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冠病毒較量的那“三天”

大年三十,他沒有選擇與家人團聚,而是在實驗室裡與病毒“較量”14小時;1月30日,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立項成功,他和團隊加班加點篩選抗病毒中醫藥;2月10日,他“出征”四川甘孜州道孚縣,一場雪域高原的戰疫就此開始……

他叫李國平,是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副所長、成都鍾南山院士創新工作站負責人。這雖然只是他戰疫過程中平凡而特殊的三天,但卻折射出他在實驗室裡、在病房中、在顯微鏡下,爭分奪秒研究病毒致病機制,為摸索高效防控策略提供依據的日日夜夜。

與病毒較量,過年堅守實驗室

1月24日,大年三十,為了給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撐,李國平取消原本準備去上海與家人團聚的計劃,退掉機票,留在成都,此時他已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實驗室裡與病毒連續“較量”了好幾天。

當時,新型冠狀病毒的溯源和致病機制尚不明確,也沒有針對這種病毒的特效藥,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護與治療基本上都是在傳統經驗基礎上摸索前進。

“從古至今,中醫藥對於許多疾病的治療都有著確切的療效。那麼是否有中藥可以有效防治新冠病毒?”帶著這樣的疑問,李國平與成都呼吸健康研究所6名專職人員,在實驗室裡不分晝夜地收集整理相關數據,分析對比不同人群特徵,論證一個又一個的方案,以完成ACE2(新型冠狀病毒受體)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李國平卻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一直待在實驗室裡。“作為科研人員,非常時期就是要堅守崗位,為阻擊疫情盡一份力。”他說。

研究被立項,發揮中醫藥更大作用

1月30日,大年初六,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李國平正在辦公室進行新冠肺炎的研究。過去7天,李國平和團隊幾乎沒有休息。“發病機制不明確,我們通過生物信息學的方法,以分析靶點為核心,從而解釋臨床表現。”他說。

同樣在這一天,成都市科技局專題研究科技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應急工作,決定對首批8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立項支持280萬元。李國平團隊的新型冠狀病毒細胞受體多組學研究及網絡藥理學篩選抗新型冠狀病毒中醫藥研究正是其中之一。

“我們實驗室主要圍繞病毒發病機制以及藥物篩選進行研究,探索並驗證新冠病毒介導ACE2的發病機制。”李國平說,ACE2作為受體就像病毒進入人體氣道的“大門”,研究這個門是如何“開”的,對於防治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他們將ACE2蛋白作為潛在靶點,在中藥數據庫中通過基因分析平臺的篩選,發現柴胡、川牛膝、葛花、葛根、萱草根這幾種中醫藥可以作用於病毒進入人體的關鍵靶點。“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可以發揮出更大作用。”李國平說。

馳援道孚,戰“疫”藏區雪域高原

2月10日,李國平臨危受命,隨援藏醫務人員一起出徵,趕赴甘孜州道孚縣人民醫院開展疫情防控指導工作。道孚縣海拔近3500米,近來溫度低至-10℃。截至2月10日,甘孜州累計確診病例27例,而道孚縣是甘孜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經過8個多小時路途輾轉,李國平抵達目的地,直奔疫情防控指揮部開始接手具體工作。引導醫院採取三級查房制度,熟悉當地病人相關情況,研究精準治療方案……李國平的工作從抵達藏區第一天開始便滿滿當當。

3天時間裡,李國平和專家組緊急針對救治中存在問題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了收診、診斷、轉診等諸多相關流程、標準,同時根據每個患者病情給出救治的指導意見。目前,多名患者已康復出院。

按四川省衛健委安排,專家組5天指導任務完成後即可返回成都。但面對道孚仍較為嚴峻的防控任務,李國平和其他專家都主動選擇留下。“任何艱苦條件我們都能克服,防控難題肯定也能解決。”他說。

身在戰“疫”前線李國平也依然在推進中醫藥抗新冠病毒研究。“沒有診療時,我就會在網上繼續篩選中醫藥數據庫,分析樣本特徵,驗證中醫藥防控效果。”他說,接下來他計劃進一步驗證生物信息學分析的結果,以更深入瞭解新冠病毒感染的潛在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