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將來,最缺的是什麼人?


梁冬|將來,最缺的是什麼人?

以前小梁拿起各種書,沒有半點兒學習的快樂。尤其是那些實操性很強的商業書籍,雖然有過學習,但感覺自己不做出來,就很難體會到成就感與快樂。其實中國很多書籍並不那麼依賴學習本身,必須要有一個場才行。比如你要學打坐、站樁,只要給自己時間,怎麼都能讓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能給小梁兩三年的時間,安安靜靜地學習,我特別希望把《傷寒論》通讀一遍,把它的六經體系和《周易》的六經體系對應起來,看看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然後拿自己的身體做試驗……想起來就覺得特別美好。

有一天,我突然跟自己說:“為什麼我到這個階段才會發自內心地想學這些東西呢?以前為什麼沒有這種想法呢?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呢?”一直到某天讀到《論語》中的這句話——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孔子的這句話是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跟他講比較高深的、本體的東西;如果一個人的福德、能力、眼界、境界在中等以下,就不要隨便和他談論高深的、本體的東西。

有的女孩喜歡包包、私人飛機……你跟她談《金剛經》,不管她懂不懂《金剛經》(其實大部分人都不能叫懂),只要你跟她談,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直接把《金剛經》變成了一個笑話。以至於現在我跟朋友們偶爾提到《金剛經》,很多人臉上都會露出一種壞壞的笑。

不過幸好《金剛經》作為經典,歷經了那麼多年的洗禮,不會因為某個人、某些事而受到某種貶損和提升。它就在那裡,早已“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了。

孔子說:“你的境界沒有到那裡的時候,誰跟你講都沒有用的。”

梁冬|將來,最缺的是什麼人?

小梁不能跟別人比,但可以跟自己比,確切地說,我相信最近幾年的自己較以往略有進步。表現在哪裡呢?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聽一下十年前我錄的《國學堂》《冬吳相對論》與現在做的節目,你會感受到小梁的語速、節奏、結論都變得更加溫和了。

之所以變得溫和,是因為我終於理解了孔子說的“君子不迫切”是什麼意思。

如果讓我回憶學《論語》最大的收穫,就是收穫了這句話——“君子不迫切”,不迫切地從低層次拔高到高層次,不迫切地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迫切地希望孩子變成一個比自己聰明、有情商、能抵抗誘惑、能掙錢的人……

這不僅無知,還很無恥。所以我現在已經不指導孩子做作業了,我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人家做到,這是不對的。《中庸》裡有句話,“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大部分人聽到這句話,都理解為“以牙還牙”,或者理解成《天龍八部》裡的以別人的武功反擊他——你不是會用“一陽指”嗎?我就用“一陽指”滅你;你用“九陰白骨爪”,我就用“八陰白骨爪”或“十陰白骨爪”滅你……

其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說的是你跟人溝通的時候,要跟他講他能理解的道理,去幫助他成長。

所以傳播者必須以一種更宏觀的視野、更豁達的心態、更願意多變的法門引導對方,不對別人的境界高低做任何道德上的判斷,只做方便法門上的判斷。

很多時候,小梁聽某個領域厲害的朋友講東西,都能感覺到真正的“大家”和普通專家的區別。我聽過一位非常優秀的經濟學家講宏觀經濟,整篇下來幾乎沒有術語,連M2、GDP這種詞都沒有出現,用的全是小孩子都能聽懂的話。

比如這位經濟學家在跟我們討論國際貿易、匯率時說:“儘管有很多方法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匯率,比如各種‘有形的手’的干預,甚至包括行政手段,但長期而言,匯率還是取決於一樣東西——供求關係。人們需要的人民幣多,那麼人民幣就變得值錢,它的匯率自然就會升高,也有競爭力。”

另外一位在股票市場、投資市場摸爬滾打將近八十年的老先生,他有一本書專門討論投資之道。他說:“長期而言,股票市場只看一樣東西就好——股票池子裡的笨蛋多還是股票多。

如果你發現笨蛋都在外面,而股票池裡的好股票到處都是的時候,就可以進場了;如果你發現笨蛋已經基本全進去了,不管這時股價怎麼樣,你都應該出來了。”

歸根結底,這位老先生表達的也是供求關係,這種表述是多麼樸素啊。

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在將來有價值,而且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有價值?

我覺得應該是那些善於學習,並且情緒比較穩定的人。

道德上的什麼東西是對的,什麼東西是錯的,可能以後我們會越來越無法確定,好壞的界限沒有那麼明確。

比如三十年前一對男女青年跳貼面舞,那叫耍流氓,犯了流氓罪是要被抓起來的;現在兩個人跳貼面舞,算錯嗎?

由此可見,當你把眼光放在一個大尺度的時間裡時,也許許多東西對你而言無法確定它的好壞,但你的情緒穩不穩定是另外一回事。

一個情緒穩定的人,不僅對身邊的人有價值——他們不會因為你的一驚一乍而雞飛狗跳;對自己來說也有很多好處,起碼得高血壓的幾率會低一些。

我見過很多情緒穩定的藝術家,一點兒都不妨礙他們的藝術作品拍賣到幾個億;我還見過很多情緒穩定的企業家,遇大事的時候不慌張,沒事的時候總是很含蓄,也不妨礙人家經營價值幾百億的公司。

所以,到底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讓他在將來有價值呢?通過學習《論語》我們知道,愛學習、情緒穩定的孩子在將來會長期有價值。

雖然將來愛學習的人可能會有很多,但情緒穩定的人一定“缺貨”。

道理很簡單,一個人的情緒穩定需要長時間修煉。要覺察自己情緒變化的原因,要洞察自己改變、調整情緒的方法,並且經過長期的自我訓練,才能慢慢達到有性格、有知識,但沒脾氣的狀態。

梁冬|將來,最缺的是什麼人?

一個人要經過很多努力,才能達到不努力的樣子。

本篇的話題是“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說的是學習一定要找到某種對象。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培養一個性情穩定的人是人生標配;更高階層的人,或者根器很好的人,被我們碰到了,也許可以跟他討論一些更本質的東西。

什麼是這個世界上更本質的東西?小梁這兩年的觀點是,人越來越不重要了,人只不過是整個宇宙和技術演變過程中的副產品。

如果你知道整個世界演化的方向,就會越來越覺得人是沒那麼重要的,起碼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

於是這就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物種,在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的時候,該如何自處?確實,這個問題並不適合與所有人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