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輻共一轂”給我們什麼啟示?

solumateX


這是《道德經》講的“有無相生”的內在哲學含義。“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正因為車輪中間是空的,所以他才有車輪的作用。因為房子中間是空的,人才能在裡面居住。因為陶器中間是空的,他才有器皿的作用。那麼,既然我們用到的都是“無”的部分,“有”的部分忽略掉可以嗎?顯然不行的。沒有“有”就更談不上“無”了。所以老子講“有無相生”,一切事物都是這樣,相對立而存在,相比較而發展。很多人只看到“有”的一面,而看不到“無”的一面。亦或者相反。“無”和“有”同謂之玄,如果能“衝而用之”,就進入“眾妙之門”了。


明白哥


《道德經》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偉大的著作。作者老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教尊為道祖。為三清之一。唐朝封為太上玄元皇帝,宋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即太上老君。

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春秋時期人,生卒年月不詳,民間傳說老子壽活160-200餘歲,在函谷關著成《道德經》後出關,不知所終。史學家認為老子應略大於同時期的孔子和釋迦摩尼,約為(前571-前471)。

出生地也有爭議,史記的說法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現代有河南鹿邑和安徽渦陽說。鹿邑現有太清宮遺址。

相傳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當時漢恆帝劉志尊崇道教,奉老子為道祖,在其誕生地建老子廟,用以祭祀。

後唐朝尊老子為李姓始祖,高祖李淵親赴老子廟拜祭。並將其認為家廟。後玄宗李隆基兩度拜祭,改老子廟為太清宮。至北宋真宗趙恆對老子推崇備至,於大中詳符七年親至太清宮拜祭,並大舉擴建太清宮、洞宵宮、明道宮。使其成歷史之最。

現明道宮老君臺也成為著名景點。據載1938年6月1日,日本鬼子攻打鹿邑。其間對老君臺發射十三發炮彈,無一爆炸,目瞪口呆的鬼子停止了攻擊。

安徽渦陽有九龍井和流星園兩大景觀。據《道藏》和其它典籍記載老子誕生時天有奇相:萬鶴翔空,飛龍吐水,龍出之處,因成九井。上世紀九十年代,考古人員在村民代領下,果然將九口井一一找到。經鑑定井底陶片果為春秋時期之物。九龍井列於流星園內。並出土了“古流星園”石匾額一塊。

另有聖母墓、尹喜墓等。一般認為兩地距離不過八十公里,居渦河兩岸,均為老子生活過的地方。

史載老子自幼聰明好學,深為老師器重。周靈王二十一年(前551)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國家圖書。得以博覽典籍,使學問大進。

曾多次接受孔子問學。孔子問禮老子的記載見於《史記》,《莊子》及儒家自己的經典中。

由於年代略有分歧,加之各地碑刻的不斷出土證明孔子問禮不止一次,至少有三次。

孔子問禮後得出的感嘆是:老子猶龍。可見孔子對老子佩服之至。

周敬王三年(前516),老子見周王室衰微,遂決意歸隱。騎青牛欲出函谷關。關吏尹喜見紫氣東來,知為大賢。挽留老子著書,以傳後人。於是老子寫下傳世名篇《道德經》。

《道德經》又名《老子》,全篇五千餘言。分為道經和德經,原先和現在次序有顛倒。經後人分章節後認為前37章為道經,38章後為德經。總計八十一章。

《道德經》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國內的影響與《易經》不相上下。深深影響了春秋其它學派。對哲學、宗教、美學、藝術、養生、政治、經濟、教育、醫學、武學、軍事、修持、風水、建築、園林等領域具有指導作用。

儘管後來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做為帝王之學,統治者的實質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可以說做為道家核心經典的老子道德之學,兩千多年來,從未缺席。且已深深刻入國人骨髓裡,併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

《道德經》做為世界文明寶庫的奇葩,成為僅次於《聖經》的全世界最多出版發行書。可以說老子是世界文化啟蒙者和世界人民的心靈導師。

德國的哲學家尼彩、康德、黑格爾,美國哲學家威爾.杜蘭、英國哲學家克拉克,德國總理施羅德、詩人柯拉邦德,諾貝爾獎獲得者,比利時學者普利高津、美國物理家卡普拉、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丹麥物理學家玻爾,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美國學者麥克爾.哈特、約翰.高、蒲克明、荷蘭大學教授施舟人等世界名人對老子推崇備至。

