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崔鬆、謝斌……“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申晨間 | 張文宏、崔松、謝斌……“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的科普講解、閱讀量屢屢超10萬的“華山感染”公眾號、最近推出的“新冠瑞金主委說”系列訪談……

疫情發生後,上海眾多臨床醫生和醫療機構積極投身科普宣傳,還湧現出“硬核主任”“600號男神”“口罩達人”等多位“網紅”。

“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01

打比方讓百姓一聽就懂

說起“網紅”醫生,很多人都會想到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記者最近採訪他時,也感受到了其“硬核”風格。在回答一名女記者關於病理解剖的問題時,他說到一半,就打斷了自己:“我們在肺泡裡面看到這麼多堆積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分泌液的組成成分是什麼,肺泡細胞是一型還是二型的,掉進去的細胞是中性粒細胞還是巨噬細胞……小姑娘,我講這些你聽得懂嗎?既然聽不懂,我就不講下去了。”

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做科普,是醫生成為“網紅”的一大秘笈。

今年1月18日,張文宏在CC講壇上向聽眾介紹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區別時,打了一個比方:老虎和貓都屬於貓科動物,如果把流感比作老虎,那麼感冒是什麼?告訴你,感冒不但不是貓,連兔子都不是,可能就是小爬蟲或蒼蠅。

這個形象直觀的比喻,一下子讓公眾瞭解到感冒與流感雖然名稱相近,其實相差十萬八千里。

申晨間 | 張文宏、崔松、謝斌……“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上海市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副會長、曙光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崔松也覺得,要成為“網紅”科普達人,打比方是一個重要技巧。

在“醫聲相伴崔松說”公眾號上,他發過一篇閱讀量“10萬+”的文章《心臟說明書》。這篇文章運用一整套比喻向讀者介紹了心臟結構與常見心臟疾病,如將心臟比作一間房子,有兩室兩廳(心房和心室),有牆壁(心肌)、門(瓣膜)、水管(血管)和電線(電傳導系統)。水管老化就是動脈硬化,電燈亂閃可能是早搏或房顫。

“醫生做好科普並不容易,要有多年臨床經驗積澱,自己吃透了醫學知識,才能深入淺出地講解。”崔松說。

申晨間 | 張文宏、崔松、謝斌……“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02

接地氣才能說出金句

說金句,是“網紅”科普醫生的另一大秘笈。

“你問我這個藥那個藥,哪個藥有效?那我告訴你:最有效的藥就是你的免疫力。”“你現在在家,不是在隔離,而是在戰鬥啊!你覺得悶是吧,病毒也覺得啊,病毒最後就是被你們悶死的呀!”面對媒體,張文宏用那些接地氣的金句吸引了眾多“粉絲”。

怎樣才能說出金句?崔松笑言,他屬於笨鳥先飛的人,在向媒體和公眾講話之前經過了反覆琢磨。例如,他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說的“消毒水不是花露水,過度消毒也是毒”,就是他們團隊多次討論後的作品。

為了告訴市民不可過度消毒的道理,他先想到的一句話是“消毒水不是香水,別亂噴”,但他與團隊成員討論後覺得,香水有點奢侈,於是換成了更接地氣的花露水。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果然成為流傳甚廣的金句。

“該追劇的追劇,該追星的追星。”說起這句上了網絡熱搜的金句,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醫師謝斌直言,這是在2月6日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他回答記者提問時臨場發揮的,沒想到引起了網民的熱烈反響。

當時處於疫情暴發階段,許多宅在家裡的公眾在網絡上看到大量信息後,出現了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因此,他建議市民每天接收的疫情信息不要超過接收信息總量的40%,“該追劇的追劇,該追星的追星”。

申晨間 | 張文宏、崔松、謝斌……“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事後我思考了一下上熱搜的原因,是這句話契合了公眾當時的普遍性情緒和關注點。”謝斌說,“所以醫生做科普時,最好不要從自己的專業關注點出發,而是要考慮受眾心理,從老百姓的關注點出發思考講什麼,並用通俗、簡單的話語把意思表達出來。”

申晨間 | 張文宏、崔松、謝斌……“網紅”科普醫生是怎樣煉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