿遷夾著。兜兜轉轉,還在這一塊。四面楚歌說的就是這檔子事兒。

說那時,劉邦帶著漢軍和諸侯各軍,一票人,把楚軍圍了好幾圈。但是楚人夠猛,就是不投降。跟你們死磕。後來漢軍想了一招,讓士兵們夜夜唱楚歌。項羽嚇了一大跳,我的地盤都被端了麼?為啥漢軍營裡那麼多楚人?

哎,還是太年輕。這時的劉邦,已經在45-54歲之間。正是老謀深算的好年紀。當過基層公務員泗水亭長,一路創業至此。

後來,項羽一路南逃到現在馬鞍山和縣的位置,那邊有一條長江的支流,叫作烏江,距離南京也不遠。在那裡結束了自己的輝煌燦爛而又短暫的一生。在死之前還送給舊相識-呂馬童一份大禮。

因為劉邦懸賞項羽人頭黃金千金。項羽殺得昏天黑地之時一轉頭看到了舊相識呂馬童。說,還是把這個好處送給你吧。說完就引頸自刎。結果有五個人拿到了項羽的五個肢體,這五個人全被封了侯。臨了還這麼大義凜然。

戲馬臺的前世今生

此地空餘戲馬臺

戲馬臺還在。有空的話,去戲馬臺看看。雖然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但是一想到同一處地點,不同的時空,卻發生著精彩卓絕的故事。也是一次精神上的穿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