老子被西方人稱為東方的三大聖人之一,美國 《紐約時報》曾經評選十大作家,老子位列首位。 國內各時期歷史文化名人對《道德經》多有註解論述評點。

期中不乏熟悉的名字如:司馬遷父子、韓非,王羲之;帝王唐玄宗、宋太宗、明太祖;文人魏徵、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蘇轍、清代魏源、紀曉嵐民國魯迅、嚴復、林語堂、及郭沫若等。毛主席亦有評論和引用。

《道德經》作為文化寶庫,其言簡意豐。雖僅五千餘言,如做深入解讀幾十萬、幾百萬字也難於窮盡其理。所以只以滄海拾貝,管中窺豹,勉為解讀。掛一漏萬,在所難免。

道德經開宗明義,第一章高屋建瓴的提出道的概念。指出萬物生於無,生於道。道為本源,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揭示了演化規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開示了人天合一本質。“上善若水”,揭示了近道品格,柔弱勝剛強展示了為人所忽視的自然之理,及“生也柔弱,死也堅強”的屬性。

老子提出了“至虛極守靜篤”的體道之法。揭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性。為人們開出了“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的長生久視之法。為政治家開出了“無為而治”的藥方。指出“上德不德”的尊道法則。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之喻,揭示萬物平等的觀念。以“高者抑之,下者舉之”的射箭之法,比喻天道的中正平衡之理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福禍相依論,揭示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堪稱辯證法的鼻祖。總之《道德經》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題中所列問題為《道德經》第十一章內容。《道德經》流傳版本較多,以王弻本為通行本,以河上公本為近古意。其中河上公本為每章加上了貼切的標題,有助於理解原文內容。現錄下:(1)體道(2)養育(3)安民(4)無源(5)虛用(6)成象(7)韜光(8)易性(9)運夷(10)能為(11)無用(12)檢欲(13)厭恥(14)贊玄(15)顯德(16)歸根(17)淳風(18)俗薄(19)還淳(20)異俗(21)虛心(22)益謙(23)虛無(24)苦思(25)象先(26)重德(27)巧用(28)反樸(29)無為(30)儉武(31)偃武(32)聖德(33)辯德(34)任成(35)任德(36)微明(37)為政(38)論德(39)法本

(40)去用(41)同異(42)道化(43)偏用(44)立戒(45)洪德(46)儉欲(47)鑑遠(48)忘知(49)任德(50)貴生(51)養德(52)歸元(53)益證(54)修觀(55)玄符(56)玄德(57)淳風(58)順化(59)守道(60)居位(61)謙德(62)為道(63)恩始(64)守微(65)淳德(66)後己(67)三寶(68)配天(69)玄用(70)知難(71)知病(72)愛己(73)任為(74)制惑(75)貪損(76)戒強(77)天道(78)任信(79)任契(80)獨立(81)顯質。

第十一章河上公的標題是無用,就是無的作用。用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中空的軸頭,穿上車軸,車輪才能轉動。古人車條用三十是用月數。表明了古人的取象觀。車輪有中空正可為用。

現代物理學家研究證明,如果用整塊石料做一車輪沒有空隙,車輪由於力的作用反而更容易自己破損,反而是中空的更耐用。如果用力去掰彎同一直徑的鐵條和鐵管,反而是實心的鐵條更容易和省力,而空心的更費力。

所以這也是有科學道理的。因此空虛的作用反而更大。引申的啟示有:以少統多(一轂統三十輻),以空馭實。揉捏粘土製作成陶器正是由於中間是為空的才能盛東西。牆壁上開窗才能通風透光,屋子正因為是空的才能住人盛傢俱。所以有的資料才可以取利。而空無,才能使這些資材發揮更大的作用。養生上也可比喻虛心以體道。有空以通明。

有一則禪宗公案與此契合。有一參禪者拜見南隱禪師,求禪師開示禪理。禪師往他的茶杯裡倒茶,一會兒,茶杯滿了,禪師繼續倒茶,水流了出來,參禪者忙說道:“大師,水滿了您別倒了”南隱禪師說:“你們來參禪如果都象滿水的杯子,如何盛進佛法,快把你的杯子空掉。”參禪者有所領悟。

