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法、積氣、守中——易筋經三大核心之器具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嚴格來講,在易筋經的器具中,除了器械以外,還有同類陰陽助修和內服外洗的藥物。對於易筋經所能達到的武學境界,器具的使用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外壯神勇在易筋經的整體技術結構中尚屬“末技”,但那是指修道的終極境界而言。這種“末技”實際代表了克敵制勝、內壯外堅的武學最高成就。在易筋經中,沒有任何招式,因為有強大的功力基礎作後盾,拳腳到處,摧枯拉朽,碎金裂玉,中者立僕,根本無需與敵周旋。精妙的招式固然可以彌補功力的不足,但終究無法替代功力。而易筋經由內而外,煉養相兼,且功成不退,老而彌壯,絕不像世俗流傳的靠蠻力而成的所謂“硬功”,一旦年老氣衰,不但功力喪失殆盡,且損害人的健康。

現代醫學證明,任何外力的打擊都會造成人體毛細血管的破裂和損傷。如果只是一次打擊或極輕微的損傷,人體的自我修復功能自然可以恢復。但長期不斷的損傷,勢必會產生大量的淤血,形成微小的血栓,在血管中沉積,在人體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造成心臟栓塞而猝死,或慢慢侵蝕肌體的健康。那種超越人體生理極限的劇烈活動,表面上肌肉虯結,拳腳生風,但內裡所受到的損傷往往是致命的。這種嚴重違揹人體正常生理規律的運動,簡直就是在“透支”生命,無論用多麼有營養的膳食和保健品都無法彌補這種傷害。許多格鬥高手、拳王因此猝死沙場,而僥倖沒死的,也大多留下一身傷痛伴隨終生。近幾年中國武術界內家拳的空前火熱情況,足以說明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習武追求的應該是什麼?簡單地說,就一個字 ——“養”,練養相兼,才能厚積而薄發

現在,有些人認為樁功至上,筆者不敢苟同。縱觀樁功的要領,不出《黃帝內經》“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之總旨。要領做對了,至簡至易,養生效果一流。但若以樁功代替招式、器械等直接進入實戰,那簡直是望梅止渴。已故格鬥家趙道新先生就曾經譏諷樁功“五花大綁躲在角落裡獨享精神激戰”,真可謂入木三分!如我所習練的河北形意拳,除了配合呼吸走五形拳架外,獨特的大槍(杆)練法依然是功力訓練的核心。還有太極拳,楊露禪先生平端小車過門檻,武派宗師郝為真先生能將八十斤的鐵棍連抖兩百多下,恐怕靠盤架子是盤不出來的。一力降十會,沒有“百鍊鋼”,哪來的“繞指柔”?其實,各門各派對於器械的運用都十分重視,且秘不示人。

揉法、積氣、守中——易筋經三大核心之器具談

既然使用器械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可習武又離不開器械的使用,這豈不是矛盾?不!

器械的使用是有前提的,除了量體裁衣、循序漸進、嚴格掌控火候外,內功的證量標準是成敗的關鍵。

那麼內功要達到什麼境界才能使用器械呢?《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 內壯神勇後行說》中說:“不如內功行至病去身強,內充氣積,任督交通,導引路熟,河車運勁,存想意純,過後擇一閒暇處,循其規矩,按其部位,一其心志,運煉一週,外壯成而內壯愈至,最為良法。”《真傳易筋經 九易筋骨成神勇》也指明:操功之前,內功已臻氣透三田、河車自轉、馬陰藏相之境地,方可進行推揉,且為惟一之證量標準。在坊間諸多版本之中,上述兩派所言可謂直指要害。但是內功達到如此境界的確不易,得內功真傳都可能會皓首窮經,餘者更難望其項背,這是易筋經修煉的一道鐵門檻。世人往往貪圖外壯見效神速,不肯積年累月從內功人手,越級而進,這就和世俗流傳的蠻力拍打的硬功沒有區別,與易筋經內壯外堅之境界宵壤立判。

