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上无知有多难受?

Panny-小婧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而众所周知,父母这个职业,是不需要执证上岗的,是没有上岗前培训的。所以,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无知,很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而孩子一旦误入歧途,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无论对孩子本人还是对家庭,都是很难承受的。很多在家庭教育上无知的家长,很可能需要一辈子来尝由此造成的苦果。


浙教之声


我说说我和我姑家表妹孩子的故事,今年我们两家孩子都上高一,当时去北京表妹家孩子才两岁,当时为了个玩具因为家里来客人没让她玩,小孩子就一直哭了一上午,很任性,但表妹夫很有耐心,当孩子终于不哭了才慢慢教育她。现高一回老家考了一中最重点高中在班上也是前十名成绩,学习认真一坐一两个小时不待多动的。我们家男孩却相反,小时候就多动,一有做不正确的事我基本上要打,说已经不听了,学习坐不住,虽然也考上了实验高中,亏他妈抓的紧。表妹家孩子没上过辅导班,我们的一直辅导。所以说孩子小时候任性不算什么,千万别打骂之类。教育方式很关键。


在水方174824369


看见这个问题,心中咯噔一下,沉重了许多。因为一件事,也因为一些家长的观念。

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想起来以前朋友告诉我的一个事情,他表弟比他小十五岁,从小他表弟就爱跟他玩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用朋友的话说他眼睛里都闪耀着好奇心的光芒。同时,朋友也很敬重表弟的爸爸,也就是他的舅舅。

突然有一天,11岁的弟弟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开了一堆的药,回到家除了网络游戏别无其它。当他再看见弟弟时,弟弟两眼无神,空洞洞的,眼下有深厚的黑眼圈。一个20多的男生瞬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掉了下来。他不敢承认眼前这个孩子是他从小带着玩儿的弟弟。

后来才知道,舅舅和舅妈双双出轨,等他们准备离婚的时候,发现原来品学兼优的孩子开始染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也逐渐下滑。这个时候一家人开始着急了,开始想要去改变孩子的网瘾、让孩子重新开始学习。

但其实,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沉迷网络是最不坏的选择,是他的一种防御机制。孩子才11岁呀,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父母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他内心害怕失去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所以选择沉迷在游戏中逃避这种无措的局面,也制造出了他生病的结果,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爱。

这也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其实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对家庭结构以及其他成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当孩子心智还未成熟、还在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爱就尤其重要。

而对家庭教育的无知,让很多家庭只是在不断的解决孩子呈现出来的表象问题,而并未看见家庭中深层次的矛盾。只希望有更多人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和家庭都良性发展。


小雨的心语世界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基石。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甚至害了孩子。

我一个在大专学校担任辅导员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真实而特别的悲剧:高考结束后,他接到一个家长的咨询电话,说孩子是个男生,成绩一般想报这个学校(很多大专学校的老师都有招生义务),但犹豫不决是在省内上还是出省上学,因为学生所在的省的学校没有这个省的好,很多学生会选择出省上学,但他们的孩子没有离开过父母,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大学生活。我朋友就给讲了很多例子,打消了家长顾虑。家长征求孩子意见后在成绩公布后报了这个学校并被录取。

孩子上学报到时全家开车送过来,买了一堆衣服和零食,孩子对于新的环境也很好奇,家里人呆了2天后就返回了。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学生上学3个月后就跳楼自杀了,自杀时留的遗书让人吃惊:我离开父母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和老师、同学怎么说话,上课也没有心思听课,自己不会洗衣服,买的衣服都穿遍了,不敢去澡堂洗澡,自己身上都臭了,女同学躲着我走,别的同学叫我去玩我不敢去,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活着很累。

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师,因为中年得子,对孩子很上心,孩子上小学就在学校隔壁,上中学就在自己任教的学校,孩子除了上课都在父母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担心孩子安全不让孩子和别的孩子接触,上中学的时候同学都知道这是老师的孩子也不敢和孩子多接触。一直到高中毕业,孩子就像长在温室的花朵,没经过任何风雨。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孩子没有任何生活技能,与社会完全脱离,进入社会怎么能生存?