此章老子提示人們注意無的作用,此章之無不是第一章所述為道的混沌之無。而是與有相互依存的空無,兩者相輔相成,而空無的作用更大這一人們常見而忽視的規律,其實就是揭示陰陽悖反的規律。由此引起的深度思考和啟示良多。除了我們以上總結的空以致用、用空合理、以簡統繁、以無馭有和空以載道外,下面的故事同樣給人以啟迪。同為老莊道家學派莊子在自己《逍遙遊》篇裡的《大瓠之種》可恰當作為註解。

篇 中寫道:惠子對莊子說:“魏王曾送我葫蘆良種,種下後結的葫蘆大得能盛五石水,但是盛水它卻不堅固。把它剖開作瓢也太大,沒地方放。真是大而無當,我把它砸碎了。”

莊子說:“你不懂得物盡其用。宋國有一戶人家代代以染絲為業。他家中有祖傳秘方,能防凍不皸裂手腳。有遊客聽說後,出百金收購此秘方。漂絲人全家商議我們辛苦一年才幾兩銀子,現在一下得百兩,同意賣給秘方。遊客將秘方獻給了吳王。此時正值冬天,吳國士兵用此秘方治好了手腳皸裂,在水戰中擊敗越軍。吳王分封了大片土地給遊客。同樣的藥方,有人用以封侯,有人用在漂絲為業。這就是用的不同。你可以用大葫蘆做成小舟浮游於江湖多好的事情。”(啟示:水裝在葫蘆內不好使,可以裝在葫蘆外。現代人沒準可以烙畫成藝術品。同一秘方用的人不同,空間不同,行業不同,格局不同,效果就不同)

惠子又說:“我家有一棵樗樹臃腫歪斜樹枝扭曲。不能取材,不能鋸刨成形。在路邊木匠都不正眼瞧一眼。這正符合你的大而無用”。莊子說:“你看野貓、黃鼠狼捕獵時匍匐於地,發現獵物上竄下跳,很靈活,但難免要落入獵人的陷阱。死於獵網中。那身軀龐大的犛牛,本領很大,但卻奈何不了小老鼠。萬物各有所長。

你這棵樹怎能說沒用呢,你把它移栽荒野,欣賞它的奇姿,在它的樹蔭下逍遙自在多好。不用擔心大樹被砍伐傷害,雖沒有大用,也不會給你困擾呀。”(啟示:無用之用也是一種用。裡面也含有保全生命的一種智慧。)

再看一則陽明拼圖的故事。心學大師王陽明教學不拘一格。有一次他的學生冀元亨來向他請教學問。說自己很努力但不得要領,請老師開示。

王陽明拿出一本《戰國策》,將裡面的地圖撕下並撕成碎片,然後讓冀元亨把圖拼起來。學生費了好大力氣還是不能拼好。只好向王陽明請教。

王陽明叫過自己的書童讓他去拼,不一會就拼好了。冀元亨很納悶,就問書童“你對戰國地圖很熟悉嗎?你怎麼那麼塊就拼出來了”書童說:“我一點都不熟,但反面是作者的圖像,我按五官去拼,很快就拼成了。”

冀元亨深有感悟。(啟示正反一體,反面成了,正面也成了。事物有複雜的一面,也有簡捷的一面。找到正確思路,解決問題就能事半功倍。)您還有哪些感悟呢?快分享給大家吧。朋友們老子的智慧向您走來了,快張開懷抱擁抱她吧!


靈隱道


毫無啟示!!!《老子》書是專為君主撰寫,說的道理都是治國之道,民眾用了反受其害。

《老子》書貫徹始終的道理就是“無”。君主不要有主見,不要有各種奇怪的想法。以民眾的通義為心,作為治國的主張就好了。凡是不顧民眾的想法,推行一些主觀政策的領導者,都是自以為是!

不過拋開老子思想,其實這種“無”的思想是可以用到各個層面的領導者身上的,但領導者畢竟不是君主,也不能做到極致的“無”,那麼一定會整局垮掉。應該隨著管理範圍的擴大,逐漸接近完全的“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