揉法、積氣、守中——易筋經三大核心之器具談


上面提到的《真傳易筋經》是四川忠縣張義尚先生得自涪陵人黃克剛先生家傳的方法,相傳為道家東派異士授與黃氏先人。正因為此淵源,清代道家東派學者傅金銓先生曾為其題詞:“輿公秘傳易筋經,仙佛妙諦道難名,擇人而授先聖德,世守勿替衣缽存。”在世傳諸多的易筋經版本中,《真傳易筋經》最為完整,層次清晰,其中輔助內功的降魔杵、玉關鎖、頂心劍為別於他家的獨特法器,尤其披露了內壯外堅之煉氣核心——“九轉呼吸”,稱之為“真傳”,果然名符其實!《真傳易筋經》流傳地域處於康藏一帶,故其功法中多有藏密修法的痕跡,這是學者必須知道的。

易筋經中的內服藥物在各流派中差異很大,但都是建立在中醫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之上。但由於各人體質之間差異很大,不宜輕試,當諮詢有經驗的中醫師,辨證服用,方為穩妥。或以一些滋養五臟、補益氣血的中成藥替代,不失為方便之道,大可不必拘泥。中國古代道家原有服餌一派,用之於武功修煉,的確能事半功倍,不可輕視。外洗之“湯方”只有地骨皮、食鹽兩味,易購價廉,效果絕佳。我在練掌功時曾用過,活血逐淤,緩解疼痛,且拍打後雙手皮膚細膩白潤,絕無粗糙淤滯之弊病。

這裡重點說一下同類陰陽的助修。《古本易筋經》曾指出:煉氣至意到氣注的時侯,氣還流佈於筋肉五臟之間,必須要斂氣入骨,使骨髓充盈,只有這樣氣血才能源源生髮,髓壯骨堅自然會生出神力來。但是骨骼和筋肉之間隔著一層膜,必須以氣將膜騰起才可接著進行下一步,而煉膜比煉筋難得多,這是易筋經修煉的又一個鐵門檻。事實上,許多內家拳最後都要通過煉膜而做到斂氣入骨,這也是外家拳和內家拳的真正界限。但易筋經煉膜的方法極具特色,只要條件具備,完全可以很快見效,這是其它方法無法比擬的,我們不能視其為迷信。關於這個問題,我曾請教過有經驗的老中醫,確定是有理論根據和物質基礎的。在有的版本中,那些試圖以自己推揉的方法來代替的方法,除了舒筋活血之效等同於按摩以外,對煉膜毫無用處。

“揉法”的要點在於“積氣”,“積氣”的關鍵在於“守中”。

練功的時候,行功者雙目神光內斂,諸緣放下,凝神調息,慢慢做到萬念俱空,即為“守中”。當真正做到一絲雜念都沒有的時侯,就可以進行“揉法”了。因為人體內的精、血、神、氣都是由意識來驅使的,意行則行,意止則止,如此精神內守,氣自然會貫注於推揉之處,繼而充於骨與膜之間,這樣膜自然會騰起,接下來利用木杵、木槌密密搗煉,逼氣入骨,方為正途。因為膜已騰起,搗煉捶打時自然就不會傷及骨骼。而自己進行推揉,心已二用,神氣一散,當然沒有效果。按照陰陽生克的原理,根據行功者體質的陰陽屬性,還要選擇同類陰陽的屬性與之匹配,諸如女子外陰而內陽,可借其陽而制其衰;男子外陽而內陰,可借其陰而制其盛等,都是取陰和陽暢之效果。而推揉的順序也要由右至左來進行,因為根據中醫理論,肺藏於右而肝藏於左,右肺主氣,左肝主血,由右至左是推氣人血,方能令血氣相融,而不致生滯礙之弊。若想自力更生,用煉氣或拳術的方法來煉膜斂氣入骨的話,耗日持久,如果方法不善抑或行持不當,流弊甚多,不若易筋經神妙如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