家庭教育的无知是很可怕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从出生后就要家长潜移默化地教育和以身作则地引导,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些家庭教育上无知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放任不管、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过度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孩子长大后能健康成长的很少,“优秀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都一样,问题少年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不幸”。


周原散人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孩子的成功教育是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的,养成教育无疑是每一位家长应该掌握的教育艺术。但父母毕竟不是神,不是教育专家,在家庭教育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家长为管教孩子发狂,有的家长为孩子辅导作业疯掉。前段时间,一位母亲就是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时绝望至极,于是跳河自杀,庆幸的是这位崩溃的母亲被人救起,她对警察说的一句话是:"我也太难了"。真是让有同感的家长唏嘘不已。

家庭教育无知的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比如教育孩子的观念,要不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不就是树大自然直,放羊式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行为上,也是问题多多,隔代教育、棍棒教育、软暴力、物质奖励、过度陪读等等,还有"父否母然,子无适从",在很多家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脸谱式教育是千万要不得的。

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大人的行为绝对是模仿的榜样,有些家长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无形中养成了孩子的坏习惯。还有把孩子考试分数当成家长的命根子,用物质刺激给予奖励,孩子长大后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更谈不上家国情怀。还有,很多孩子为才艺学习所累,父母不想让孩子输给别人,有的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才艺神童,但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说,播种行为,才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才可以收获命运。



子君212872757


非常高兴回答“家庭教育上无知有多难受”这个问题!

在说到这个问题的带来的感受以及后果之前,我需要简单的陈述一下问题的根源!

这个时代,父母因为主观的期望而激发出来的要求让孩子失去了做主的机会,既失去了长大的感受,也失去了犯错到认错的体验。啃老、拼爹、拼妈、拼车、拼房、拼钱的现象越来越多,没有可拼的就变成愤青,愤世嫉俗,停留在论说的层面,愿意承担的人越来越少。

相信很多人都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对于教育上简直就是一个重灾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孩子成长的标准是掌握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正确的借助知识的学习培养出来的快速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什么东西都能灵活运用,一学就会。

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导致孩子情商的缺失,学校教育上,老师把情商教育的职责转嫁到家长身上,加重了家庭教育的灾难。

很多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容易培养出有错拒不承认错误,还善于把错误推卸到别人身上的孩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大致分解成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无知
眼界、知识、阅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面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以及逻辑判断,从而来决断产生错误,在有限的认知里容易把错误的判断认定为正确的。

第二: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的人,事事以自己为中心,对周围的人或事物不具备该有的同情心,自我为中心与自私,也是有很大的区别。不理解也不尝试着换位思考,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有错则拒绝承认错误,拒绝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是自我为中心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教育上是错误的,父母本身层面不高,不注重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正确的认知与正确的指导。 家庭教育上的无知容易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会让孩子觉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想法上不一致,所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家里关系问题,以及家庭的整体氛围的健康程度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让孩子看不到希望。

我曾经看到一个女孩在家庭教育上的,父母的无知给这个女孩带来的影响,她说道:“父母的无知与自我为中心,让我从小到大感受到没有接受父母的任何教育,并且还有很多很多错误无知的观念深深影响我,到最后我在社会上吃亏上当被人骗,我付出真心,别人都是讲利益,到现在我根本过不好,父母也是千年不会打一个电话的,也不会珍惜你作为一个人该有的权利。他们的任务只是生了你,养大你,你好自为之,仅此而已。小时候以为仅是家境区别,长大才知道,没有家庭教育或者说极端错误的家庭教育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短板,如今我已心灰意冷。”

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出身,而是家庭教育的无知,父母的无知。而家庭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努力地站起来,挺起腰杆,让每个人变得优秀,让孩子站在你优秀品格的肩膀上,让孩子的眼睛,去观看这个世界,看看这个世界有多远,有多辽阔,有多深邃!


陈焕然的教育理念


家庭是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认知系统并不成熟的儿童,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就如刚出生的小鸭子的印随行为,其模仿对象便是家庭的其他角色——父母或其他长辈。

我们给这些其他角色一个统一的称呼,即是家长。家长对于孩子,就是家庭这所学校里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性格、兴趣以及价值观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家长如果带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下次孩子自己再过马路的时候对交通规则也不会在乎;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首先为孩子树立榜样,那么孩子也能够对规则存在敬畏,自发地遵守交规。

家庭这个学校上课的方式,不需要课本,不需要作业,最主要在教师本身。其教学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想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也就是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榜样做一个引导。

这与现实操作就存在很严重的矛盾,尤其我们传统的观念是要求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多数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出发点在教育孩子,甚至有些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梦想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为自己实现。

