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現的古墓都是一些王公大臣以及皇帝的墓,古時候縣官那麼多,怎麼很少人發現?

行動是第一生產力


沒有發現嗎?

是誰說發現的古墓都是王公貴族或者皇帝墓?殊不知因為各種原因所致,現在出土的古代墓葬很多,不僅有古代一般富貴人家的墓,同時也有縣官墓葬,其實出土更多的是古代平民百姓的的墓葬。所謂王公貴族的墓葬只是佔少數,更多的是被盜墓逼的來搶救性發掘。

因為出土了不少各種墓葬,所以就有不少有研究價值的古屍。而古屍的保存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保存古屍的地方也不可能一味的擴建。有時候取走了有研究價值的文物之後,就把古屍原地掩埋,恢復墓葬原樣,做好標記待以後再說。故關於發掘古墓的具體情況,也就考古工作者知道。


考古價值不一樣

出土最多的就是古代普通墓葬,很多古代普通墓葬通常的研究價值就是其墓葬風俗而已,當然有一些身份的還會研究其墓誌銘,不過通常來說考古價值相對較低。也有考古價值較高的普通墓葬,比如西域那邊的某些唐代墓葬,當時古人使用紙做的棺材,而其用的紙則是唐代當時官府廢棄的文書,這個在當時可能一文不值所以用作了普通墓葬的棺材,而在如今就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普通墓葬綜合考古價值較低。

但古代大型墓葬就不一樣了,其出土的文物不僅可以考究當時的工藝水平,而且裡面很多的古籍更是巨大的一筆財富。特別是那些如今亡軼的古籍或者一些與流傳的古籍或者史書不一樣或者沒有記載的史料等等。地下的史料往往是如今研究歷史的又一大途徑,這些地下史料一般集中在古代大型墓葬出土。比如劉賀墓就出土了劉賀寫給漢宣帝的文書,這就是流傳史料中沒有的。



最後再來說說為什麼普通大眾只知道某某貴族墓出土了,這就是現代傳媒的作用了。我們通過傳媒這個中介可以知道很多發生的事情,但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只有熱度高的新聞才能被全國所知,通常很多事情流傳度不廣。像是某某鬧市或者大學發現古墓群,這種報道時常有,只是有些把熱度炒高了就全國皆知了,有些熱度很低就只有當地才知道,所謂發現古代縣官墓葬的消息亦是如此。

有時候媒體也不知道某某地方出土了某某古屍,這其中包括古代縣官的墓葬。如果有墓誌銘那麼還會研究一下墓誌銘,這些研究出來之後最多也只是在當地的媒體報道一下而已,除非其事蹟自帶熱度火到了全國。所以並不是說沒有發現古代縣官的墓葬,是因為你自己要麼沒有關注,或者考古人員並沒有透露給媒體,所以當然就不知道了。


淡看天上月


盜墓是一個大行當,從業人員海了去!

二三十年前遇見過一個江西的老頭,當時早金盆洗手了,病入膏肓了,在火車上講得頭頭是道!按他的意思,中國除了那些沒盜成功的墓(顯眼處、後人強勢、有人保護)……其他有點規模的墓他們行業的人基本上都盜挖過了!

中國每次戰亂、改朝換代……必然造成階層流動、治理混亂、世家衰敗逃亡,顧不上祖墓了!至於為什麼留下許多被盜的大墓,因都是用盜洞,誰盜完墓還回填?至於縣令這種小墓就不一樣了……他們歸於小賊乾的、是直接揭蓋的、裡面空間又小,風吹雨打就被填滿消失了,久了墓碑等材料也當其他用途了!

據他說,當年管理不嚴的時候,到處聘牛的風水先生找古墓……


新晴辛靜


其實縣官的墓也屢有發現,這點如果你留意報道的話就可以得知,不過發現歸發現,這些縣官墓大部分被人為的自動忽略了,原因主要在於:

首先古人講究視死如生,即生前享受什麼待遇,有多大榮耀,死後也要按照相同的規格來安葬。縣官與王公大臣皇帝陵墓相比,猶如大江大河與小溪,身份地位懸殊太大,自然陪葬品也少的可憐,珍品更不必說基本沒有。那麼問題來了,發掘墳墓,本質上來說是尋找珍品的,縣官裡面基本沒有,那麼發掘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就算被人找到也很難引起世人的關注。



其次縣官的身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人年輕時為縣官,隨著年紀漸長,政績突出,官職上升,到老了肯定會以自己當官最高的官職規格來下葬,比如清朝康熙年間的張令璜就是從縣官做起,最後做到大理寺卿的高官位置,他的墓如果被髮掘可以說是王公貴族,而不會說這是一位縣官的墓。


