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跟著彥彥重讀《道德圖》第五章:守中


宅家學習|悄悄跟著彥彥重讀《道德圖》第五章:守中


宅家學習|悄悄跟著彥彥重讀《道德圖》第五章:守中

彥彥講述摘錄:我們中國人講求外圓內方。比如說像我們古代的銅錢就是外圓內方的形狀,也是暗含了這樣的意思,寓意我們要外攻內守,我們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守住自己的本質,就像我常說的要做好自己。當你真正能夠從自己的心出發做好自己的時候,不管外界如何變化,你都不用擔心害怕。也不用因為外界的一些事物影響干擾了你,你就被帶走了。實際上,守住自己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那你要如何守住自己又不去破壞外面的世界呢?這個就是我們要研究的事情。

我的感悟:我很多次在和朋友的聊天過程中談到了多年來讀書的收穫,我說:讀書讓我認識了我自己,找回了我自己,並且能夠勇敢地做回自己。也許在別人聽來這是很虛無的一句話,但對於我來說意義重大。在過去很多年裡,我一味向外求,用盡力氣去抓取世俗世界裡的很多東西,我活得很努力,一再想得到世俗世界裡的認可,可是當我快要搭上性命都抓不住那個目標的那一天,我猛然醒悟,我問我自己,這是我要的生活嗎?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於是,我開始學著放下,我開始關照自己的內心,整整一年我幾乎什麼都沒幹,那一年我讀書、到處去玩兒、到處去看,直到眼睜睜地看到父親去世而我毫無辦法的那一天,我看到了生命的本質,原來,一切世俗的東西必須從屬於生命,命都沒有了,其它一切還有什麼意義?現在回想起來,在那麼多年裡,我被外界的很多東西帶走偏了,外攻的同時忘記了內守,忘了自己的初心。實際上,在那以後,我還是時不時地被外界的慾望帶走,但都是在覺察的狀態下的,很多世俗的東西,我都是看一看,然後羨慕一下,最後我還能返回來安心地做自己。

彥彥講述摘錄:我特別喜歡南山空同老師這本書裡關於守中這一段話的陳述,我給大家讀一下吧。什麼是“守中”呢?就是知道事物的本源但不拘泥於本源。而且能夠識別和接受其發生、改變和變化,守住自己自身本質與初衷的同時,能夠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進行適當的調整,外攻內守,能夠在水流渾濁時保持自身的清明,你的行動可以是急切的,但你的內心卻應是平靜的。言行符合自然之道,這就是所謂的守。

我的感悟:看到這一段的講解,我想到了一位老師,是教初中的一位女老師,去年期中考試結束後,她和她同事一起去我家飯店用餐,她們一邊吃飯一邊聊考試成績和排名,言語中有很多對於現行教育制度的無奈,這位女老師說:我做事情一直講究中庸,凡事努力了,結果是什麼我都接受。現在回想起來這位老師一定是能夠在水流渾濁時保持自身的清明的人,她很忙,但她內心是平靜的。她的“守”一定做的很好,

彥彥講述摘錄:不用遠離名利,卻依然可以實心敬意地做事。能不因為要得到篤靜,而過分地遠離一切名利;不用捨棄七情,依然可以明心見性;不用遠離五貴,也能不再有貪慾;不用遠離聲色,卻同樣可以自得清淨;這便是所說的“中”。

我的感悟:這段話說的太好了,就是說我們很多時候也許為了得到那份清靜,會選擇隱居的、避世的生活,其實有一段時間裡,我就特別想找一個人少的地方躲起來,看到報紙上報道終南山隱居人的生活,我自己策劃了很久,當時真的特別想過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但是,由於現實的種種牽絆,也許自己也沒有真正地想好,終未能成行。讀到這裡,原來:“不用遠離名利,卻依然可以實心敬意地做事。能不因為要得到篤靜,而過分地遠離一切名利;不用捨棄七情,依然可以明心見性;不用遠離五貴,也能不再有貪慾;不用遠離聲色,卻同樣可以自得清淨。”這才是最高境界呀!這樣才是真正的修啊!原來我一邊打理飯店,一邊看書,一邊寫毛筆字是最好的修煉方法啊!

彥彥講述摘錄:所以這個“守中”,它的規律在於損益,就是增減之道。到底什麼樣是多一點,什麼樣是少一點,你自己要去把握。中國人講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其實就是一種關於損益增減的文化。在這本書裡面,會大量地講到損益跟增減,就是你如何去調整你的行為,如何去修正你的言行,如何按照自然之道去說話、做事情,去校正自己。這些就是我們這一輩子所要去修行的功課。

我的感悟:守中之道、損益之道、中庸之道、增減之道,如何運用這個道去活好這一生呢?彥彥說這是一輩子要去修行的功課。要用一生來修的事情一定很不容易,但一定是特別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對於我來說,雖然半生已過,走了很多彎路,不過我覺得一切都不晚,在告別這個世界的那一天,我希望像稻盛和夫說的那樣:在被幸與不幸的浪潮沖刷中,不屈不撓地努力活著。把這個過程本身當作“去汙粉”,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煉靈魂,帶著比初到人世時有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

宅家學習|悄悄跟著彥彥重讀《道德圖》第五章:守中

作者:丁曉莫,一個喜歡讀書、寫字、思考的餐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