尤其是母亲角色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

对其寄予厚望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只重视结果,对孩子进行施压,忽略了过程的陪伴与帮助,忽略了自己应该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培养孩子最终只是为了“有面子”、“争口气”,成则理所应当,败则“丢尽颜面”,以家长为首的队伍坚持拥护着唯分数论。

以往的家庭教育更多的聚焦于父母和孩子两代人,关注父母进行如何的家庭教育能够有利于孩子成长。忽略了父母也是作为子女的,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他们进行的家庭教育。

这就提醒了我们家庭教育关注的重点不应是只有孩子,也要关注家长。

有不少家长因为跟孩子之间的问题来找我咨询,说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如何如何跟自己对着干。我一般会先问家长:“您觉得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家长一般听完先是一愣,思考一会便可罗列出好几条,这时我会再问家长:“您觉得这些问题在您和您孩子相处的时候也有过吗?”问到这里,多数家长就明白了。

要想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想法的同时,也要去听听家长的心声。当家长能够很好地处理与父母的关系,那么自然也能够更好的处理和孩子的关系。


华尔兹影视剪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常常让家长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孩子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对这些问题的熟视无睹。

对于处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遇到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每日的生活中,新问题的出现也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中尤其如此。正是因为对某些问题不甚了解,我们才需要学习,也只有在不断遇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才能进步。谁都不可能先知先觉,谁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这很正常。

一些家长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他们往往不去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两眼只是盯着考试结果不放。面对孩子的低分,满卷子的红叉叉,他们就忍不住开始恶言恶语,不顾一切地去宣泄自己的“心头之恨”,而丝毫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面对不理想的考试结果,孩子的心里其实也很难受,孩子战战兢兢地把成绩单捧到家长面前已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此时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关心,而不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让孩子失去信心,对学习感到彻底的绝望,对考试更是感觉恐惧。尤其是有些家长,还保留着“不打不成才”的错误思想,在孩子心灵需要抚慰引导时却愚蠢粗暴地对待孩子,把孩子对学习残存的一点点热情打得烟消云散。

作为家长其实应该好好地想想,这样对待孩子真的有什么意义和效果么?

粗暴的打骂简直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错误和问题真能说明全部么?一两次考试上的失败是不是就表明孩子没有前途可言了?

这道理其实家长都明白,只是家长一时的愤怒难耐而已。

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如果你能耐下心来,把语气放平和,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孩子会用心地听,也会对你的理解和宽容心存感激。

家长的一通暴打臭骂,并不能达到让孩子好好去想怎么避免错误的目的,相反,他们想得更多的是,错误出现时怎么避免家长的责备!

有个孩子成绩虽然一直一般,但是她的表现还是很乖,从来也不知道说谎话。但有一天她母亲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居然开始学会撒谎了,心中充满担忧。

实际情况是,因为这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她母亲平时就不厌其烦地教育她要好好学习,觉得自己的孩子太不懂事,不争气,根本不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

只要考试成绩不好,母亲训斥的话就脱口而出。以至到了后来,这个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为了避免母亲的啰嗦,她便开始琢磨怎么隐瞒成绩,改记分册,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

家长反复不断的唠叨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这种过错真的能算在孩子身上么?

答案是否定的。

最初孩子也许只是在学习方面存在一点儿小小的问题。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积越深,到最后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甚至连一些鼓励和安慰的话都没有,对孩子只是训斥和指责。

长此以往,当孩子再次面对失败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勇敢面对,设法逾越,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逃避和掩饰。

考不好的孩子难道真的是因为怕自己考试成绩不好才去隐瞒成绩,才去涂改记分册么?

当然不是,是家长简单粗暴的态度直接导致了孩子的错误做法,孩子心里不愿意听到家长的训斥,不愿意面对家长的白眼,为了避免他所恐惧的这一切,孩子只得出此下策。

如此一来,孩子只会恐惧学习,恐惧考试,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好、成绩提高都成了无稽之谈。

面对孩子一塌糊涂的学习状况,对一个家长来说,怒不可遏是常有的事。

不过看看孩子已经一脸失落难过的表情,家长还是先冷静下来,收起那些只图一时痛快的训斥吧!考试只是检测孩子掌握知识的手段,成绩代表不了孩子的全部,家长首先是要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否则任何考试都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孩子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其内心也必定是煎熬痛苦的,处于这种心态之下,怎么可能考虑积极改正问题?怎么可能在以后取得好成绩呢?让孩子感到恐惧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错误带来的责备!