其三還和一個人的名氣有關,王公貴族和帝王他們的一舉一動會影響歷史的走向,而縣官處於官場的末層,他們很少有值得流傳世間的功績,相比之下發掘縣官的墓意義不大。

其四規格不同,王公貴族墓地的規格遠大於縣官墓地的規格,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公貴族墓保存的幾率遠大於縣官墓。

最後讓我想起網絡上流傳的關於西安修地鐵的那個段子,大意是修3號5號6號線時挖出了唐朝公主,大臣的墓地,而修8號線時發現了清朝一個小官的墓,然後問怎麼處置,答覆是讓工人隨便挖挖,把有價值的文物取出就好。

下面這個圖片就是我說的那個對話

這個段子很好的映射了題主的疑問,縣官墓地在陪葬品,名氣,規格等方面都不如王公貴族,世人怎麼會對他們有印象呢?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問主的看法完全不對,目前考古發現的古墓,當然不全是王公大臣以及皇帝的墓了,普通人,包括古時候縣官的墓,也發現的很多啊。

但有所不同的是,王公大臣和皇帝的墓,一旦考古發現,有價值和陪葬品特別多,考古價值特別大,所以,新聞宣傳得撲天蓋地,大家都知道了。

而普通百姓的墓葬,甚至縣官的墓葬,陪葬要麼沒有,要麼,幾乎毫無價值,可能只有一些民俗民風的價值了,媒本懶得關注,考古者也覺得沒有必要研究。

只是縣官的墓被發現,不被報道罷了,發現的,也多了去了。最近,我們北京地區,還發現一處大型的明代墓群,但就是普通人的墓群,這個新聞,根本無人關注。


董江波


有身份的人,一般會進墓葬群。身份一般的,都葬在自己家族的祖墳中了。

陪葬品不多,沒有保護性挖掘的意義。

即便有,也被盜墓賊光顧了。

真正值得動用文物局力量,進行保護性挖掘的,都是大墓。所以你才會這麼認為。


豆叔講故事


縣官很少有在任上去世的,做了縣官,到死的時候,要麼升職了,變成了王公大臣,要麼卸任了,變成了平民百姓。


清淡滋味坊


王公貴族墓地的規格遠大於縣官墓地的規格,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公貴族墓保存的幾率遠大於縣官墓。

王公貴族有特權,,等級高,有錢,有資格;縣官特權少,等級低,錢少,資格低。就像現在埋在某個地方,你得有那個資格,能夠埋在那個地方是一種榮譽,一種光榮。

王公貴族的墓聚集全國的能工巧匠,精心製作,例如湖南長沙馬王堆墓,深挖,20多米深,棺木裡三層外三層,密封,倒入石灰,地面堆得像小山似的,縣官哪裡有這麼大的財力和權力調動全國的能工巧匠,平民百姓有的薄皮棺材,有的蘆葦一卷,有的直接填溝壑了。

隨著時間流逝,縣官棺木屍體腐化,風化,混於泥土,是自然原因。人們心中仰高貶低是社會原因,人們雖然痛恨王公貴族的富貴特權,但是心裡也惦記著他們的財產,千方百計尋找他們的墓,縣官的墓沒有多少油水,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划不來,幾乎無人問津了。

從墓葬就可以看出,人們是不平等的,分等級的。有身份的人,一般會進墓葬群。身份一般的,都葬在自己家族的祖墳中了,陪葬品不多,沒有保護性挖掘的意義。挖縣官的墓沒有多大意義,或者早已猜到墓內東西已經風化了,留不下珍貴文物。

真正值得動用文物局力量,進行保護性挖掘的,都是大墓。

特權大小,等級高低,財富多少是造成這樣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現在,這話也施用,你想埋某個地方,得看你有沒有資格。





歷史風雅頌


咋看問題,傻得不成立。稍作思想,會意識到它點中了歷史的命脈。

本來,何為歷史?過去的人類存活的痕跡,古墓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我們只見王公大臣皇帝墓,未見縣官,言外更無萬民,這個“見”是真的,我們見到歷史也是真的,可是,它不是完全的,僅是真歷史一角,而且,是很小的一個角,真歷史99.8%以上的內容我們毫無所知,或假裝不知,也無人發現。那麼,我們所見所學所知的歷史,相當於一個人一顆牙齒上殘存的渣滓,這點殘存的渣滓與這個人就那麼一點點聯繫,卻被我們拿來認識這個人的全部。我們大家認識的歷史,編寫的歷史,恰恰是這樣的東西。


通用漢語研推


這樣說吧 舉例說明:朱重八(朱元璋)他爹朱五四死的時候別說固墓了 連埋的地方都沒有 後來還是地主劉德可憐他給了他一片地 把他爹朱五四給埋了。你就知道平常的老百姓頂多有個草蓆捲了挖個坑埋了 ;時間長了 就什麼也沒有了 這樣說樓主可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