不要简单粗暴地训斥和逼迫孩子,即便发现他撒了谎。重要的是找到问题所在,也许他现在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那也不要紧,一步一步地来,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有相应的提高,慢慢地他就会解决更多的问题,找回自信。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这样的事实:很多家长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自觉地犯了很多的错误,让孩子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委屈,结果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认认真真学习了。

家长对教育认识和方法的不当,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所起到的破坏作用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如果您发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原来存在着如此之多的问题,也许会大吃一惊,但事实的确如此。

让我们来看看家长常常犯的一些错误吧,您也可以以此为参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过或正在犯同样的错误。

1.错误地以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养育的,家长就可以有资格来主宰孩子的未来。

2.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产品,家长没有权利对孩子进行违背规律的改造。

3.孩子不是家长证明自己身份的商品,家长没有资格把孩子当做向人炫耀的物品。

4.爱孩子,不是简单为他提出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更不是用未来竞争的残酷使他感受恐惧和焦虑

5.爱孩子,就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去比较。别的孩子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父母。

6.在指责孩子的时候,先问自己:我做了什么?

7.爱孩子,给他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选择自己的生活。

8.爱孩子,不要用自己的心情好坏来影响孩子。

9.爱孩子,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判断现在的世界,要知道世界在变,孩子才是引领未来的主角。

10.关心孩子没有错,但过度了就变成唠叨了,唠叨将会使孩子的心理越来越逆反,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彬啊彬


无知的教育最可怕,特别是家庭。家庭是养育孩子的土壤,父母是肥料,好苗坏苗都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父母的教育,好则好,坏则坏这是必然的。无知的教育不能启示孩子的良知美德,如果没有从小向孩子灌输为人心善美德的正能量,并有运大志向这不仅是学校,社会的责任,首先也是父母家庭的责任,所以说孩子从小的启蒙教育不能处于无知,要认知!


迟到的认知者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寓意深刻,内涵与外延,无不包涵着对孩子教育的热爱,教育思想精髓,意义深远。

当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生活在条件优越、幸福甜蜜的家庭环境之中,在家人的宠爱下,难免会自觉或不自觉以“掌上明珠”自居,甚至养成自私、任性、感情脆弱、依赖性强,缺乏自理等一些不良个性。虽然,每一位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与培养,但往往又会因其教育方法的不当,出现一种偏离教育效果的倾向。所以说在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赐子千金千银,不如教子立身做人。”教育子女怎样立身、怎样做人,才是每位家长所面临思考的问题

这里,我们不妨从以下四点入手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尊重理解。尊重他人、以善心爱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以善语待人,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好的外在表现,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石。教育孩子学会知耻明理。“五刑不如一耻”。知耻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形成的。培养新一代国民的知耻之心,历来是家庭、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十二月的腊梅雪里香”。正是因为它经过严寒霜冻,才花香扑鼻。如果一个人经历过多次挫折磨难,反而会使他更为坚强,越挫越勇,最会走向成功。教育孩子学会奋发进取。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进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种奋勇前进的动力,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会有所收获。一个人只有具备进取心,才能不安于现状和已经取得的成绩,才能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前进。

这里,我们不妨解析以下两个案例给大家带来的沉痛教训。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撞人并刺死伤者案,经媒体披露后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纵观对药家鑫家庭背景的追问,以及对他成长过程、性格形成的了解,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沉痛的自我警示。药家鑫留给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疼痛,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反思。

2018年11月14日,江苏徐州一10岁女童留下2页遗书和一段3分25秒的告别视频,在家中服农药自尽。她们的辞世,足以给人们警醒,告诉了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性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因此,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切忌把家中孩子当成家庭中的“唯一”中心。因为温室长大的“花朵”弱不禁风,家长要把孩子从“鸟笼”似的小家庭中解放出来,让其自小就明白尊重理解、知耻明理、面对挫折、奋发进取的道理。在待人接物上,不纵容其自私独占心理,养成理解尊重礼让好习惯;在辨别是非观念上,要让其知荣辱,晓大义;在成长历程中,让其学会如何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教育其勤努力、奋进趣,为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一帆风顺、生机盎然地茁壮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